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叫我如何不“讨好”

(2019-01-07 00:19:55)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心语

亚新老师 武汉雅心 1月4日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2kXmmW75f80Y5seusP4vvTyh9BmRZjJvIDU7zP0BibVxibbCj5iaLRzmAia70SwOj6LYCJBQgwojKvtQ/640?wx_fmt=jpeg&wx_co=1

01


看过不少写关于“讨好”主题的心理学文章,从人格好坏的角度说了很多,在怎么不“讨好”的办法上也是各显神通频出妙招。


“讨好”成为了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习惯性“趋之若鹜”,急于去解决这个很不“讨好”的“讨好”问题。


因为”讨好”的反面是“平等”和“尊重”,代表着委屈甚至屈辱,或者低三下四,意味着人格上的不平等,生命的不平等,一个高,一个低,一个上,一个下,一个好,一个坏,一个舒服,一个不舒服。

所以这个“讨好”,很讨人嫌!


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


所以马斯洛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


在头脑固有模式下,一切的存在都有问题,迟早会出现问题,连“没有问题都是个问题,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就很兴奋地要去解决——挥舞着锤子,到处在钉钉子!


可是我想说且慢!


当我们脱离人,去谈“讨好”,就如同我们脱离一棵树,去谈它的一片叶子一样——你能想象我们一大群人,站在一个地方,捡起一片叶子,然后开始指责它的颜色蜡黄,它的形状奇怪,它的脉络不清,它的干枯,它的不好看,它的让人闹心......


您是什么感觉?


是不是觉得特滑稽,特莫名其妙,甚至会觉得这群人是不是疯了?

头脑固有模式下很多时候,就是对着很多很多片“不好”的叶子“人人得而诛之”——这就是日常状态下的我们!这样的我们不就是疯了的状态吗?


所以,如果谈“讨好”,就不要离开那个人去谈“讨好”——“讨好”只是那个生命树那里外显出来的一片叶子,要谈,就谈那个有着那片叶子的生命树!


你借助一片所谓出了问题的叶子,就回到了生长出那片叶子的生命树——这个根本上来了。


你就会去观察那棵树的土壤,水分,光照,环境等,于是一个真正的整体就会出现!——你就来到了整体那里去了。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2kXmmW75f80Y5seusP4vvTiblGuXiahMjsSiaTqyH4QJz1NhJeIGRAuzA69mBhkqmvgTKiaJMFBF00Ng/640?wx_fmt=jpeg&wx_co=1


02


那我们就再回到昨晚参与者朋友那里,她那里有就有所谓的“讨好”问题哟!


我们就去看看整个呈现“讨好”问题的那个生命吧,我们就不脱离生命谈什么“讨好”了。


她说:


“听妈妈讲,怀我时,爸爸催妈妈去了两次医院要打掉我,妈妈又被医生给劝回了,说妈妈有一儿一女该多幸福,在我出生前父母已有个两岁的小哥哥,爸爸不要我的原因是太穷,没人带我。


这是我第一个羞耻感的来源。


出生后,爸爸把2岁的哥哥背在身上去工作,我被送到附近邻居家照顾,两岁内换了三个人,一个是当时正从戏剧院下岗的四十多岁的女人,带了我几个月,找到了工作,我便给了第二个邻居家奶奶又带了几个月,原因不详,我便给了第三个五十多岁街道主任带到大概两岁,据爸爸说家里叔叔姑姑奶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总是断断续续有人,爸爸就没有再请人带我,把我放在了家里。


3岁时得了黄胆肝炎,记得堂屋桌上永远有一大碗中药,还有一勺糖,我总是在屋外门口石墩上坐着,到某个时间,便自己去大口喝掉,俩个小姑姑对此记忆深刻,说那么苦,那么乖,爸爸妈妈对此的记忆是怎么得了肝炎,似乎嫌弃添了许多麻烦,在緊重之余每日还要熬水药。


然后在二婶家弟弟来,和他玩跳沟时,砍破了头,至今额头上一个疤,还把他推一下,正好碰翻了开水,他烫伤了,我自是挨了一顿臭打。经常是奶奶家吃饭了,爸爸妈妈还没回,我在奶奶这边吃饭,我记得很清楚只夹面前的菜,吃很多口白饭夹一根菜,以至小时候她们说我最爱吃腌菜,几乎只吃腌菜,所以小时候长的像豆芽,头发黄黄皮肤黄黄的营养不良。”


