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是人格倾向温和、脆弱、以直觉为感觉方向的形成;也就是我们的初生状态、我们的自我中心、天生人格、天赋、本能、直觉力和情感。这孩子是我们的右脑或存在、感觉和经验所创造的形式,它存在于我们拥有人生经验之前。
所谓内在小孩并非美化童年。当我们很小时,我们做过很多孩子气的事:童言童语、在泥巴中打滚、生气时打兄弟姐妹一巴掌、不顺心时撅嘴或跳脚。
总之,我们的内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觉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赋智慧和感受感觉的能力,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因此,虽然很多人有不快乐的童年,但并不表示这些人的内在天性是不快乐的。
每个人都有内在小孩吗?
我们都有一个敏感、直觉、本能的自我。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Jung)说得好:“孩子”只是用以表明心灵上的事实,一个预知的天性符号。孩子这个词表示的不仅是存在于遥远过去的一些事,它同时也是存在于现在的某些事,也就是说,有一个系统目前正在发挥作用。
我们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当人们询问真的有内在小孩存在吗?通常泄露他们没能触及天性中温和、脆弱敏感的部分。如果生命一直是美好,没有大挫折,那么不知道内在小孩的存在也无可厚非。但是,当我们遇上危机或冲突;当我们觉得不快乐与悲痛时,若不能认识或联结我们的内在小孩,将有碍于我们恢复情感的平衡。
我的病人劳拉虽然知道内在小孩只是她敏感、天性自我的一个标签,她仍无法接受这个概念。有一天,她自己越来越迷惘,她在工作上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家中也越来越情绪化;由一个快动作者变成慢动作者;由一个思考富有逻辑、能圆满解决问题的人变成越来越不安、焦虑、情绪化的人,而且经常突然地哭泣。
最后,这样的情况已糟到无法忍受时,劳拉说出她的经验:有天我独自开车,自忖着,好,如果我心里真有个孩子,我会给它一个尝试的机会,我对自己说:“如果你在那里,说话吧!”当我听到内心有个声音说:“救我”时,我真是惊惶失色。
瞬息间,我了解这是什么意思了(这件事令我十分惊讶),我好像回答一个孩子似的对自己说:“你不需要独自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当我说出这些字时,我的压力不但减轻许多,同时也感觉身体增加了许多能量。
我真的不知道过去为何会觉得那么无助与面临崩溃,那感觉好似一个小女孩被单独留下来做所有大人的工作一样。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小女孩,看着父亲既性急又可怜地逼迫自己去做那永无止境的工作,从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时间去玩乐。每当他做完一整天的工作,我在一旁玩耍时,他会吻我。对我说晚安时,总是说:“努力工作,让人觉得舒服……”父亲仁慈、温和、受人尊敬,他爱我们这些孩子,也用这样周全和明确的方式教导我们,我们四个女儿也都用心学习一个观念:玩乐不能令你感觉愉快,只有工作能。现在,我们四个人都是工作狂。
谁是你的内在成人
我们活在世上,年年收集经验累积的知识所形成的逻辑思考,而这部分就是我们的成人,它是我们的理解力、左脑、逻辑、分析和自觉的部分;也是我们想法与行动的部分;有别于内在小孩拥有的感觉与存在。成人主要是行动,而非存在;是执行而非感受。
什么是爱的行为
爱的行为就是教养、支持我们自己及别人的情感和精神,使之成长的行为。其中所谓密不可分的部分是对我们自己的痛苦与欢乐负起责任,因此,爱护自己即表示对自己的伤痛负起治疗的责任(过去和现在的伤痛);控制和解决自我限制的信念;发现和带来自我欢愉。
爱护别人指的是你为别人做他们想要做的事,并且以会为他们带来喜悦的方式支持他们。
当我们爱我们的内在小孩时,我们不但敞开自己学习内在小孩,同时也从他那里学习东西。爱内在小孩意味着选择向我们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惊惧和信念学习。劳拉说:“如果你在那里,说话吧!”,以敞开心灵,学习内在小孩;当她自己的感觉哭泣说:“救我!”时,她已从内在小孩那里学到东西了。
劳拉的内在成人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权决定爱与不爱,如果她说:“停止软弱,不必对你自己感到抱歉。”内在小孩将不会得到敬重与认定,以及真正被注意。这选择将影响劳拉,让她在痛苦中迷惑,继续活在她无法解释的哭泣魔咒和苦难中。反之,如果劳拉将目前的痛苦与过去生活经验相互联结,并从中判断,她就会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是我孩子般的想法,是错的。我不再是个得做所有事的孩子了,我已长大成有许多意见的女人。我不再迷惑,我不再是孤独、无助、得肩负起大人责任的孩子了。”
学习与内在小孩、内在联系对话疗法,学习的目的就像劳拉说的:“我的压力不但减轻许多,同时也感觉身体增加了许多能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