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问题,除了学习本身(诸如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的问题之外,很多时候是没有良好的亲密关系在作祟。孩子和父母没有良好的关系,父亲的人生体验和母亲的关心,都不能顺畅抵达到孩子那里,所以看上去父母在围着孩子转,可是收效甚微。
真正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呈现的问题是帮助父母看到孩子的镜子,也是连接父母和孩子的桥梁。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的问题,最终到孩子那里去。比如孩子出现了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父母通过呈现出来的问题看到一个只能依靠网络游戏才能得到快乐的孩子,父母就要去到一个只能依靠网络游戏才能得到快乐的孩子那里去,父母要如何去陪伴内在没有别的快乐内容只能依靠游戏才能得到一点快乐的孩子?如何给这样的孩子真正亲密的快乐的内容?当孩子拥有了更多更好的快乐的内容,自然而然不会沉迷游戏!
可是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是这么互动的:孩子出现了沉迷游戏的问题,父母就开始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于是限制时间,于是断掉网线,于是不给孩子零花钱,于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孩子就开始想办法延长上网时间,想办法搞钱,想办法说谎说作业都做完了……靠解决浮现的问题,双方斗智斗勇,精疲力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终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到达孩子那里去,问题反而是走向孩子的路径和通道,每一次循环问题,每一次都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契机,每一次都能到达孩子那里去;后者是父母通过孩子,到达问题那里去,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父母到达问题那里最直接的证据,而那个只能靠游戏才能得到快乐的孩子,是消失的!
直奔孩子的问题而去的亲子关系的互动模式里,那个消失的孩子后面往往是有一个丧失了自我的母亲和一个隐形缺位的父亲,所以孩子通过问题在召唤缺位的父亲归位——妈妈一个人搞不定我,需要你也关注我,爸爸!同时也在驱赶过于黏连孩子的母亲回到父亲身边去——妈妈你哪怕是通过我的问题也要去跟爸爸沟通协商去跟爸爸建立连接!孩子的潜意识里是期待通过自己的问题让失衡的家庭系统恢复正常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可是听不懂孩子的内在心声看不到孩子的真实存在的父母,却像焦急的消防队员,直奔问题而去,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指责攻击,孩子一定会使自己的问题越来越糟,直到父母听到和看到。美好的关系,其实就是能用心真的看到“人”的关系,而不是大脑看到的是非对错,美好的亲密关系,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看到“人”的关系的经营,而非问题出现时候的救火言行。
在家庭能量系统里,亲子关系是从属于夫妻关系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父母之间很美好的夫妻关系基础之上,然后父亲和母亲用各自的方式和孩子进行爱的连接。
同时,孩子不仅仅只属于家庭这个能量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父母需要去关注的:除了父母是孩子一生都可以信任、随时可以求助的支撑之外,还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和自己的闺蜜好友、同窗挚友、老师等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内在支持系统,当学习或者生活出现问题,总有人能给自己真正的理解支持和必要的棒喝!当孩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都是美好的,孩子的学习生活也会是美好的呈现。
世上没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美好亲子关系模式,只要父母和孩子之间除了学习还有别的话题聊得来,还有别的生活内容一起分享,还有彼此的独立空间互相尊重,不需要靠对方来填满和充实自己内在的虚空,是靠生命和生命间的自由和爱互相连接,就是美好的亲子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