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1812013:留守儿童多年后的你还好吗
(2018-12-13 22:33:03)分类: 雅心心语 |
参与者:一位女性听友
倾诉者说:
亚新老师好!
这次我想谈谈有关我自己的东西。
越来越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弄动,感觉浑身都是暗钮。
而且有的暗钮感觉就像从皮肤里长出来的包一样,是突出来的,即使没有碰触,一阵风吹过就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这种不舒服是重复出现的。
比如我好像总是有很多的担心害怕,有时候做事情总是为了证明自己,似乎一定要别人盖个戳才能感觉自己做的是对的,是好的。
有的时候又感觉自己确实不好,很自卑。
还比如跟老公的关系跟之前是改变了太多,有时候也主动的去触动关系,但有时候总感觉是不是在讨好,是为了关系好才去做的,是有目的性的,好像不是出于纯粹的爱,有的时候甚至发现自己好像并不会真正的去爱。所以最近做事常会问自己这是你愿意做的吗?
好像这些都跟我九岁时回到父母身边有关。
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委屈最不幸的人,后来发现其实也不是,至少九岁前在跟奶奶和三叔他们一起生活的时候,他们是给了我很多的爱,和无条件的接纳的,然后从遇到老公后,老公和婆家人也是给了我很多的爱和温暖的。只是我把从回到父母身边那段经历放大了,大到只看的见这段经历带给我的伤痛。
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发现这段经历里也有很多的爱在的,只是需要我去穿越,也正在穿越中。
其实在跟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奶奶、三叔,还有大伯确实是对我特别的疼爱,他们也给了我很好的爱的模板,好像人真的是有使命的,他们好像就是来给我爱和滋养的,而且他们是那种没有任何目的。
那个时候虽然家里很平穷有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别人挖过红薯和花生的地里把别人地再刨一遍,其实刨出来的都是一些破的,很小的,偶尔抛出一个大一点的都特别开心,就是那种特别满足的开心和喜悦。
那个时候奶奶他们是无条件的在爱着我,我也是很纯粹的爱着奶奶的。
记得一次奶奶带我去镇上看完病后在一个小餐馆里给我买了一份饭菜,其实奶奶是一个特别节俭,特别舍不得的人,但还是给我买了吃的。记得当时我吃得特别开心,觉得好好吃啊,当我一抬头却发现奶奶没有吃,然后我说,奶奶,你为什么不吃呀?奶奶说我不饿,其实我知道奶奶不是不饿是舍不得,然后我吃了几口,就说吃不下了。然后奶奶就把我没吃完的饭菜都吃了。
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的目的性的心疼和爱着奶奶的,那个时候是会爱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从回到父母身边对我的人生可能是个转折点,其实我是带着很多的憧憬回到父母身边的,但现实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就有一种感觉从山顶突然跌入谷底的感觉,那种落差太大,真无法适应。
好像自从回到父母身边曾经跟奶奶一起生活很开心很灵动的自己就已经死了。
回到父母身边感觉特别的压抑,不能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了,常常感觉自己像一个多余的人,感觉这个家也不是属于我的,是爸爸妈妈和妹妹的。
我常常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的样子,感觉自己孤零零的,其实心里特别渴望融入到这个家的,可是就是融入不了啊!而且我感受到了来自爸爸特别明显的嫌弃,爸爸总是对我凶巴巴的样子,总是骂我很笨,总是骂特别难听羞辱性的话,还叫我去死,而且我觉得爸爸特别明显的在偏爱妹妹。
记得刚刚回到那个家不久的一天,妈妈买回来一个花短裤,然后妈妈说谁穿得就给谁穿,然后妹妹站在椅子上妈妈帮她试穿短裤,我和爸爸站在对面。一穿上妈妈就说,这个大了,我站在爸爸旁边看着也是大了,然后爸爸说,哪里大了?正好。我听了心里特别难过,我觉得爸爸好偏心,明明就是大了,还说正好,但是我不敢说。
