雅心原创:你是否是头脑走心路?
(2019-03-31 23:50:44)
标签:
情感教育 |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头脑固有模式,被艾克哈特.托利称之为心智功能失调,其实他说的并不精准,严格来说头脑固有模式是人类对待自己和外界的一种运作模式:以问题为焦点,总是聚焦问题,围绕问题分析思考,头脑的功能是其运作的基点,头脑被过分趋势运作,问题越多,头脑运转越频繁,头脑功能被过度开发,所有的一切都为问题让路,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本身都要为问题的解决服务,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为最终的目标——不解决,寝食难安;不解决,誓不罢休!
所以头脑固有模式的结果就是心智功能失调,也是佛教里说道德“无明”状态下的出现,一个是原因根源,一个是结果和状态,两者并不相同。
根源其实就在头脑固有模式,从基点到运作方式,从焦点到目标,看似最合理最强大最不容置疑的运作模式,反而是导致人类痛苦不堪烦恼绵延不绝的原因!
比如从“人”,从“生命”角度来看,在头脑固有模式之下,“人”或“生命”只是降格沦落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当问题大过生命本身,本末倒置的结果,必然是失衡、失调和失控,即生命和自己以及外界所有关系的失衡,问题是一切的驱动力;运作出来的过程和结果偏离“如是”的失调,生命和问题之间关系的本末倒置,比如呈现在人这里的越来越多失眠的生命,痛苦不堪的生命等;以及无法停下错误方向的失控,比如头脑固有模式下没有多少人可以穿越,无法从“认同”头脑固有模式下跳出来的一切都看似正确,又如此正确的失控着!
我并不反对问题在红尘世界要解决,特别是呈现于外的一些问题,比如过不去的时候要架桥,路不顺的要修路,满足一日三餐的耕作劳动,要克服很多外在的困难......
可是因外在问题导致的生命内在相应的问题,以及生命本身在头脑固有模式下必然出现的深深浅浅的问题,都不是头脑固有模式搞得定,也解决得了的!
比如昨晚参与者朋友说到的“害怕”,这是一种精神实体的部分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能量状态,在红尘生命这里被叫做情绪,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存在我们生命内在,会让你感觉得到,于是头脑固有模式会怎么干掉这些情绪,也就是说头脑固有模式把这些不舒服的能量当做问题要干掉,会怎么办呢?
于是借用精分的理论,发展出了隔离、潜抑、转移、抵消、合理化、反向作用、投射和升华等防御机制——这依然是典型的头脑固有模式的运作呈现,聚焦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情绪,于是有意或者无意识想出办法,来防御那些让人不快的人事物,就此解决让人不舒服的问题。
所以当她聚焦“害怕”,如果把“害怕”当做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只能在那些防御机制中不停流转,一会压抑,一会隔离,一会投射,一会合理化等等,可是那个“害怕”的情绪从未在内在消散,也没被面对和转化!
事实上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也一直不是我们的敌人,情绪在精神实体那里本身是一种能量状态,能量这个东西,只可能是转化,而不可能干掉和销毁!
因此,头脑固有模式看似在解决问题,也只是永远在解决问题的路上,而不是真正在解决问题而已!而且在看似解决问题的路上,一路不停制造着大大小小的问题!
所以该停下在错误道路上狂奔的姿态了!
之所以花了这么多笔墨在写头脑固有模式,是因为细说头脑固有模式走心路的特点,大家就能比较清楚去觉察自己:
第一:把心路上所有的话语,当做“正确”的知识,而不是去体验的路标,于是头脑固有模式下,又增加了不少正确的“武器”,随时可以去指责别人;
第二:把生命以及内在精神实体那里出现的问题,依然当做焦点,借助心路的运作外壳——即心路上常规的线路或者“模式”来解决自己认为的问题。
第三:没有感受,即使有感受,也只是套路式的感受,将感受泛化,只是觉得此刻“该有情绪或者感受”,可是并没有因为真的听到、感知到、触碰到、看到,发自内在的生命悸动,是清晰呈现,被生命感知,就像是风吹过的风铃,一点点风儿拂过,于是清脆的声音响起;可是如果没有进入生命感受层面,不打开通身是眼的状态,即整个生命如果不是一个敏锐无比的感受器,那么还只是在走向心路的路上。
特别是固定套路的回答感受和情绪,却并没有真实不虚涌动出来的感受和情绪,那么依然是头脑固有模式的运作,只是多了一点感受情绪的词汇反应而已。
第四:在第三的基础上,即使有情绪和感受,却并未成为走向生命的桥梁和绳索,而只是停住在情绪和感受的描绘上,并未走向生命本身和生命的深层,那么即使有情绪,也碰触不到红尘生命内部深层,即使有感受,也不进入生命本身和内在的生命本源层面,情绪和感受的呈现到最后只是一个呈现,多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素材积累,而没有沿着情绪和感受进入到生命深层,还是在问题层面打转。
第五:关注的点永远都是“问题”,而不是借助问题走向“人”,走入生命深层。
即使按照心路的分享步骤,可是在整个分享过程中只是按照套路分享和陪伴,还是问题为重,分享者抽离出来,按照头脑的指示走,而不是安住在当下,不断下潜;而陪伴者不是专注于分享者整个生命当下每句话,每个叹息,每次沉默,每个哽咽.......不是跟随分享者不断深入到生命内在的过程,那么这就是披着心路的外衣,依然在头脑固有模式下的运作。
第六:分享者在一件事情上分享多次,可是每次都只是按照套路分享,而并未有实质性的深入推进,不断下潜深入,那么就是陷入了头脑固有模式走心路的怪圈;或者在不断分享事情,可是所有的分享都只是在一个套路中进行,然后浅尝辄止,那么也是头脑固有模式下的重复,前者是一件事情上的打转,后者实在不同事情上转圈!
