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苏翠)

(2018-10-31 00:57:11)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01-

 

上一辈中,小姨算得是和我走得最近的一位长辈,在她的一生中,前三十年风光无限,算得上是家族中最长脸的人物,可三十岁后就甚为寥落了。

 

从与她的多次聊天中我了解到,小姨从小成绩就很优异,虽然有点生不逢时,碰上文革,碰到动乱,可是依然没能阻止她求学的道路,29岁的时候,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读完了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

 

这对于当时读个大专就能纵横天下的就业形势来说,已经是非常强大了。可是,小姨是属于那种非常热爱读书,且深知学无止境的人。

 

在她分配的单位刚好有个可以出国留学读博的指标,她决定争取去读的时候,家中的亲朋好友们却都劝她,女人的本分是谈婚论嫁,相夫教子,年近三十还没有结婚,本来就遭遇非议,还要出国留学,继续读书,只会糟蹋自己的幸福。

 

在祖父祖母一辈们的压力要求之下,小姨放弃了这个机会。所以,这个机会就落到了她的好友晓岚手中。

 

晓岚和小姨的条件几乎一样,也遭到了其亲朋好友的劝阻,可是晓岚只是一笑了之,她认为该是自己的就会是自己的,去留学读书不仅可以让自己增长见识,学习知识,更或者有机会越到志同道合的伴侣。

 

两年之后,晓岚果然在读博的时期找到了合适的对象,两人幸福的回国完婚。而小姨仍然干着同两年前一样的工作,因为高不成低不就,更是让家里人着急着她的婚事。

 

“你不知道我有多后悔,你说当时我要是像晓岚一样不听他人的劝解,也不至于浪费了两年的大好时光,更不会落到后来随便找一个人成家,在镇上开个小店为生的境地。”小姨只要说到此事,就后悔莫及。

 

同时,她也告诫我说,“人有的时候真不能听别人的,得坚持做好自己想要的事情才是王道。”

 

 

-02-

 

小姨的经历在生活之中普遍存在。你很想做一件事情,却被周边人劝说行不通,于是,你就打消了去做的念头。

 

你偏好设计,却被家里安排到高速公路当收费员,且可能是一辈子的机械式工作,你很想辞职,却被周边的人说不知足,“这么稳定,他人挤破脑袋都难得的工作竟想白白丢掉,真是太不聪明!”于是,你选择了继续忍受这份工作,终日郁郁寡欢。

 

你本来有一间50平米的房子,有一辆面包车,一个好的家庭,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却被周边的人说房子太小,车子太烂,得找一个发财的机会,买好房,买好车那才叫幸福,于是,你盲目忙碌,身心疲惫……

 

听起来的确是各种充斥着善意的忠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这些善意的忠告就一定完全正确或适合自己呢?如今的你,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还是在过别人眼中的生活?

 

其实,生活就像一场拳击赛,作为拳手的我们不可避免会被别人打倒,会在“人言”伤害中苦不堪言,可是,我们一定不能被这些困难打倒,那样,只会让你再也站不起来。

 

人若以他人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以社会式的成功定义为自己的成功,那么,一辈子都只会被他人的眼光摆布命运。我们得有自己的成功标准,自己的幸福定义,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

 

 

-03-

 

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会使人体会不到知足的快乐。

 

人都有社会属性,社会历来的形成,定义了社会性的成功,这种成功通常是以权力财力来衡量的,然而,权财无上限,在这样的成功意识中追求,永远也不会获得成功。

 

这就似如一个公司的小职工,十二月的时候领取了两万元的年终奖,拿到钱了高兴地不得了,想着自己平时加班加点几个月才能得到这么多薪资,这一下子就拿到这么多,虽然是一年积累所得,但也相当有成就感。

 

正打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妻子的时候,朋友打电话过来,说道:“今年竟然发了四万元的年终奖,真是高兴,晚上哥们儿一起吃一顿吧!”

 

小职工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没想到自己的收获相比较他人而言只是沧海一粟,开始的快乐感随之荡然无存。

 

所以说,我们只有定义好自己的成功,有自己的规划、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走,才可能在一次又一次实现目标为自己高兴,拥有十足的成就感,且让成就感转化为自信,使人更有力度,更加坚定地往前走,不断接近终极目标。

 

而不是以社会性的成功为目标,以他人的成就为比较,如此,你永远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只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会使人失去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

 

总会听到一些关于“自己想做一件事却被亲朋好友束缚手脚”的苦恼,这个时候,我很想告诉这些人,只管去做就好,怕什么呢?正如白岩松在郑州大学的演讲中所说,“不怕失败才是成功的关键,但很多人都很难做到不怕输,而只有做到不怕输才可能得到成功。”

 

其实,别人的眼光就像一种特殊的捆绑方法,被捆绑的人越挣扎就会被捆绑得越紧,越坦然对待越能获得解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经历了失败还是成功,都会有人跳进我们的生活来给予我们善意的或不善的建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符合常规,怎样做才叫真正的聪明。

 

既然我们无法阻止别人挑剔的眼光,阻止他人是是非非的说辞,那为何不跳出这些他人的意识,做回真正的自己呢?

 

如果人太过关注他人的眼光,将他人的“建议”都记在心里,就会给自己创造一个无形的“眼光”捆绑绳,它会转移你的注意力,使你失去挖掘自身财富的机会,更会让你陷入在这种束缚中,找不到自身的价值。

 

人要做的应当是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记住,你才是你人生最大的股东,你才是人生的终极裁判者!勇敢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争取把它做好,做大,才能鼓动你全身的能量,让你挖掘到体内蕴藏着的无限潜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