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 如烟:中国式的父母中国式的爱
(2015-08-20 13:44:22)分类: 亲子关系 |
中国父母永远不会缺席孩子的生活,去教育一个未曾认出自己父母的爱的容颜的母亲——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基本是徒劳无功,她们或许会隐身,但她们的爱依然似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无孔不入的方式侵入到孩子的生活。每个不肯退出孩子生活的父母,都是与自己的父母在控制与反控制的战争中纠缠一生的孩子,而强烈要求父母放手的孩子如果不能穿越爱的形式直接到父母的爱那里去,跟父母连接,将来也难以给自己的孩子一片真正自由的天空。
父母不愿不能放手子女的生活,诚然与传统文化沿袭与家庭教育观念有关,但不得不说,最深层的原因在于,不论是孩子的考试升学还是婚姻家庭这些人生大事,总是会牵扯出中国父母心里未曾处理和转化的种种焦虑担心恐惧,而这些未曾转化的情绪会通过各种言行,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呈现出来,造成一代代父母和孩子的距离和心事。这种沉重的爱其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哀痛,绝对不是我们拿中国父母中国教育跟西方父母西方教育进行简单类比,然后谴责中国父母和中国教育的理由。这种世代相袭的焦虑里,其实刻画着一代代活得艰难压抑诚惶诚恐缺乏基本的安全感的生命,当我们真的看到这样的生命,这样的父辈,祖辈,在自然和人为的夹缝里一代代坚韧坚强地繁衍生息,只会动容,只会敬畏,只会感恩,只会流泪……
所以这不是一个人的功课,不是一个家族的功课,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功课,也注定了中国式的父爱和母爱与众不同的样态。为人父母,有时候要给,有时候要不给,有时候要说,有时候要不说,有时候要盯,有时候要管,有时候要松开攥紧手……对大多数中国父母来说,不给,比给难,不说,比说难,不管,比管难!
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功课其实不在于控制和反控制,放手和独立,建立界限和尊重这些具体的方式方法。中国父母和孩子双方的共同功课是通过对代代相袭的群体性焦虑和不安全感产生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不再跟影子去斗争,开始信任自己信任对方信任爱。直接到爱那里去,也直接把爱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