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别人冲突的背后,是一个受了伤的自我(奥兰朵)

(2015-09-01 09:33:09)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我们浪费了多少能量,去期望别人改变

    诚实地看看你的生命,写下你想去改变的人的名字,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生活的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老板、某银行经理……然后,想想有多少次你不得不运用乘法去计算出人数,从不知何时开始至今想要改变的人的总和。 

    想想你花掉了生命中多少个小时、日子、星期、月份,为了这个目的努力去改变别人,换回来的却只有失望和难过。因为没有人改变过,没有一个人如你期待的被改变。如果你把这些日子加起来,可能会是好几年的时间,你耗去你生命中的宝贵光阴,有改变过一个人吗? 

    唯一改变的那个可能是你!通过回忆,你可以再去经验那个情境,看看当你在要求别人改变时,你是如何伤害着你自己。 

    你也伤害了别人,你令他们感到难堪,然后对方开始抵抗——纵使他们知道你是对的,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他们必定对抗到底。要他们屈服等于是要他们当上孩子的角色,被告知你知道的比他们的多、你很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或应该怎样。自我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经验告诉你,你越尝试去改变别人,别人越加反抗你,这形成了恶性循环,然后你们两个都感到更糟。 

    因此,试图改变他人犹如一头撞墙。 

    不管怎样,当你问自己,改变他人真的是我的责任吗?这样尊重他们吗?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呢。 

    你的头脑会做出合理化的解释:这是为了他们好;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对他们自己和别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样他们才会进步……等等。

    但是你的直觉,你的感觉,知道这样有点不太对头,你凭什么去评价别人?你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吗?你自己很完美吗?让我们看看这些事实:这些人有他们自己无意识的理由成为他们现在的样子,也许他们无意识的行为激怒了你,但那个反应是属于你的,是来自于你没有被满足的被爱,被尊重,被接受的需求;或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看一看那张你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令自己快乐的清单,是否都跟自己希望被爱,被接受和被尊重的需求有关呢? 

    它们都是你自己的需求,只是你不切实际地希望别人去理解和满足。而真相是,其他的人是不可能满足你的需求的,而且,去满足你的需求真的是他们的工作吗? 

    他们是现在这个样子是有他们自己无意识的理由,并不是针对我们个人的。你并不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小的时候是被如何对待的:他们携带了怎样的无意识信念,关于如何保护,防卫,免于受伤,并学会用强硬的盔甲隐藏自己对爱的需求。 

    你可以继续指责他们,投射你不切实际的期待在他们身上,希望他们成为另一个他们不是的人。或者,你可以把更多的智慧运用在这种情况中。 

    与别人冲突的背后,是一个受了伤的自我

    只要你明白到这一点,你就有机会看到你自己并问:为什么我这么坚持要去改变这个人? 

    假如你对自己坦诚,你会看到在你所有合理化的背后,你有一个受了伤的自我正对着别人说你无视于我,不尊重我,也不喜欢我,你不爱我,也不接受我。诸如此类的话语。 

    这就是隐藏在我们和别人冲突背后的——一个感受不到爱、被欣赏和接受的自我。如果你能够认出自己身上的自我,你也能够认出别人身上的。而觉察,就是解决所有冲突的妙方灵药。 

    这是什么意思?当我们感到不被尊重和接受时,我们会采取报复——激烈地或消极地,不管是直接地恶言相向,还是间接地故意破坏,报复心制造了恶性循环的冲突,而这往往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假如你能了解你对别人反应的原因,以及你期待他们有哪些方面的改变,那么,你便知道要为自己负上怎样的责任,你将得到更多的有利选择。 

    给自己更多的尊重和欣赏作为开始,因为,如果你真正欣赏和接受你自己,别人对你的反应还可能影响你吗?你还需要这么仰赖别人对你的顺应来肯定你自己吗?深入思考一下。 

    假如你察觉到,是你内在的无意识造成你对别人的反应——你渴望被认同、接受和爱,那么你内在将会产生一种力量停止这种自我斗争。你意识到受了伤的自我作出的报复其实是幼稚和可笑的,了解到这点能让你如释重负,你放下了!这种了解也让你谦恭并且把你带回到自己,身心合一。 

    回到自己同时让你有机会看到人们是怎样地被自己的无意识所带动。是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经历,构成了他们——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是怎样被对待;他们携带着怎样的关于自己不够好的信念、和对爱的强烈渴望。 

    通过与自己对被接纳的渴望与伤痛联结,你就能与对方对被接纳的渴望与伤痛联结,而这为一种全新的沟通品质开辟了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