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留守儿童,多年后的你还好吗?

(2019-01-18 22:40:43)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亚新老师 武汉雅心 1月15日


亚新老师 武汉雅心 1月17日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1UbaRiaFKaiaM0fOE6gH6viatQbzbQ7FDicUXCVYJ5BA6ib0mibcicicrFacTarFibrmLOcyaI5f07dlkSSkg/640?wx_fmt=jpeg&wx_co=1


留守儿童是中华大地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之相对应的,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这同样是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


两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不说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各种大因素的影响了,发生了的,尊重且接纳就好,要说的是两个群体共同的巨大创伤。


而我们常常只说留守儿童,却不知道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和父母在时隔多年(或长或短的时间)重建亲密,和父母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父母如何说,如何做,如何互动,决定了留守儿童内心巨大的创伤及其愈合。


花开两朵,先各表一枝。


在神州大地,这个创伤分布在每个儿童的心里,分摊在每个家庭里,所以看起来都是小创伤,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什么事一摊在人口数据上,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这反而是个值得警惕的数据陷阱——因为那一个个生命的创伤是一个存在,潜伏在那一个个留守儿童的内心,让那些生命承担着,携带着。


这些创伤会不会一直就那么风平浪静,当做没发生过?


不会的,伤口会隐隐作痛,撕裂的会呐喊,分裂的会奔走,欠缺的会张口,不足的会闹腾。


这是规律,没办法逃脱,也不能随意豁免,一笔勾销。


昨晚参与者朋友其实就是较早的留守儿童中的一位。


她现在已经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


她告诉我们:“越来越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弄动,感觉浑身都是按钮。


而且有的按钮感觉就像从皮肤里长出来的包一样,是突出来的,即使没有碰触,一阵风吹过就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这种不舒服是重复出现的。


比如我好像总是有很多的担心害怕,有时候做事情总是为了证明自己,似乎一定要别人盖个戳才能感觉自己做的是对的,是好的。


有的时候又感觉自己确实不好,很自卑。


还比如跟老公的关系跟之前是改变了太多,有时候也主动的去促动关系,但有时候总感觉是不是在讨好,是为了关系好才去做的,是有目的性的,好像不是出于纯粹的爱,有的时候甚至发现自己好像并不会真正的去爱。所以最近做事常会问自己这是你愿意做的吗?


好像这些都跟我九岁时回到父母身边有关。”


正如她,留守儿童的创伤之痛,一直都在,延续到在成家后和父母的关系中显现出来的。


有的会在青春期更加叛逆桀骜不驯;有的则是在恋爱期格外的不顺,会经常更换恋爱对象,在不同的异性那里品尝浪漫期的美好,弥补小时候爱的不足;有的留守儿童会在婚姻状况中度过青春期,格外的反叛和躁狂.....


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经营是最大的问题,而其中爱的匮乏和人不会建立连接,在关系层面表现是最突出的。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1UbaRiaFKaiaM0fOE6gH6viatKsa9z5QWXzZhEUCuCs0HPYfdNVdmuoFEPUdY9Cr4xGq1vCoot7nic6w/640?wx_fmt=jpeg&wx_co=1


第一,   孩子得到父母的爱,是生命最珍贵的营养。


    留守儿童会得到抚养人的爱,比如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在昨晚参与者那里也是如此:“其实在跟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奶奶、三叔,还有大伯确实是对我特别的疼爱,他们也给了我很好的爱的模板,好像人真的是有使命的,他们好像就是来给我爱和滋养的,而且他们是那种没有任何目的。”


这些爱,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滋养。


因此很多这样的孩子对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过自己的父母,这不是有奶便是娘的背叛,而是来自爱的滋养后所形成的生命内在的深刻连接,所谓的精神父母及由此而来,实际上也是孩子的生活父母


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得到这些生命的爱,让孩子可以长大。


其实很多孩子从抚养者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得到的爱,并不比有些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的爱少而浅,有的甚至多而深,可是为什么孩子依然会看向父母,对父母抱有难以转移的聚焦呢?


在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的个案中,以及《今晚我和你》节目的个案里,我无数次发现: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爱的连接,是最深的一种忠诚,最紧的一种跟随,最纯的一种忠贞,最直接的皈依。


在内心的世界里,孩子对父母的归属感,是任何别的关系都无法斩断的,也是别的任何人无法取代的——在孩子的心灵空间,总有一个地方是属于自己的父母,即使父母对自己再糟糕,也是如此!


