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原生家庭,在家庭文化、关系模式、家庭规则方面自然不同,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带着各自家庭的影子组成新的家庭,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也处理不好这种差异的话,上演的不是两败俱伤,也是心力交瘁的生活剧。像《家有儿女》里夏东海一家的融洽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的。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就在不知不觉间复制着前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代代相袭,进入无法挣脱的死循环:这就需要我们要潜意识主宰状态转成意识主宰状态,了解过去带来的影响,并学会如何从“原生情结”中剥离出来。
一、心灵回溯在婚姻中成长
“心灵回溯”即当事人由当前人际关系引发的强烈情绪深入意识,探讨过激的情绪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是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原生情结”有关。
夫妻双方可以借着“原生情结”被引发的机会,做一次哪怕是痛苦的心灵回溯,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学习用现在的、较为成熟的、更客观的立场检视探寻自己和对方性格形成的源头,走出父母婚姻的阴影,帮助彼此成长,在成长中重建美好、和谐的婚姻关系。因此,认识彼此内在心理状态,也是解决冲突、建立亲密关系过程中不可缺的一环。
二、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
夫妻双方各自会从自己生长的家庭里带来不同的规则。如何把两个家庭版本的规则变成一个版本,是婚姻中非做不可的必修功课。分析各自原生家庭里的种种陷阱,利用好拥有的资源,制定出一个我行我素、他边走边退的双边协议,最后成功实施双方达成的协议。
三、觉察过度强烈的情绪反应
对大多数人而言,有着某些特别敏感、一触即发、人际杀伤力特强的“痛点”,这些“痛点"往往最容易被亲近的人引爆。许多人在外面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但一回到家就会大发雷霆。日常生活中,每当自己对某些事或情境产生超乎寻常的情绪反应时,就要加以留意,尤其是那些特别强烈,又一再出现的情绪,很可能背后掩藏着“原生家庭”里的“原生情结”。
四、分清此刻和过去的界限
一种强烈情绪宣泄出来后,要留意哪些是针对现在的人和事的,哪些是借题发挥的,属于过去的。不要把属于过去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投射并发泄在丈夫(妻子、孩子)身上,令对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在过去和现在的情绪之间设一道防火墙,不让过去的情结继续纠缠在现在的婚姻里。
五、找出新的应对模式
与所有的社会系统一样,家庭有它基本的需求:价值感、安全感、成就感、亲密感等等。我们的小家庭缺什么补什么,多什么去什么。丈夫自己仅有的那点价值感、成就感还不够,还需要妻子的欣赏,妻子就给他一点,这可事半功倍的机会。丈夫想成为决策者,就送他点权力。他想成为父亲那样的权威者,就多给他点面子……这些招式省心省力还低成本,不妨试试。
我们每一个人从小生活的家庭,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形象、性格,还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生活模式。有反省能力的人,会对这些模式进行修改、取舍。另外,再生家庭与原生家庭的交往,要保持平衡状态。这是很多做丈夫的,很难做到的,也是很多做妻子的,也很忽视的问题。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