那个时候爸爸总是骂我笨,我一方面很不服气,觉得我不是爸爸说的那样一无是处的,因为之前大伯,奶奶,他们从来没那么说过我,还总是夸我。但爸爸每天都骂我连跟别人舔屁股的资格都没有难听的话,时间长了有时候也怀疑,也觉得自己是很笨很不堪。
所以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好不好,需要爸妈的认同才能确定。
其实那个时候看到妹妹在爸爸面前撒娇的样子特别羡慕嫉妒,其实真的不是我心思不好,只是太渴望得到爸爸的关注和爱。
所以后来只能让自己变得比妹妹优秀才能看到爸爸的一点笑容,只有多做事才能尽可能少被爸爸打骂,每天其实都是在恐惧和担心害怕中度过的,很害怕爸爸凶巴巴的样子,也害怕爸爸说不让我上学,更害怕爸爸到学校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让我难堪。
其实那个时候因为很害怕爸爸,也不知道如果去表达自己的期待,只能隐形的对抗。
面对妈妈的时候更多的就是隐忍和讨好。
那个时候妈妈常常会跟我诉苦说爸爸的不是,那个时候也心疼妈妈,总想去帮妈妈多承担一点,无意中就成了妈妈的垃圾桶,当爸爸对我打骂的特别过份的时候妈妈也会站出来替我说话,所以妈妈是我在这个家里的唯一能活下去的保护伞,也是我唯一依耐的人,所以很害怕失去妈妈的保护,所以面对妈妈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委屈,难过都只能隐忍着,而且还要去讨好,去迎合妈妈,让她开心。
这种对一个人特别的依赖,害怕失去,被抛弃的感觉其实在跟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就有了,现在突然有些懂了我什么那时候我上学要奶奶陪着,不然就不去上学。
很多的场景总是会很清晰的浮上来,其实说这些不是想要讨伐和控诉爸妈什么。因为他们也有很多的无奈,也好坏掺伴的给出了他们的最好。再次拿出来说只是想来面对和转化,想让老师带着我去穿越,去看看那个小时候的自己。
索引条目:
1、按钮在每个红尘生命那里都存在着,每个按钮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关于爱”。
2、一个红尘生命所有的红尘功课,都在和身边人的互动中,在个人独特性的经历里,慢慢形成,当我们去做功课,就需要“邀请”所有和功课相关的人事物“在场”,一起来面对和转化。
3、面对和转化成功的标志是:有爱在内在升腾;有看到所有人(包括自己)存在之后的和平和安静在内在涌动;有醇厚绵长的慈悲心对所有生命。
4、“留守儿童”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也会是中华民族独有之伤-----和父母不在一起的创伤,会在“留守儿童”的一生关系层面里隐隐作痛---这也必将会是很多生命(本人及其父母、配偶及其配偶和孩子)不得不参与的生命大事件,在神州大地,至少会在三代人(留守儿童父母和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家后的家庭,留守儿童子女的家庭)之间上演,才会慢慢平息。
5、一直在努力复制曾经的美好,是生命前行的驱动力之一。
6、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链接,建立亲密是最核心也是最难的部分。
7、绝大多数在外打工的父母回到了孩子身边,就以为一个家是完整的,殊不知,家庭成员之间内在在一起,内在的链接亲密才是一个家的能量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基础。
8、姐姐对妹妹的羡慕嫉妒恨,其实只是在表达父母也能和自己亲密无间的渴望。
9、一个小孩渴望靠近亲近父母,是孩子天然对父母的爱和对生命源头的回归。
10、将压抑、隔离、埋葬的部分充分舒展,是疗愈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让伤口说话,伤口才会好起来!
11、每个不幸痛苦压抑的家庭里,其实每个人都承担了太多,而且都已经做到了最好---出路在于每个生命需要舒展内在的压抑,面对那些痛苦。
12、“被抛弃被遗弃”的恐惧,是留守儿童一生的梦魇。
13、“精神父母”的美好,很多时候替代不了父母的爱,只能是最大程度减少父母不在身边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