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糕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但愿我们都不是!(小爱)
(2018-07-27 20:42:15)分类: 亲子关系 |
壹
和朋友喝茶聊天,谈到了彼此的家庭。
最后总结出来的结论就是:我们的父母都试图用自己的理解去养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始终坚信他们能把孩子培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
比如我,我的父母最擅长的就是严厉地管教,他们奉行的是“棍棒”以及“挫折”。如果我有一点做得不好,那迎来的绝对是严苛甚至残酷的惩罚。无论我做得多好,他们总能找到这里不好,那里不足。
与大多数父母一样,他们很努力,如果从表面来看,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似乎我被培养成了一个还不错的人。
在他人眼中,我谦逊有礼、进退有据、坚强乐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个好老公,有一个可爱的孩子。
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卑与抑郁一度困扰着我,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安眠药才能让我入睡。曾经试图自杀,三次。在我的笔记本上,还能看到我写着的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我内心悲观且无助,始终是在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于是伪装着坚强,仿佛一只刺猬。
工作之后,我疯狂地买布娃娃、玩具、到处疯、到处玩,现在想来,那都是在还我一个可以玩的童年。
还记得,董卿的父亲,那个奉行着狼性教育的爸爸,最终道了歉,一杯酒下肚,他说:我跟你道个歉,我想了想,这么多年,我对你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一句话,董卿哭了,我也哭了。
贰
有一部美国小短剧,叫《奥丽芙•基特里奇》。
女主人公是个老师,是个刻薄的女人,是个控制欲强的母亲,是个对朋友吹毛求疵的人。
她从不正面回答关于感受的问题,无论何时,都会刻薄又强硬地把对方噎回去,不愿意让别人靠近,不愿意沟通情感问题,发生争吵的时候情绪火爆。
她从不觉得自己有错。
记忆最深的一幕,是她扇了她儿子一巴掌,却说:“因为你是我儿子,算你倒霉。”
她也从未道歉过,所以儿子长大了,也没有原谅她。
当她到了老年,孤身一人的时候,再也无法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做错,崩溃、悔恨、绝望围绕着她。
对于父母,我终究是爱大于恨,只是当有了孩子之后,我更愿意在教育孩子上多一丝反思。
最糟糕的父母,是那种无法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抚养方式,连一瞬间的反省都没有的父母,他们以为他们给了孩子很好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完全不会去想是否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可能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叁
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做父母的,大多数都是很努力的,然而如果我们很努力地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也可能是努力地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虎妈?猫妈?鹰爸?狼爸?或许不止这些选择,我们最终要做什么样的父母,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你说虎妈教育的孩子有出息,我说猫妈养的孩子能幸福,谁知道呢?养孩子不是造产品,永远都没有一种适应所有人的教育方式,她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长成了什么样,并不代表你的孩子就会是那样。你不能保证,你的孩子会是下一个董卿,还是倒下的那千千万万。
所幸的是,我们还有学习的路径,更重要的是,我们至少已经意识到,过去我们经历过的教育模式,以及我们正在使用的教育模式,可能并没有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快乐。
我们不再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盲目自信,因而我们比我们的父母对教育孩子多了更多的焦虑,更多的担心。
这意味着,我们愿意承认,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到底是管得严一点还是宽一点,我们愿意去交流去讨论,而不是沿着过去的历史再重复在自己孩子身上或者叛逆地一反过去的做法,更愿意去做出尝试和改变,寻找一个与子女更好相处的方式。
即使发现自己不是当父母的那块材料,我们也愿意看到这点,并且愿意去面对它,这就不会让我们成为最糟糕的父母。我们也开始明白父母的成长远远比直接帮助孩子更重要也更能解决最根源的问题,这是改变的开始。
父母与孩子,这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一段缘分,所以,让我们更好地珍惜这段缘分,不再彼此伤害,不再自以为是,不再选择逃避,让我们和孩子感受到家人在一起的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