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原创】要连接孩子,先把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领回来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鄢群
很多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是孩子的问题和自己的担心,孩子考好了担心高处不胜寒,孩子考差了焦虑升学怎么办,孩子学习刻苦害怕身体吃不消,后劲不足,孩子贪玩则恐惧如此信马由缰下去该怎么办。亲子关系其实是一面镜子,父母和孩子互动中所关注所焦虑担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创伤未愈的部分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借助父母所焦虑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可以清晰看到父母内在的那个受伤小孩的存在。
比如《今晚我和你》节目中有一位嘉宾,母亲L,孩子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在名校排名靠前,可是母亲看到孩子每天学习很晚,担心学习的辛苦之路才刚刚开始,才刚刚初一就像拉满的弓,一方面担心孩子的身体会随着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而越来越糟糕,还有漫长的五年半该怎么办?另一方面孩子的学习一旦有波动,其实是从年级的第二名下滑到几十名,依然是非常的优秀,但是这位母亲也会更加的焦虑不堪!原来,这位妈妈在女儿身上看到的“莫须有的”问题,其实跟女儿无关,她只是透过女儿看到了曾经在中学阶段非常顽劣的自己,因为错过了打基础的阶段,醒悟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没有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于是将自己的遗憾后悔都投射到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女儿身上了。
《今晚我和你》另一位嘉宾,一位因为压力太大请假在家休息的高三女孩B,爸爸妈妈不仅没有责备,反而是尽力去理解支持,每天看着女儿的脸色行事,让孩子倍感压力和自责,觉得辜负了父母,无颜以对, 呈现出来的就是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自我,父母也越来越迷惑和无措。
孩子的妈妈看了亚新老师为孩子的节目写的原创文章《你的孩子正陷入温暖的孤独》后,很诚实地分享:
我给的理解和支持只是对当年同样遇到学习问题的那个自已,而不是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第一时间就出现了当年的自已,我以为自已需要支持和理解,于是,一股脑全部倒给孩子,这种强烈的东西,屏蔽在我和孩子之间,已经忘记她是另一个个体,她不是我,也听不到她,看不到她,表面看起来的理解、支持,并不是给孩子这样一个人的,忘记了我们陪伴最根本的东西,只是和这个人在一起,跟随,我自以为是的尽力陪伴,是和自已在一起了,完全忘记对方了,是的,我给出的并不一定是当时的对方要的东西,而我当年的“我自已”需求的东西,老师不说,真没意识到,在中间还产生对抗情绪,觉得自已都做成这样了,你为什么还是那样呢?
在亲子关系的互动中,如果没有觉察,父母内在的受伤小孩就会跑出来,将自己未曾完成的心愿转嫁为对孩子的期待,将自己曾经的遗憾和挫折无意识地转换为对孩子的担心,将自己曾经的渴望一股脑都给到孩子,不仅“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冷”,还有一种支持是妈妈觉得需要支持,导致父母要么看不到真实的孩子,而是跟自己的内心小孩在互动,孩子会感到莫名的压力,感觉不被理解不被看到不被尊重不被肯定,比如第一位见妈妈L的女儿一定会觉得,我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你还是担心?我已经这么优秀了妈妈你怎么还是不满意?而女孩B的母亲,把曾经的自己想要的理解支持都给了孩子,就会觉得你想要的理解支持都给你了呀,你还要怎样呢?父母掏心掏肺,可孩子越越来越远。
没有内在伤口的父母几乎是不存在的,完全无惧无忧的父母是非常罕见的,身为父母,也都是伤痕累累的生命,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往往都跟我们自己的遗憾匮乏伤口有关,我们的内在受伤小孩就会被触动被唤醒,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的焦虑、愤怒、着急、担心,甚至是心疼等等情绪感受,其实都是父母内在受伤小孩的情绪和感受,比如同样是孩子畏惧学习困难不想上学,大多数父母都是不接受和非常焦虑的,但是在雅心心灵回归团队有一位妈妈,却是带着孩子逃学,支持孩子情绪不好就不要上学,这让孩子的父亲非常不能理解,导致夫妻之间也出现了冲突。原来是这位妈妈有一个不堪压力和重负的内心小孩,而她对自己的内心小孩的模式就是保护和隔离,当她将自己的内心小孩投射到孩子身上,她其实就把孩子拉做了自己逃避和隔离的小伙伴。
如果父母没有能力借助孩子的问题所引发的自己的情绪感受,去看到有一个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横亘在自己和孩子之间,不能回到自己身上,去看到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去陪伴和疗愈自己的内心小孩,而是傻傻分不清,错把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当成了自己的孩子,那么,父母就可能在被触碰和唤醒的痛苦、难受、心疼或者愤怒等情绪的驱使下,任由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介入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通过采取对孩子的控制去解决自己的内在情绪,无法感受到孩子的真实感受,也无法看到真正的孩子,也就无从跟孩子建立真正的连接。
所以,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想真正的陪伴孩子,请父母们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要保持觉察,把投射到孩子那里的东西看清楚,将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和孩子分开,把挡在自己和孩子中间的那个内在受伤小孩,领回到自己的内在房间或者心灵花园,去陪伴和聆听,去懂得和接纳,我们才有空间真正的去听到孩子和看到孩子,和真实的孩子互动。
当我们有能力将这两个孩子分开,亲子关系就成为同时陪伴自己的内心小孩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的机缘!我们陪伴自己的内心小孩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到什么程度,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我们对待自己的内心小孩的方式。有能力做自己内心小孩的精神父母的父母,才是真正成熟的父母!
“爱与被爱”支持团队
【课程时间】
12.15/12.22/12.30
【报名方式】
点开下图二维码缴费报名
内心小孩支持团队
【课程时间】
2019.1.5/1.12/1.19
【报名方式】
点开下图二维码缴费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