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烟:你是否沉溺在痛苦中不能自拔

(2015-11-24 14:30:34)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一般来讲,我们都不会怀疑人是趋利避害,趋甜避苦的,谁不追求快乐愉悦自在惬意的生活呢?但是我们身边不乏沉溺在痛苦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的“祥林嫂”,甚至我们自己也会不自觉对某种痛苦上瘾一样,比如失恋之后我们会长时间走不出来,或者不管换多少单位,似乎身边都是小人相伴,小鬼缠身,这个时候就要警醒和觉察,我们是否陷入了精神分析理论所说的“强迫性重复”,意思是说人倾向于不自觉地不断重复生命早年的一些创伤性体验,比如曾经被抛弃的孩子,当他成年后,他会不断地无意识的制造一次次被抛弃的体验。

    为什么我们会让自己重复体验那些痛苦呢?其实陷入“强迫性重复”的人都会说,我真的想摆脱这些痛苦,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经历就会如影随形,如鬼附身,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宿命?哪里是什么宿命,其实是因为,相对于痛苦,我们更害怕和恐惧陌生的体验。熟悉是最大的安全感,哪怕是地狱,我们生活久了也驾轻就熟,《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句著名的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其实可以把体制化换一个词,就是安全感,这实在是吊诡的事情,但是确乎如此,所以电影里面的那个老囚徒被释放后选择了自杀。我们对新事物新环境新体验的适应和接受之难,固有的经验对我们的控制之深,我们对熟悉感的依赖之强,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比如,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父亲批评指责打压,导致这个孩子对爸爸既恐惧又厌恶,当他成人之后,就会对威权人物产生类似对爸爸那样的恐惧和厌恶,所以,当他面对老师或者领导时,就会非常紧张,生怕做错什么而挨批,于是一定会心想事成,一定会因为事情做的不好导致老师或者领导真的批评他,他再次得到了证据,印证了他内心早就存在的结论——果然权威都是严苛的,都是不喜欢我的,都是可怕的。心理学上把这叫做投射性认同。

    这样的亲子互动会导致孩子对父亲的隔离和对抗,会尽量躲开跟父亲的接触,避免被指责和训斥甚至殴打,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这是一个孩子可以选择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最好方式。

    但是当孩子毫无觉察的将对父亲的害怕排斥对抗投射到一切威权人物身上,就会给自己的职场关系带来很大的麻烦和严重的后果,因为对那种不舒服体验的熟悉,他会在和威权人物的互动中一次次去复制去“追求”那种不舒服的体验,因为那种感受太熟悉了!但是他又会习惯性地用逃离躲避的方式避免那种不舒服的感受,严重的会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难道我们真的就是那一只在盖了盖子的瓶子待久了的跳蚤,即使盖子取掉了,依然跳不出那只痛苦却熟悉的瓶子吗?幸运的是,我们是人,有觉察的能力,有内在的智慧,不是那只完全受制于习惯的跳蚤。

    首先,我们要觉察自己的投射,一次次告诉自己——领导不是爸爸,领导是领导,爸爸是爸爸!领导没有义务承担爸爸的角色!职场不是家庭,职场关系不是亲子关系。当我们识破自己的投射,就可以带着未曾处理的创伤,依然能很好地适应职场规则,做好自己的工作。工作对我们最大的意义是给我们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这也是对自己最基本的爱和负责!

    其次,我们要觉察自己对陌生体验的恐惧和对熟悉的痛苦感觉的依赖,我们哪怕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也要开始破冰,开始从我们熟悉的痛苦泥潭里,探头出来,看到外面的真实的世界。这真的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和过程,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耐心,但是我们要开始推开那扇通往真实世界的门,一点点,一点点,让外面的新鲜空气和阳光进到地牢里面,我们的眼睛可能会不适应,没有关系,一次次地伸出头,一次次地缩回去,再探出来,慢慢的,我们就适应了外面的光线,开始看到,这真的不是爸爸,是领导,真的开始听到,他说的是我这件事情没有做好,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我确实没有做好。于是我们就从痛苦的泥潭里一点点抽身出来了。我们不再是那个被固有模式限制的好龙的叶公!

    当然,还有最彻底的也是最难的一步,就是透过领导所唤起的不舒服的体验,回到自己身上,回到原始场景和原型人物那里去,去看到去认领曾经的那个小小的无助的自己,带他回家,回到慈悲有爱的心灵之家。这才是将自己从痛苦的泥潭中解放出来,彻底告别强迫性重复的终极之道。但是在没有完全内心小孩的所谓疗愈之前,我们是可以保持觉察,带着他们去尝试新的模式,适应新的体验的!没有人注定是痛苦的奴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