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这段时间说自己快要疯了,因为她妈妈已经逼着她在三个月里相亲了快四十个男人了,她一见到我就不断地向我诉苦,我看她一脸的疲惫,如果不是因为有工作走不开,她一定会找个地方远远地躲起来不回杭州的。
陈婷在我们这帮朋友圈中也算是一个才女,而且不仅有才,人也长得漂亮,我们都对她需要去相亲这么多人感到奇怪,因为我们都知道陈婷其实是不乏追求者的。但是陈婷有自己的事业心,对爱情婚姻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她不大轻易接受一个人。可是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妈妈觉得女儿都已经27了,再不结婚就成大龄女青年了,如果到三十还没结婚,那做妈妈的实在太没面子了。为了女儿找对象的事,妈妈已经到了快要上吊相逼的地步了,无奈之下,陈婷违心地开始去接受妈妈安排的相亲,没想到这一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居然创下了一个辉煌的记录。
有一次我和陈婷聊天,我对她说:看上去你妈妈很关心你,也很为你考虑,但我好像感觉到你体会不到妈妈的爱,却反而是浑身的重压,就好像你非得要为妈妈对你的爱负责似的。陈婷说:我妈妈她其实爱的是她自己。我心里想,果然是才女,这内在的关系在她那里其实清楚的很。陈婷又说:可是我没有办法,我一直就这样被她控制着,每次想要反抗,都会导致妈妈要死要活的,我怕她到时候真的去死了,那我可罪大了。
我从不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要是比较正常的父母都会内心自然充满着对孩子的爱。我更相信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父母或养育者的爱的,一个在没有爱的环境下被养育大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家庭还会出现各种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呢,为什么这些孩子会说他们觉得父母一点也不爱他们,或者说从来都没有感受到父母爱过他们,反而更多记得父母对他们的否定,对他们的忽视,更多体会到父母的自私呢?在心理治疗中,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着我的病人们的这些疑问,有时甚至是责问,病人中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成人。
在谈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时,我们需要区分:是父母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给孩子的爱,还是根据对孩子的了解,根据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爱。如果换种通俗的说法就是,你爱孩子是为了自己,还是真正为了孩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妈妈对孩子说:宝宝乖乖吃饭,宝宝吃得快妈妈高兴,宝宝吃得不好妈妈会不高兴的。再比如说孩子学习不好,妈妈骂孩子:你这么不用功,读书这么烂,我的面子都被你丢光了。
在结婚誓言中,有这么一段话:你是否愿意娶她为妻,和她结为一体,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他,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於她,直到离开世界?但是在我们生孩子的时候却没有这么一段誓言,比如:你是否愿望生下这个孩子,让她成为你的孩子,爱她(他)、安慰她(他)、尊重她(他)、保护她(他),不论她(他)生病或是健康、聪明或是愚笨、成绩好或不好、听话或不听话,不论她(他)地位高低、贫穷富有,始终爱她(他),不离不弃?
我相信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她(他)是自己的孩子,而并不是因为这个小孩子所拥有的什么。但是,父母在爱孩子过程中的许多言行,却可能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孩子的是另外一种信号——是因为孩子拥有什么才被父母喜欢。而对孩子来说更糟糕的是某些本身就缺爱的父母,这些父母由于自己成长背景的原因,自恋的发展受损比较严重,没有发展出比较健康的自恋,也没有稳定的自尊系统,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希望孩子能满足他们缺损的自尊,往往会借着“都是为孩子好”的名义去“爱”孩子,而实质却是做着满足自己的事。这时候的孩子是很痛苦的,而且这样的痛苦往往会有苦都说不出,甚至没法说,只有十分痛苦地享受着这样的爱。
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十分重要的营养,孩子们需要的其实是他们内心想要的爱,有时候孩子想要的比起父母给予的好像真的要简单容易的多,但如果父母给的不是孩子内心期待的,即使给的最多都有可能讨不了好,一不小心还可能会成为一种伤害。这其实也和恋爱婚姻中的关系有些类似,当对方想要一个苹果的时候,你即使给了她一车香蕉,她都可能会觉得你不爱她。
在现实中我们都习惯给出我们需要给的爱,却往往把它当成是对方应该接受的爱,这样的阴差阳错牵涉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恋,其实营养的是自己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