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爱缺失令孩子的心灵枯竭

(2014-01-14 22:07:11)
标签:

教育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0-6岁是人格成形期。在婴幼儿阶段,大脑发育速度非常快,6岁前人的大脑大部分几乎都成熟了,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需求和动机在这个阶段都初步完成。而母爱是帮助婴幼儿完成人格发展最为关键的情感,是任何爱都无法取代的。艾里克森说过,儿童是通过感官去领会世界的,并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他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抚,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就会感到安全,从而对周围的人也就有了信任感。

    母爱就像一个人身体内好的基因,它让我们具有好的身体素质,能够拥有抵御自然界不良事物侵袭的免疫力。所以说,在早年经历中,母爱是最充沛的营养,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人格素质的优劣和强弱。弗洛伊德说过:自幼充分享受母爱的人生充满自信。拥有充足母爱的人大多一生健康自信。反之,自幼缺乏母爱的人常常会脆弱、胆怯,不容易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而且他会将未满足的母爱需求投射到其他客体上去,这也是一种自然的需要,比如会寻找与母爱相似的,诸如被认同、被保护,甚至被控制的感觉,他为了获得这样的感情,有时会依附他人,形成依赖性人格的特点,如对女友的依赖情绪。

    母爱不仅仅意味着物质上的供给,更多的是温暖、包容。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把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有两个猴妈妈。一个猴妈妈是用金属支架做成的,胸部挂两个奶瓶,小猴可以在这个猴妈妈身上吃到东西。另一个猴妈妈是绒布做的,身上没有任何吃的,小猴只能坐在猴妈妈的怀抱里,抱着猴妈妈玩。心理学家的问题是:小猴跟哪个猴妈妈呆得时间长?

  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小猴只在饿的时候去金属猴妈妈身上吃东西,其他时间都呆在绒布猴妈妈这里,因为这个妈妈给了它温暖的感觉。

  妈妈能够陪伴孩子时,尽可能多抽出时间来。工作繁忙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以为把孩子交给保姆、送到全托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孩子仍然会觉得家人不够重视他,不够爱他。

    有些妈妈很委屈:我供他吃,供他喝,要什么给买什么,他怎么就跟我不亲呢?”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孩子需要被爱的感觉,有人陪伴,有人关心,有人陪着一起玩。

    现如今,大多数妈妈都选择继续留在职场为梦想而打拼或为生活而奔波,那么怎样才能协调好工作与家庭,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格呢?

  1、做出良好的亲子计划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充分体验到母爱的存在,首先妈妈们要有良好的亲子计划,协调好工作事业和照顾孩子的时间,千万不要因事业而忽略孩子。妈妈们要优先安排与孩子欢度美好时光的计划,如一起去郊游,一起庆祝节日等等;同时要出席孩子的活动,比如孩子参与的表演、比赛等。

  2、要给予时间与孩子独处

  孩子也需要跟妈妈单独相处,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妈妈应该每天腾出时间跟孩子相处,随着孩子长大,可以让这个时间减少为每周一次的惯例,在这个时间里可以安排妈妈和孩子都喜欢的运动。

  3、随时随地陪孩子玩耍

  妈妈还可以随时随地陪孩子玩耍,在家与孩子做游戏,一起逛公园,做家务。关键在于大家一起寻找欢乐,为孩子留下一些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不必花费很多的时间或是金钱,妈妈只需遵守约定和保持爱玩的心态。当孩子与你度过很多美好时光时,许多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4、留出时间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要与孩子有良好沟通的时间,此时的沟通是耐心平和的,这是在给孩子最好的身教。沟通中要适时欣赏和鼓励孩子,母亲的欣赏和鼓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动力,使孩子能勇于改善自己、力求进步,建立良好的自尊感。我们还要引导孩子自我肯定和欣赏,逐渐形成强大的健康的自信的自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