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沙龙分享】当我们说“做功课”,我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关于功课的那些事”沙龙记录

(2017-12-14 09:54:52)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2017-12-12 雅心 武汉雅心

【雅心沙龙分享】当我们说“做功课”,我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关于功课的那些事”沙龙记录

这次的沙龙主题来自上周读书会YH同学的疑惑。她一直在努力的完成关于父亲的去世带给她的功课,包括和母亲的和解,对疾病和死亡的接纳等等,她说道,“这么多年,我一直这么努力的在完成这个功课。。。。”

 

这个问题启发了我。于是我向群姐建议,有了这样一次沙龙。在这条路心灵回归的路上,每一位同路人可能都说过这样的话——知道自已是来完成功课的。但到底什么是“功课”呢?怎样是“做”功课?亚新老师说的“做功课”,和我们说的“做功课”是一回事吗?一个怎样的“我”来做功课呢?怎样叫做“完成了功课”呢?

 

沙龙一开始,群姐通过访问,呈现出在场的同学心目中的“功课”是什么。有的说,与孩子相处中有情绪出来是功课;有的说,能放心大胆的玩是功课;有的说,与权威人物常常发生冲突影响事业发展是功课;有的说在关系里产生的各种不愉快是功课;有的说,找不到一个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男友是功课。

 

群姐接着采访,觉得自已已经完成了的功课是什么。有的同学说,觉得自已与儿子的关系好了一点,但老公还是油盐不进;有的同学说,能接纳女儿了一些;有的同学说,能在生活里接纳别人多一点了,还有的同学说,与妈妈的关系变好了。

 


通过现场的呈现,我们随着群姐的梳理和澄清,看到我们所谓的“功课”的概念,是指一个具体的问题,一种关系,或者一种不接受的情绪。而“做功课”,在我们的概念里,是指把不好的问题解决掉,并且会出现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我们期待的,就叫“做了功课”,是我们不期待的,叫做“未完成功课”。

 

在我们的概念里,功课一定会包含一个对象。要么是对方——“对方不够完美,所以我无法走进婚姻”;要么是转过头来对自已——“老师说过不外抓,我觉得对方不够完美,是因为我是一个挑剔的人”。所以,在我们的概念里,做功课,是针对一个具体的对象,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到一个期待里的结果。

 

我们通过团队的学习,都明白外在不是问题的根源,所以通过从以前的“搞对方”,变成了“搞自已”。我们无法搞定对方,那么我们就是来学习“如何改变自已的”。结果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发现搞自已也很难搞,无论怎样努力,也搞不定。这时,就会出现气馁的情绪——课程不对啊,没有效果啊,我这么努力了还是在原地踏步啊!甚至有时会看到,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过往的创伤事件时,反而让创伤更加加重,弥漫到整个生活里。以前还能带症生活的,现在整个生活全是“症”了。

 

这时,就会出现很多同学所说的,“我卡住了”!因为无论是修理对方,还是搞定自已,注定都会失败。把一个经过几十年生活形成的人,通过一些方式来变成另外的人——听话的,变成爱玩的;懒惰的,变成勤快的;或者,挑剔的,变成不挑剔的,都只会增加挫败。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已就容易了?我们是“回到”了自已身上,同时也会在关系里要求别人也要“回到”自已身上——外面没有别人,你不知道?

 

这时,我们会给自已又新增了好多好多的困惑和要求——这是我的问题,我得来改变;同时也有了更多关于心理学的正确的话语,成为隐形的应该设置在关系里。这个过程中当然还是会有一些改变在发生,那是在头脑里还有空间的情况下,对自已进行的一些修改。在良心的层面上,承认一些事情和存在,做一些努力,还是有一些作用的。只是,这个顶很快就会到来。


那么,亚新老师所说的功课,是这个意思吗?做功课,是这样理解吗?是谁来完成这个功课?

 

很明显,亚新老师在黄山顶上所说的“功课”并非我们在武汉所说的“功课”。我们都在自已的认知和维度里,揣度着老师那个维度里的认知,所以今天的沙龙也是一次关于团队内容的“正本清源”。

 

喜丽同学说到,她和父亲的和解,在于看到了一个能够看到父亲的喜丽出来了,而父亲还是那个父亲,互动大多数时候还是那样,但她心里的感受不一样了。这也是我的体验。我之前在头脑里做“和解”的工作时,要么是在女儿的角度上,去倾诉自已的苦恼,要么是在母亲的角度上,去了解和看到母亲的不易,都是对的,但每次只可能选一边。这都不是做“功课”。做功课,是同时能看到双方,看到一个怎样的我,在关系里如何与母亲互动,这样的互动里母亲的感受是什么,我的感受又是什么。这样能跳出来看到这个互动的过程的呈现时,所谓的“和解”在自然而然的完成,所谓的“改变”会自然而然的发生。这是发生在内在的变化,而不是以外在结果是否合乎期待为指标的。

 

这也就是老师所说的,回到原始场景里去看互动的双方的呈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关于做功课的主语——谁来做!是这样一个能跳出来,同时看到在情景里互动的双方的“我”,也就是老师所说的“觉察”的我。

 

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觉察”的我出来,他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关系里的呈现,而是会看到所有的关系里的呈现。如老师所说,看到了父亲,也能看到母亲,也能看到孩子,因为这个主语的做功课的“我”出来了。

 


群姐总结到,团队里所说的“做功课”,并不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达成某种状态,而是指这种“看到”的能力出来,“觉察的我”出现。看得到一个人,就能看到所有人。所以功课也不存在一个又一个的功课,那都是没有到底的说法。

 

真正的功课只有一个,那就是连接到本源我,拥有“看到”的觉察力。我们的功课不是在“相”上下功夫(此相成为彼相),这种外在的东西是做不完的,而是回归到生命本源,跟着光亮走去。如果生活里一团乱麻,我们是呆在一团乱麻里继续着,又能跳出来看到一团乱麻的自已;如果女儿学习就很烦燥,我们是拥有烦燥着的女儿,也拥有不烦燥的女儿的自已。在红尘生活里有很多烦恼却依然稳定,才是真自由,大本事。

 

亚新老师说的,向内求,并不是指“我”有问题,不是指要修理自已搞自已,而是指向内去连接生命本源的自已。所以,我们在“做功课”,觉得自已很用力,很努力时,一定要谨慎。觉察,是不用力的。

 

群姐也扩展开来说到,关于“内在小孩的疗愈”也有很多的误解,很多人以为是成年的我,代替小时候的我去做我没有做过的事情,那是有一些弥补作用的,但不是最终的方式。最终的疗愈,还是“看”的能力。

 

沙龙最后,群姐请今年全面“开挂”的喜丽来分享关于她完成功课的秘籍:第一,不是按自已觉得是什么去做,而是按老师所说的去做,哪怕有疑惑;第二,少想,多做,不懂也做;第三,不找老师“问道”,不设置概念,不比较快慢;第四,一遍一遍听微课;第五,做了就发现到了。她说,所有变化,看似和外在的关系有关,其实只是和她的内在有关。

 

喜丽的特点就是简单,所以简单成全了她的快速成长。而对于我们这些“生性复杂”的人来说,也无需要求自已变得简单。群姐说到,复杂就要多敞开,一方面把自已内心的东西拿出来,另一方面同时允许外面的光进来。

 【雅心沙龙分享】当我们说“做功课”,我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关于功课的那些事”沙龙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