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原创:孩子问题照向父母的镜子
(2018-04-02 21:56:04)分类: 亲子关系 |
向外人,我们常常会怎么介绍自己的孩子呢?
用得最多的是:我们家的孩子***,或者我的孩子***。
其实这些称谓就已经说明了孩子不是单独的个体,是家庭的一个成员,或者孩子是经由父母而来。
如同我们常常比喻父母是桃树,孩子只是桃树上结出的果子。
果子出了问题,当然首先是找桃树以及桃树生长的环境等原因。
简单说,孩子出了问题,首先是要聚焦父母以及家庭状况了。
这道理谁都懂啊,可是一进入实操,就只会拿桃子开刀问诊:
你是怎么回事?
你怎么上课老是讲话?
你为什么不能不玩手机?
你怎么成绩越来越糟糕?
你要努力啊,遇到困难就躲,怎么行?
你好好听讲啊!上课不要开小差!
这么大了还要妈妈盯着,一点都不自觉!
一个生命的成长,生命本身必须全力以赴,这是不用讨论的事实,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孩子一有问题,孩子就遭殃,孩子就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也成了全家重点盯防对象,从放学时间,到吃饭时间,从休息时间到作业时间,从洗澡时间到睡觉时间,从课堂要求,到课后作业,从随堂考试到试卷分析,全方位进行监控......以为只要问题解决了,孩子就必然会怎样,却全然忘记了孩子是谁的孩子,是谁家的孩子!
所以,当孩子真的出现比较明显的大问题,请父母一定要觉察自己整个家庭能量系统的状况:
父母平时的互动质量和互动方式;
父母之间的亲密敞开接纳程度;
还要觉察各自和孩子互动的状态:
孩子出现状况后的父母各自内在和外在的真实呈现—自己的内在出现了什么,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以及在和孩子互动中呈现了怎样的自己。
孩子问题,是照向父母的镜子,而不是勒向孩子的绳索。
比如昨晚参与者朋友,孩子学习上出现的状况所引发出来母亲的焦虑,其实呈现的是母亲的功课。
母亲的焦虑除了如是的焦虑情绪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与她自己的经历:她在和儿子差不多大的阶段,也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上课就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用功,在课堂上常常是神游四方的状态,所以她隐隐担心自己的孩子遗传自己的学习状态,于是这份深层次的焦虑会从她生命本身曾经的状况中涌现出来,所以这部分的焦虑纯粹是她自己的经历而产生,而不是因孩子的问题而来,所以是她作为母亲必须要去承担,而不是一股脑都扔给孩子。
另外,母亲资自身如是的焦虑,虽说孩子的学习状况是诱因,那也是自己这里产生的东西,所以依然是母亲本人需要去面对和转化的。
所以,当孩子出现了所谓问题,父母就对应着看看自己这里出现了什么,然后对它们负责,这既是整体,同时在关系层面是清明和担当,否则就是对孩子的无明和纠缠。
而当我们父母不能意识到亲子关系中自己的功课时候,孩子往往会成为“父母”的“父母”—孩子就会承受来自无明状态中父母的所谓“问题”状态。
于是学习问题不仅没有真正去解决,孩子还要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父母扔给自己的东西,所以就必然出现很常见的状况----孩子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家庭反而动荡不安,越解决所谓孩子问题,孩子的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当父母无法对自己的功课负责的时候,孩子那里的问题就越糟糕。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会触发父母那里诸多“问题”按钮,也就指明了父母需要成长圆满的地方,这就是亲子关系对于父母的重要价值和贡献之一。
因此,当父母调整好了,对自己的情绪和功课负责,亲子关系自然会好,孩子反而就只剩下单纯的学习问题—这就是在根子上帮助孩子解决所谓的问题。
还有,昨晚参与者朋友因孩子学习上出现的状况所引发出来母亲的焦虑和无力,其实和整个家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有关。
那就是这几年孩子爸爸因为出于职场发展,离开了她和孩子,在外地打拼。孩子顺利还好,一旦出现状况,一个需要老公在自己身边,渴望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她,就会很清晰出现,于是夫妻关系中一个重大的内容就会呈现:是要事业,还是要家庭?
而这个选择题并没有到底,更深层次的东西是:我一个人陪伴孩子长大,原来还行,现在已经很吃力了,老公,请早点回家吧!我有点力不从心了!
这样一个渴望得到丈夫强有力支持的女子,就借助孩子的学习问题,浮现在夫妻关系中。
而这个更是夫妻之间需要商量和调整的内容,和孩子已经没有关系了。
父母做好自己,面对和另一半的关系,然后将美好的自己放入亲子关系,就是对亲子关系的大贡献,更是避免产生孩子问题最好的避风港。
所以当我们能够这样回到自己这里,回到夫妻关系中去,我们就能有空间去看到那个孩子。
看到孩子后,父母陪伴就好-----父母内在真正顺畅了,连陪伴所谓“问题孩子“,都是美好的。
我们做父母的,愿意用孩子的问题作为镜子,去仔细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吗?
(谨以此篇为礼物参与者以及所有《今晚我和你》的听友,请大家关注两个公众号—“今晚我和你”和“武汉雅心”以及两个节目QQ群173944801和4236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