所以很多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养育者深深感恩,同时对于自己的父母念兹思兹——生命本身的那种无以更换的归属感,和不在身边的匮乏感,双重的力度,将留守儿童对于父母之爱的渴望和思念,呈现得更深更重!


这也是为什么留守儿童的伤普遍较深较重的原因所在。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1UbaRiaFKaiaM0fOE6gH6viatZ1ustgLpYCLHic1g6RsEMOQNsdcZ2ibD7vHtdH74HAzfgq4nvw5gVAGA/640?wx_fmt=jpeg&wx_co=1


第二,  让孩子的内在追随父母吧,哪怕这个孩子已经长大。


留守儿童的内在都有一个极度思念父母渴望跟随父母的内在受伤小孩。


不管多大,不管这个“留守儿童”是否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不管多么成熟和苍老,在内在,都有这样一个父母不在身边,内心无所依傍,甚至觉得自己被抛弃,无法和自己的父母自然亲近的内心受伤小孩存在。


这个内心受伤小孩一方面会特别渴望和父母在一起,可是真的跟随父母在一起,又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不习惯。


但是不管怎样,孩子跟随父母的忠诚和专一,追随父母脚步的步伐和频率,紧随父母的力量和动力,是不可置疑,也是无法轻易终止的。


所以请尊重内心受伤小孩的内在TA要追随父母的方向,连接父母的专一,这是一个生命必然的深层次的移动和追随,唯有完成整个过程,反而最终才能成为TA自己——先“属于”父母,然后从父母那里瓜熟蒂落——这如同生命致敬生命源头的一种崇高的仪式,更是来自生命的一种深深认同,对父母生命的认同,最终才能安然成为自己——就像一棵桃树,桃子必须在桃树那里出生,归属于于这棵桃树,然后一点点长大,最终瓜熟蒂落,桃子成为它自己,桃核成为另外一棵桃树的发轫和开端!


所以请在个案现场,请带着最深的爱,敬畏之心,去看待和迎接所有愿意追随父母的孩子,陪伴TA们完成整个神圣而不可缺少的过程。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3nSMyyKibDpwiaDtByIe2CD85I3TA01WJ5gGYNictvkCbPAjuQQluqg9BSttRbLuUL5RmUoPceDmHcw/640?wx_fmt=jpeg&wx_co=1

02


假性互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保护对方,是爱惜对方,是为了对方而生发的爱的言行。


在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我们把假性互惠这样的爱放入到了不懂之爱的范畴——不懂对方的真正需要、期待和渴望等,却依然拿出自己的言行表达出来的爱。


假性互惠很显然就是典型的不懂之爱——我不懂你,却依然爱着你!


这样的爱,不能因为前面的一个定语,就把爱的本质否定,也不能因为前面一个定语,就把爱抛弃——这无异于连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局限和狭隘。


事实上,不可能有一个人无时无刻都懂得对方需要的,要懂得对方需要后再给出,在很多实际生活里是行不通也做不到的!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天天喊着什么懂得之爱才是真爱,在头脑固有模式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反而让大家多了一件批判对方否定对方的武器——你给我做那么多,可是那都不是我需要的!于是,别人付出过程里所有包含的爱,只是因为一个不懂,就全然被抛弃,全然被否定,却是不折不扣在伤害爱的言行,爱来到跟前不认得的无明。


假性互惠后面的都是爱,我们不能因为形式上的错误,而否定内容和本质上的爱。


就像昨晚参与者朋友的老公,作为男人,他不会告诉她外面的债务,一方面肯定有害怕和担心,另一方面会觉得即使妻子知道了,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徒增担心焦虑,甚至提出相反的打算和看法,听还是不听?所以就让家庭维持表面的平静,即使我这里翻江倒海,也不能让家人担惊受怕,所有的问题我自己来解决吧!


很多男人(女人)在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基本上都会这么去思考和行动,导致了妻子(老公)对具体的困境一无所知,等到“东窗事发”,妻子(老公)才发现真相如此糟糕,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3nSMyyKibDpwiaDtByIe2CD8z4xm68HI0EnPQ8QZ7V0yhPK7BDTlibqja3qa2LW8GcOkEJY7ibeQaicCQ/640?wx_fmt=jpeg&wx_co=1

 

03


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一开始是为了对方着想,什么都自己扛,不说不挑明不告知,到最后自己一个人兜不了,就会让对方也被动卷入和自己一样的困境,这是假性互惠常常造成的结果。


妻子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出了不应有的失误,看到老公在家兴高采烈,于是为了让老公开心,就忍住不说;


孩子本来想说自己在校不开心的事情,看到父母都很辛苦疲惫,就决定自己一个人去消化;


父母看到子女太操心,自己有啥三病两痛的,都一声不吭;


在外打拼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发生天大的事,都不跟父母说。


............................................................


