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途中,忽听到身边的竹林中发出一阵阵“嘎吱吱、嘎吱吱”的声音,甚是凄厉。回头一看,是两棵原本并肩而立的高高的竹子交叉纠缠了在了一起。走近细看看,是其中的一株竹子因为太细太高,在风中被吹得摇摇欲坠,于是倒在了它旁边的差不多高的竹子分叉上。大概是那棵被倚靠的竹子承受不住伙伴的重量,才发出吱吱的声音,感觉两棵竹子都摇摇欲坠,在大风中狂舞。
看着这两株又高又细的竹子,一棵已经失去了它的重心,完全倚靠在它的伙伴身上,全有赖于那伙伴的暂时支撑,否则就倒地了;而被倚靠的竹子,因为不堪重负,在风中发出阵阵哀号,好像在说:快起来吧,我也受不了啦!
当然,这是我对两棵竹子的投射。因为在平时大量的婚姻咨询案例中,有太多类似这两颗竹子的关系,在婚姻危机中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发出阵阵求救的信号。
婚姻作为亲密关系的一种,是一种彼此相依但又需要彼此独立的关系,如果其中一方的内在人格不成熟、不能独立,或双方的人格都不够成熟,就会出现婚姻困难和危机。
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如果不成熟,就像是一棵脆弱的竹子,大风吹过来了,东吹一下就向东倒去,西吹一下就向西倒去。当婚姻生活中出现冲突和矛盾时,当事人总是会被冲击得东倒西歪,跌跌撞撞,晕头晕脑,毫无抵抗力,本能地会倒向身边的伴侣,如同一棵快要被吹倒的竹子跌倒在与它并肩而立的竹子身上。竹子是无意倚靠谁的,倒了就是倒了,而作为人,当遇到生命的重心失去平衡和稳定时,会本能地把自己的希望倚靠在伴侣身上。
如果伴侣双方都不够成熟,那么就会出现双方都想倚靠在对方身上,那个情境实在是悲摧,生活中太多这样的婚姻,纠缠不清,吵来吵去,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内在没有重心,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都希望借助于对方来倚靠,却不被允许,导致的失望和愤怒而已。
婚姻问题之所以困难,其实是婚姻中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困难。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独立成熟的自我作为核心人格来支撑自己,在婚姻中就很容易失去清晰的自我边界,分不清什么是该自己承担的,什么是对方可以承担的。结果就是,要么不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如快乐;要么就是拼命去承担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如总是为对方牺牲太多,如总是一味为对方做很多事情去讨好对方。
独立成熟的自我人格,犹如一个不倒翁,在任何情形下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能够倚靠自己,随时能够自己站起来。自己站稳了,才可能去成为伴侣,成为父母,成为孩子的倚靠,也才可能在伴侣遇到困难时,有能力扶持和给予--就像两棵并肩而立互相扶持的大树,各有各自深厚的根基。而在心理意义上无法分离和独立的自我人格,犹如无根的浮萍,漂来漂去,犹如藤蔓总是想找一棵大树缠绕,如果与大树分离就会不再有生存之地。在亲密关系中,随时想找到一个人缠绕上去,如果被对方拒绝,就好像是受到了天大的伤害。
在婚姻中,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独立的自我,在和伴侣的关系中,其实就好像是把伴侣和自己“绑架”在一起,他开心了,你才开心;他痛苦了,你也不能欢乐;他对你好,婚姻就安全,他有了外心,你就像大祸临头……这样的关系,就像是连体人,你被伴侣的对你的一言一行所钳制,而伴侣也会被你的依赖而感到窒息,当彼此指责:“你不爱我”时,这里面哪里有什么爱?
独立成熟的自我,在我们生命早年就已经塑形,它来自于我们生命早年内在亲密关系的质量,即早年母婴关系的互动质量。一旦我们长大成人之后,这个关系的质量是优质还是粗糙或劣质,婚姻和亲子关系都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起来的幼稚人格的当事人,要想获得和谐幸福的婚姻和亲子关系,唯一的途径是自我的重建和成长--其他一切的有关婚姻解决的知识和方法都是皮毛,治标不治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婚姻问题都不是问题,而是亲密关系出了问题;所有的亲密关系也都不是问题,而是一个人内在的人格独立和成熟有问题。所以,所有心理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有赖于我们内在人格的独立和成熟,有了这个核心人格,才能够让自己的生命拥有“重心”,让自己在困难中屹立不倒,在亲密关系中从容有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