第七:对于心路头脑似乎很明白,在头脑层面很清楚所有的路径和方法,可是这些东西,都不是自己走过去的获得感,而是头脑清楚明白的“知道”感,对内,自己不去一步步走,遇到问题,碰到功课,不是潜入进去,一步步在心路上走过,而是按照心路的局部理论去进行解释,在头脑这里完成一个圆满的封闭的逻辑过程,还自以为清楚明白了;对外,同样用心路的语言去解读生命那里的问题,落脚点不在生命那里,不进入生命深层去聆听、了解和懂得,不去看到呈现出来的生命。
第八:只是对别的生命最表层的言行做直接的同样最表层的直接回应,不进入生命层面互动;可是对自己同样的问题,却情不自禁需要对方灵听到自己看到自己理解自己懂得自己。
第九:在娑婆世界,心路对于在红尘生活的生命来说,要进入生活里面,要进入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去体验,要去践行,这是最直接走心路的路径,心路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要进入日常生活去一点点体验出来的路径说白了就是“道在屎尿中”中的真实反映—借助日常俗事,无论大小,将里面的“道”显现出来的过程!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走老路,只是将心路分享当成自己逃避生活的“最好的港湾”,这也是头脑固有模式走心路。
当然还有一些头脑固有模式下走心路的表现,就不一一赘述。
那么如何去知道自己真的在走向心路呢?
第一:心路上的东西,可以被描述,可以当做知识,但是它不仅仅是知识,也不是头脑固有模式下的声音,即使看上去是心路上的语言,都不是,检验标准:你所呈现出来的言行是出自当下时刻生命的反应,而不是别的东西。注意你当时当下进入心灵层面的生命反应,而不是知识性反应。
第二:把生命以及内在精神实体那里出现的问题,不再作为焦点,而是作为桥梁,走向人,走向活生生的生命。
第三:感受和情绪是生命当下的真实呈现,而不是蜻蜓点水的素材积累,更不是为了感受而感受,也不是为其情绪而去说情绪,那是纯粹的生命悸动出来的东西,是真正靠近生命的通道,深入下去,就是走向生命及其深处,这是心路。
第四:关注点永远都在人那里,问题是重要的,重要性是两个方面:外在红尘层面需要去解决;内在层面是走向生命的依凭。两个维度同时运作,而不是只做一个外在的解决问题。
第五:借助最表层的问题,不断进入的是生命深处,就像剥洋葱,一层层拨开到最后看到整个生命的呈现,都会泪流满面,都会涌现爱慈悲接纳懂得等内在的生命最本质的能量。
第六:无论是同样的一件事情,还是其他的事情,每次分享,还是自己去进入体验面对,都一定是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不是在某个地方长期打转。
第七:你所有的体验都是来自你的体验,来自你的心路上的走过,感受—体验过的感受是最深刻的最稳定的最真切的!而不是头脑的思维过程,不管它是多么清晰,多么明白,多么没有疑惑!如果只是确定无疑的思维过程,那只是它自己—头脑思维过程和结果,而不是别的,更不是心路上的体验。
第八:对外界的反应一定是能稳住聆听,所有的表达和呈现都是帮助你进入生命层面,进入到人的层面,而不是头脑的判断和标准,也不是问题和分析,它不是最表层的反应,而是看到声明之后的连接和回应。
第九:一定是在生活的各个关系里去修行,去体验,一段时间后,不只是你自己在改变,身边人都能感受到你越来越美越来越好的改变!
所以对照着以上的内容,大家可以觉察和矫正。
对于昨晚参与者朋友我特别想把这段家喻户晓的一段对话专门给你看看:
在《知北游》篇中,就有一段著名的对话:东郭子请教庄子说:“你所谓的道,在哪里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一定要说个地方才可以。”庄子:“在蝼蚁中。”东郭子:“为什么如此卑微呢?”庄子:“在杂草中。”东郭子:“为什么更加卑微呢?”庄子:“在瓦块中。”东郭子:“为什么越说越过分呢?”庄子说:“在屎尿中。”
东郭子不出声了。
因为他不敢再问了,他发现庄子的回答越来越不堪,完全超乎一般人想象的道。
一般人总以为道是高高在上,结果听到的却是蝼蚁、杂草、瓦块、屎尿,从动物到植物,往下再到矿物与废物,好像是再怎么低微卑贱的地方都有道的存在。
只是东郭子确实还没看到道其实就在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就在我们的红尘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日常!
头脑固有模式确实强大异常,非沉下去不可,也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就在日常生活里去走心路把,这是最可靠的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