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播亚新
主播亚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0,066
  • 关注人气:5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让我们从小学会连接

(2019-01-03 18:44:21)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昨晚参与者的状况是这样:


“怀孕生子期间妈妈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别人都羡慕我,可是我还是会受不了她的种种情绪以及对我的控制而跟她吵架;


婆婆帮我带娃,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做了,不干涉我任何事情,我还会因为她在照顾宝宝方面固执己见不听劝,而对她大声嚷嚷;


老公特别理解我,每次我和婆婆有矛盾都站在我这边,怕我累了总是让我休息,可是我还是会因为自己的一些情绪而对他发火。我知道身边人特别好,我知道自己特别有福气,可是我拿不出好的那个自己来对他们,总是把愤怒,暴躁,不懂感恩的自己拿出去伤害他们。


这让我特别自责,我很讨厌自己这样。


我时常觉得人生很没劲,会悲观地觉得自己活着根本没有意义。”


您是不是这样的人?


身边人对自己真的很好,可是自己就是活得不好——孤单且看似白眼狼一样不知恩的活着。


这是怎么了?


从她分享的幼年时期的经历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她是怎么来的。


她说:


“我的童年就是在父母的战火中长大,小时候最怕妈妈在厨房把碗磕磕碰碰,也怕爸爸喝醉酒回家,这就是战争的开端,父母吵架快要撕扯到一起时,我总是哭着跑到楼上邻居家请求援助。我家很少有三口人欢声笑语的那种温馨时刻,爸妈在一起好像从来没有和颜悦色过。


那时的我好孤独,在亲戚家和表姐妹一起玩,我总会偷偷地一个人回家,觉得没有人在意我,我就是个空气。


妈妈只管我吃饱穿暖,从来不和我谈心,我曾经试图和她诉说心事,她回应:你不要和我说这些事情,说了也没用。我很沮丧,只能偷偷哭。


在学校,我也没什么朋友,有阶段性玩的好的同学,随着升学,换班,也都断了联系。


唯一稳定的朋友就是表姐,我们从小一起玩到大,可是表姐听我说一些事情,也总是指责我太娇气,想太多,不认同我的一些想法,我也慢慢不愿意跟她说心事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高中应该是得了抑郁症的。


大学期间我也是没有朋友的,一直是很封闭的状态,大学有每天一起上课,形影不离的同学,可我还是觉得自己每天都一个人,我没有办法和同学真正成为可以谈心的好朋友。”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红尘生命:有很多爱和关心自己的人,可是就是活得别扭,不舒坦,而且孤单,没有深入持久的亲密。


这一切都源于红尘生命成长过程中,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爱的连接。


什么是爱的连接?


就是关于爱、接纳、理解、支持、懂得等生命营养在两个生命之间顺畅流动后产生的状态。


细分说:


第一,  连接的基础是两个生命。


这句话可能很多朋友都不会知道其中的玄机。因为没人知道在这里生命一词的意义和价值。


在头脑固有模式的的世界里面,生命这个词无足轻重,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出来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身只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服务的工具。


在头脑固有模式下,问题被置于生命至上,生命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器具,并非是最重要的中心,生命就此被“物化”。


于是在头脑固有模式下,两个人之间总是被问题缠绕,两个生命之间出现最多的就是“是非对错”,每个人不同的立场道理原则观念,以及各自不同的办法和应对,于是两个生命之间出现最多的是情绪——各种因为不同而产生的情绪,比如愤怒,哀伤,生气,委屈,担心,焦虑,冷漠.......两个生命之间越来越封闭,越来越保护自己,渐行渐远,或者一下子从亲密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是没办法出现两个生命,只有两个被过分开发过度运用的两个头脑,只有两个被训练得炉火纯青的头脑固有模式在各说各话!


而要出现两个生命,就必须停下头脑固有模式才可以。


怎么做到呢?


就是任何事情出来,我们第一时间不是跑到头脑层面去处理事情,而是将关注焦点放在出现事情的那个人那里,那个生命那里!


所思所想都是为了那个生命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那个事情,那个问题,借助事情和问题,同样可以去分析,去思考,去想办法,在解决事情的过程中,总是关注着生命,服务生命!


第二,  是生命间美好的回应互动状态。


比如:孩子很想知道一个玩具怎么玩,就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你来帮我!妈妈正在打电话,一脸不耐烦,顺手将孩子推出房间。


妈妈也作出了反应,也在跟孩子互动,可这不是美好的回应,这只是封闭的反应,是将一个试图和母亲母亲链接的孩子推开,是将链接的机会斩断的反应,是很糟糕的。


这正如昨晚参与者朋友,父母之间都是对抗冲突为主旋律,跟自己妈妈说心事,妈妈直接回应:你不要和我说这些事情,说了也没用。她很沮丧,只能偷偷哭。


她和父母都没有美好的生命之间的互动回应。


美好的互动回应是什么?


那个孩子跑到正在打电话的妈妈身边,妈妈会微笑着对着孩子,然后竖一个手指,做出不要大声喧哗的手势,然后捂住话筒,轻声对孩子说:你稍等片刻,妈妈一打完电话就和你一起!然后将孩子揽在自己身边,一边打电话,一边温柔抚摸孩子的头。


即使妈妈在忙着通话,可是妈妈将自己敞开,用清晰的手势和语言告诉孩子,她现在有事,没办法和孩子一起,但同时又用揽在怀里的举动和温柔的抚摸,让孩子和自己在一起——这就是一位忙碌的母亲所给出的和孩子的美好互动和回应!


于是,假如你是孩子,你会怎么做,会是什么感受?


你一定乖乖的玩着自己的玩具,同时很幸福很安心在妈妈身边待着——因为孩子知道,即使妈妈在忙,可是再忙的妈妈也是和我在一起的!


这就是在一起的感觉所产生的生命之间的连接感。


昨晚参与者朋友就没有这样在一起的感觉,和周围人也没有那么深的连接感。


第三,  是生命最需要的营养在两个敞开的生命之间流动。


如果昨晚参与者朋友跟妈妈说心事,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开始做到女儿身边,温柔慈爱看着孩子:嗯,看来很多话要说,妈妈来听,你说吧。


敞开和温柔,代表着妈妈的爱,就那么直接给到孩子。


孩子那里是主动找到妈妈的孩子,是迫不及待的敞开,孩子一定在那一刻是感动的温暖的,一定会回报妈妈更多的真实分享,于是妈妈也能感受到孩子的信任勇敢和真实...于是生命之间的营养会在彼此间流动起来。


除了物质层面和外在的一些东西,哪些是生命最需要的营养?


就是我们常说的爱、理解、真实、信任、坦白、真诚、懂得、慈悲、接纳、允许等。


只要生命间有这些东西流动,父母能给予孩子,夫妻能给予彼此,亲密关系的“你”和“我”、“你们”和“我们”能彼此给予这些营养,生命间内在的连接就会建立起来,并且越来越深,在一起的感觉就是稳如磐石!


亲密是生命间连接后自然分泌的美好。


如果小时候没有和父母充分连接的体验,长大后在亲密关系的经营上的捉襟见肘,是必然的,因为没有模板啊!


所以有的生命即使结婚了,有了孩子,也只是有了另一半的孤独女子(男子),有了孩子的孤独母亲(父亲)。


 

急匆匆的人类,总是将重要的丢弃,而拼命奔向没有多少美好的未来,我们还要在这错误的路上狂奔多久,一代代要付出多少代价才可以幡然醒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