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怎么看待自己?包括怎么看待自己的的长处和短处?怎么看待外界对自己的评判?自我的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
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始终会被好和坏,美或丑,成功和失败,应该和不应该,理应如此和自我意志等等所纠缠,于是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言行里,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分别心!我们都在其中被别人评判裁剪,我们也在用分别心评判和裁剪着别人,于是我们一定会被所谓的坏,所谓的失败,所谓的不应该,所谓的理应如此绑架折磨,同时当我们很美很成功很应该很理应如此,于是“我们这样”的存在,也会是对“不是那样的别人”产生折磨!这样的分别心,所造成的自我折磨,以及对别人的折磨,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巨大的成长成本。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叛逆,都是那么让父母很头疼,可是青春期对于孩子意义重大:一方面会发展自己的自我意志,可以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开始对很多事情说是,也对很多事情说不;同时对于自我的认知往往又是迷失的!因为我们不提,甚至根本否认“人的存在”这个真正的最本源的自己,那么觉醒后的生命,有了自我独立意志的生命去向何方呢?到最后走投无路,不得不选择重新回到头脑的世界痛苦地蝇营狗苟,最终我们都被外在的世界------评判的世界,有分别心的世界所俘虏,所捆绑,所束缚!
一个因为被同学当面说丑的孩子,一个很早父亲离世,却一直没有得知真相的孩子,一个喜欢唱歌来寻找自信的孩子,一个离开课堂一段时间,再去听课会跟不上很吃力的孩子,一个想去学好,却又遇到困难的孩子------一个已经被各方面用过来的压力和能量阻塞的孩子,她能去哪里?她可以去哪里?她又会被谁收留?一个长得不漂亮,学习中等,个性内向,被同伴不喜欢和欣赏的孩子,她最终不留在家里,又能去哪里?当我们用各种标准、条件、分数和竞争理念去要求孩子,裁剪孩子,逼迫孩子的时候,如何让孩子自信--自己信任自己?如何进行自我认知?我到底是什么样子?外界给出的答案永远都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美好的答案永远都不在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的孩子永远都是自卑的,不能信任自己的,不相信自己的,眼神是躲闪的,语言是无力的,个性是怯懦的,行动时犹豫的,力量是弱小的,人群中是隐身的,这样呈现出来的自己,谁又会喜欢呢?
真正的自己:在红尘世界中的呈现里,可以有性别,可以有不同于常人的外貌特征,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不同的学历,有不同的工种和职业,有各种狭隘的见解和不同的语言特点,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需求,有各自不同的长处和短处等等不一样的外显的生命样态!可是你会对幼发拉底河和莱茵河有分别心吗?除了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长度,不同的汛期等等所谓外在的不同,不就是本质一样的“河”的存在,只是出现在中东和西欧而已!即使一条无名的小河的存在,都和上面两条著名的河流一样,都是它和本身神性的存在:都可以养育鱼儿,都可以孕育水草,都拥有美好的粼粼波光,都拥有流动不停歇的特质.......这些神性的存在,并不因地点不同而不同,并不因流量的大小而不同,并不因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而不同!
真正的自己:一个南非的孩子看到妈妈哭泣,会给妈妈擦眼泪,一个亚洲的女儿看到父亲痛哭,会拥抱爸爸;一个长得不漂亮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花朵,喜笑颜开,一个长得漂亮的女孩,看到悠悠的白云,会嘴角翘起微笑;一个成人在阳光下留着汗水继续前行,和一个孩子背着重重的书包飞奔学校.......这些人内在的慈悲,爱和宽容,理解和懂得,坚韧和喜悦等神性特质,并不会因为成绩好坏,容貌的美丑达人或者小孩而减损半分,这每一个“人的存在”,其实就是真正的自己-------是神性特质充盈期间的精神能量实体,它一直在每个存在那里,在每个人的内在,就如同如如不动不增不减的能量发光体在每个肉体的内在,我们无法拿着一把剪子去裁剪那发光的能量,也无法去用灭火器去浇灭那不增不减的能量,外在红尘的所谓标准评判,对于内在的最本源的自己,其实一点力量都没有!就像海面上的九级狂风,都无法吹到海洋的最深层!我们需要去看到这样的自己,回归到那里去!于是我们就真的看到了每个肉身里面的精神实体,也看到了每个神性的存在,分散在每个不同的躯体里面!
青春期的孩子的痛苦,其实也是孩子的权利,只是这个权利行使起来会造成与外在强烈的冲撞:时间的不等人,考试的日益临近,母亲的焦虑,孩子的痛苦,都会集中孩子身上,等着孩子驯服匍匐,或者孩子全然的接受发生的一切,可是生命中这样重要的功课,没有人在红尘世界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孩子在其中所经受的痛苦,痛苦带来的体验,对于自己的认知,对外界的压力反应,内在自己的整理和反复,自己给自己找路的努力等等,其实都是这个阶段中孩子厚重的收获,这些并不因为孩子不上学就会被抹杀。
所有孩子的问题,基本上可以看到孩子身边是没有人存在的:当孩子所谓的问题爆发出来的时候,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孩子,一个无力的孩子,一个处处碰壁的孩子,一个被压力包围的孩子,那么陪伴的父母,可以给出力量并且力量能顺达到孩子那里的父母,一个可以给出真正分享力量的父母,一个可以和孩子一起承担压力的父母,往往是不在的!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可是我们并没有在一起!因为我们常常丢失了孩子,当我们只有是非对错,只有各种标准,各种安慰的说辞,却看不到孩子的时候,注定我们会丢失自己的孩子!
可是父母并不是孩子问题的最终责任人----孩子的问题,只是呈现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功课!指责孩子,或者责怪父母,都不是真正的出路!孩子身上的问题,只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和孩子一起来看到共同的功课:比如怎样可以彼此陪伴的功课,怎样可以彼此分享的功课,怎样可以彼此接纳的功课,怎样一起独立又互相链接的功课,怎样可以看到孩子并且分享看到的功课等等!不要仅仅只是逼迫孩子上课,或者回到课堂,问题只是来呈现功课,我们要看到,并且接过功课,安心去做,什么时候都不晚!
借助问题,看到功课,帮助我们去做属于自己的功课,并且能将自己带入最本源的自己,这是一条回归之路,走上去,迟早我们会和自己和所有生命相遇,并且互相微笑致意,这该是多么美好的存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