这样的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假性互惠是一种常态——很多的爱都藏在沉默里,很多的爱躲在缄默中,很多的爱站在不语之后。


于是在关系里出现的是不知情,不懂得,不明白,不清楚,不明了,不知道!


继而在关系层面,在生命之间,出现不真实,不坦诚,不信任,有隔阂,有距离……


这让关系变得疏远,亲密受到伤害。


假性互惠简单直白说就是好心办了坏事。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3nSMyyKibDpwiaDtByIe2CD8jdsPeCMRDVebjrcCf2aCmZ3abqXnmemBLQqPr70Ojge3t3f2fmxX5g/640?wx_fmt=jpeg&wx_co=1


04


如何破呢?


从假性互惠,来到合一。


什么是合一?


“合一”是从“你”这个生命出发,从“我”这个生命出发,然后一起创造出一个有“你”有“我”的“我们”。


“合一”不是泯灭个人的独特性,也不是将自己或者对方改变的面目全非,而是两个独特气质和味道生命创造出来的“我们”——但是在其中的你,还是那个你,TA还是那个TA,只是你们还有一个融合彼此的“我们”!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玩的一个小实验吗?


蓝色加黄色产生绿色;

白色加黑色产生灰色;

红色加黄色产生橙色;


这就像亲密关系的两个人在一起:之前是单独的那个人,两个各具特色的生命在一起,创造出另外的一个“我们”。


而白色加紫色再加红色,产生粉红色,就如同三口之家在一起创造的更大的“我们”。


合一,就是真的将两种个性完全不同,色彩完全不一样的两种颜色混杂在一起,产生出新的另一种颜色一样——分开时各是各的颜色和特性,在一起,就新生了另外不同于单独自己的“我们”!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3nSMyyKibDpwiaDtByIe2CD8QtibrecJBoG8dcuz9qFuARJDV8081icnUd6eMuic5riasfA0uvsNMxlhvQ/640?wx_fmt=jpeg&wx_co=1


05


怎么做到呢?


第一, 开始敞开,学习如是真实表达。


因为假性互惠里,有一个重要的东西:我担心对方受不了,或者我害怕对方不舒服,所以我不说。


这里的怕,实际上有一个担心对方受不了的自己,或者我害怕对方不舒服的自己在其中,所以从根本上说是自己的功课,而不是对方怎样。


那么就带着这种害怕担心焦虑恐惧等,去真实敞开。


真实不是一竿子到底,更不是道德要求。


而是如是:


发生了什么,就告诉对方;不敢告诉对方全部,那么哪些是可以告诉对方的——“我把能告诉你的都告诉你……还有一些,我现在还不敢跟你说,我有担心,担心的是……”


这就是真实,如是的真实。


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和女人要管男人,都不是亲密合一,特别是牵扯到家庭走向的钱、情、性等重大事件,每一样都要重视和建设,都要和对方商量通气,否则无论哪一个方面除了问题,足以让家庭地动山摇。


第二,把假性互惠后的爱拿出来给对方。


比如昨晚参与者朋友的老公可以这样拿出爱:


“之前不敢跟你说,确实是因为这件事情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震荡,我不想你卷入进来,我只想把安静平静给你,其他的我去承担,但现在发现我一个人兜不住了,所以我想跟你说,因为也很害怕这样下去,最终你是受害者,反而违背了我的初衷。”


“合一”最难得是放下“我执”,看到“别人”的生命存在,并且你没有改造的意念,而是接纳和接受对方的所有,如同你要完成你对自己的全然看到后的接纳接受一样。


只要做到这两点,假性互惠就一步步瓦解,然后出现连接“合一”。


假性互惠里,只有自己,其实没有别人,这样的自己,只是活成越来越沉重的孤岛,并没有连接。


而“合一”里,既有自己,同时还有别人,那么有了“别人生命的存在”,你这个生命存在,在“合一”里才有意想不到的价值和光亮。


想想我们做过的颜料混合的小实验,就能明白,拿出你,拥有我,交融在一起,所创造出的新鲜的那个“我们”——在合一里,产生意想不到的生命的奇迹,爱的新生!

~~THE END~~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1jac4tVrXp8Gr25tBhxygaPkukLP3YBviatE0YjxxuI14FCnmUBsnRxA26X8qu3zNTgmC4fj8pOxQ/640?wx_fmt=jpeg&wx_co=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