这些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因为贫穷而险些无法出生,被父亲觉得太穷无人可带险些被流产的小丫头,一个看起来幸运出生却感觉到不受欢迎而羞愧的小女孩。


一个很小就没在父母身边被照顾到,而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小丫头,一个没在父母身边享受关爱,却在不同的家庭辗转的“孤儿”,一个从小都被苛刻对待却很乖的小丫头,一个很小就得了病却很懂事自己服药照顾自己的乖巧丫头。


一个懂事乖巧却在很小就缺很多很多爱的丫头。


怎么知道她缺爱又是那么渴望父母之爱的丫头呢?


她说:


“小时候听姑姑讲叫我毛球,很是可爱,妈妈说我像个煤球,脏兮兮,每天她工作回来要发炉子做饭烧水,为我洗澡还要洗衣,头上长了很多虱子,经常晚上睡觉前用煤油淋到头上用毛巾包着,毒死虱子。


每每妈妈在我头上扒着找虱子时,我大概还是很开心的,爸爸总是在外做了事,晚上出去鯆鱼,妈妈要做饭,洗衣,还有精力坐下来弄弄我,挺不容易的。”


这是一个没人怎么管自己慢慢长大的小丫头,同时也是一个很逗人喜欢的丫头,妈妈用煤油包裹头发杀死虱子的举动,都让小小的她温暖而铭刻在心,也是一个懂得父母不易的小丫头!


这是一个多么缺爱,渴望父母亲近的小丫头!


这个小丫头一直都在啊,在不断成熟的身体里面,在不断长大的生命里,在匆匆忙忙的时光交错中成熟人的内在!


每每回到父亲身边,那个总是挽着父亲的手去给父亲买最想吃的,给父母买菜的女儿,一直用这样的方式去讨好父亲的,不是那个成熟的她,而是那个她内在的小丫头——那个缺爱缺的特别多,渴望父母的关爱和温暖,期待和父母亲热亲密,却有那么懂事乖巧不知道怎么和父母亲密的小丫头!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2kXmmW75f80Y5seusP4vvT7WOkjiabFqTHWxarP0ELWAoamAppMibPDXMGZfaN1RhECjNSSFTMiaLGw/640?wx_fmt=jpeg&wx_co=1


03


就是这个小丫头在讨好父母!


当我们看到这个丫头,就懂得她现在的讨好,只是在表达她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对父母亲近的期待,对父母亲密的憧憬!


所以“讨好”只是一个最表层的呈现,而借助这样的“讨好”呈现,我们来到了一个“小丫头”那里!


当我们来到了那个小丫头那里,我们就来到了她的成长背景,成长经历——即“她”的由来!


于是我们懂得了她的“讨好”只是最表层的标签,而那个标签下面,站着一个小丫头,那个小丫头的内在是渴望是期待是憧憬,是一个缺爱的孩子,在向父亲要爱,要亲近,要亲密,要真正的美好的父女关系啊!


于是,您还是只要一出现“讨好”,就开始习惯性去分析讨好的成因,想出对付“讨好”的各种办法吗?


去看望那最表层的浮现下面的那个人,以及那人内在的各种伤点痛点盲点卡点泪点吧,那才是我们需要去给爱给懂得给慈悲的地方!


所以对于昨晚参与者,需要回到内在,去关爱那个内在的受伤小孩,去懂得她走过的每个阶段,去接纳她每个阶段的想法渴望需要和憧憬,去理解她的讨好在真正表达什么,然后去允许她内在的褶皱一点点抻开……于是在这样爱懂得慈悲的滋养下,内在的丫头会改变,外在和父亲的所谓“讨好”模式就会奇迹般的改变——因为内在决定了外在!


让我们学会借助外界所有的发生,回到人那里,去关爱和滋养生命吧,这是最根本最快的路径。


~~THE END~~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jpg/o4pbiasQkXd1jac4tVrXp8Gr25tBhxygaPkukLP3YBviatE0YjxxuI14FCnmUBsnRxA26X8qu3zNTgmC4fj8pOxQ/640?wx_fmt=jpeg&wx_co=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