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投射

(2013-09-12 22:48:40)
标签:

教育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当我们发现自己老是注意别人的阴影,那是因为它们触动到自己的某个阴影面。

 

   我们通常认为,照镜子,我们看到自己在某个层面上,这是真的。但事实上,当我们留心自己是怎么观察别人,就能看见活生生的自己。我们天生将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地方,投射到别人身上。这并不是坏事。每个人一直都在这样做。

 

   投射是一种本能的防卫机制。我们不承认自己身上那些讨厌的特质,相反的,我们将它们投射在别人身上。我们把它们投射在自己的母亲、孩子、朋友,甚至公众人物身上。我们在他人身上所论断或谴责的一切,究竟来说,都是我们否认或拒绝自己的部分。 已经体验过无数次投射的力量。

 

   走进某个地方,突然迷上某个人。开始跟她聊天,结果发现她的喜好跟自己如此截然不同。忽然间,在我眼中,那个人看起来跟刚才不太一样了,投射的催眠状态被打破,我开始用完全不同的眼光来看她。过了一会儿,如果她刚好提到她可以帮我拿到梦寐以求的球赛门票,或她认识某个人,对我最新计划有帮助,我可能又会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她,她可能更有意思了。最后,又聊起话来,但就在下一秒,她开始提起那些她认识或见过的名人。突然间,她使我想到爱吹嘘的朋友,于是起了反感。

 

   事实上,除了对她的投射外,这个人根本什么也没变。这就是投射的力量。了解这个现象,就会明白为什么上一秒钟可以爱这个人,下一秒,那个人又让我气到不行。 我可能在自己的母亲身上看见顺从,在父亲身上看见贪婪,在同事身上看见懒惰,或在妻子身上看见正直。

 

   投射听起来就像这样:「她这个人都只顾自己」,「他好妄自尊大」,「真是白痴,他这人真失败」。投射解释了为什么兄弟姐妹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但每个人对父母的描述,都大不相同;对于父母的优缺点,也说法不一,所记住的父母特质,也各自不同。

 

   一旦我能接纳别人身上那些困扰我们的特质,就不会再因此心烦意乱。我可能会注意到它们,但不会受影响。只有当我欺骗自己、或憎恨自己的某个方面时,才会对别人的行为产生情绪反应。 如果我将所发生的事当成是讯息或有意思的东西来看待,我很可能就不是在投射。倘若它影响(affect)我,如果我论断、指责或深陷其中,就很可能会是自己投射的受害者。除非我将自己投射出去的部分全拿回来,否则不论我拒绝接受什么,都会在生活中不断出现,不是出现在自己的行为中,就是出现在亲近的人身上。

 

  如果不处理阴影,它就会给我的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阴影使我盲目,无法真正看见他人的面目。阴影会使我从整体的关系中分心,迫使我的眼睛和注意力,转向我相信别人是错的地方。就是这一点,让人如此兴奋。当你了解投射,就不会再用同样的方式来看这世界。

 

   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一面镜子,永远都在看自己、与自己会话。只要你愿意,现在,就可以将影响你情绪的东西视为某种警示,某种发现自己阴影的线索,或某种帮助自己成长的触媒,让我们有机会拿回隐藏的自我。每个被我接纳的阴影面,都会让我体验到更多爱、更多慈悲、更多平安及更大的解脱感。

 

   更棒的是,当我承认自己的投射,生活中会感觉更加自由,也有机会转变自己的行为。最终,我一定会达到一个境界,能够承认并接纳存在的特质,这样就无需再将自己否认的投射到他人身上,也就能透过慈悲的广角镜而不是投射的虚幻镜,自在地看人们。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自在地去爱,不只爱自己,还能爱看到的所有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体验到真正的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幸福存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