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唤醒、滋养、疗愈爱

(2014-04-21 22:32:22)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爱,既不是什么人能给予的,也不是任何人能夺走的。

    假如很幸运的,父母伴侣亲人朋友在生活中会给你各种形式的“爱”,你会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有爱。事实上,这爱依然是来自于你自己内心,不是别人给的。别人的爱,只是一种对你内心之爱的唤醒。用吸引力法则来说,就是他人给你的爱,唤醒了你自己沉睡的爱,这样的你是非常非常幸福的,内心时常充满喜悦与感恩。

    爱与被爱的能力的养成,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唤醒内心之爱的自我探索的旅程。

    如果要唤醒内心的爱,那么,一个人内心是否真的有爱存在呢?答案很简单,当然有。即使是最残酷无情的反社会人格的人,也有——例如希特勒,只是这种爱连萌芽的机会都没有,在种子状态中就被残酷的养育方式所扼杀了,最终这种子转化为人类的屠刀而不是爱。 

    一个人在生命之初,就像一粒种子,一棵小树苗,妈妈的爱,就像大地的承载一样重要,妈妈的爱,是这课小树苗的肥沃或贫瘠的土壤,营养与水源,给予孩子以稳定的承托和安全感;而爸爸的爱,是这颗小树苗茁壮向上生长的天空、阳光和空气,给孩子与探索的勇气和冒险与挑战的力量。

    这课小树苗就是【爱】,有爸爸妈妈这些稳定的大地,与自由的天空的滋养,这棵小树苗就长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茂盛,【爱】在所有的关系里就会显现得越来越丰盛……

    直到有一天,这棵小树渐渐长大了,在它最深的扎根处,邂逅了大地母亲提供的水源。它开始不再完全依赖外在雨水或浇灌,而是开始了自己的旅程,自由自在地生长。它在独立生长的同时,依然全然信任大地母亲的稳定与安全,充分享受着天空父亲的自由与力量——它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源】:向深处扎根、不畏惧黑暗的能力,拥有根深处大地母亲给予的源源不断的水源,来滋养自己生命与持续的成长,并拥有阳光父亲给予的自由、力量与温暖。这样的生命,能够充分的立足于自己丰盛的【根源】,又能享受受阳光雨露的滋养;这样的生命之树,才能够面对各种外在现实中的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 

    一个人内在的爱,就是这样来的。当然,这是最完美的【爱的养成】描述。现实是,没有完美的养育,也没有完美的父母。然而,生命之爱的最初萌芽,的确需要在心理上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的父母,就像給一棵小树苗提供尽可能富饶的土壤——从而尽可能的给予孩子在最脆弱的生命萌芽初期以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滋养。在一本名为《情感依附:家如何影响我的一生》的书中,作者对一部分被试者的养育关系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结果显示:那些在当前生活中很和谐幸福的当事人,他们的确无比幸运地拥有【近乎理想化的养育方式】——当然,这里说的理想化的父母,只是相对大多数父母而言。

    拥有一个近乎理想化的父母当然是一件幸事。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父母各种形式的“爱”总是带有各种条件的。儿童就像一棵小树苗,因为缺少足够的滋养与呵护,它的生命(也就是爱,或爱的能力),就停滞了生长,固着在了很小的年龄。

    靠别人无条件的爱,来唤醒你内心的爱,其实是很难的。一方面,每个人其实都需要无条件的爱与被爱,人人都更愿意做一个被给予爱的人,所以才会有【人都是自私的】这句话嘛。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即使别人给了他很多的“爱”,包括无条件的爱,可是因为他自己内心的爱一直在昏昏沉沉的自闭状态,其实根本无法唤醒。更有甚者,还会糟蹋别人给予的“爱”,把关系搞得一塌糊涂,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爱,还会进一步强化【无爱】的内在童年感受。

    在这样的缺爱状态下,建立起的亲密关系,无论是婚姻还是亲子关系,总是充满了各种冲突和困难,甚至是伤害,例如,【借来的爱】早晚会被人【收回去】,不再给你;【操控的关系】早晚会让原本爱你的人远远地逃离你;【讨好的爱、保姆式的爱】早晚会被人轻视、漠视甚至伤害。所有曾经打着【爱】的旗帜而构建的关系,结果都是脆弱不堪,或麻木僵硬。

    得到爱,只有通过【自我唤醒】,来唤醒爱,滋养爱,疗愈爱。

    自我唤醒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自我唤醒,这需要时间和生活阅历的积累,以及能够把一次次困境转化为一次次成长的智慧、以及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

    另一种就是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拥有自我唤醒的能力。专业人士是指一切可以帮助你走向自我唤醒,帮助你能够让你内心曾经停滞的爱被唤醒、并继续向上生长,丰富你内心的爱的那个人,这个人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重要他人】。 

    这就是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找到你自己的光,照亮你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