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播亚新
主播亚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898
  • 关注人气:5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内在受伤的小孩来敲门

(2013-08-23 22:07:16)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每天当你感到难受,烦闷,痛苦,抑郁,丧失,失落,无助……那是你内在的受伤的情绪小孩来敲门。请重视它,学习有意识每天与“内在受伤的小孩”联接,修通与她的关系,你感觉自己内心的力量加强了
    
渐渐地你发现:在你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受伤很重的小孩,它是一个情绪的综合体,代表着恐惧、羞愧、被遗弃、被剥夺的痛苦感受。
   
所谓被剥夺,就是觉得自己孤单、不被爱、不被尊重、被漠视的创伤。 

无意识中,这个小孩经常会浮现,比如:在与人的互动中、在面对众人的讲话中------在某些场合,她总会不适宜地跑出来,让我心跳加快、紧张局促。
   
每到这个时候,你更加担心、害怕,并为此羞愧,内心的声音斥责:你怎么又出来了?别人看到你,会怎么想?你就是一个胆小的、没出息的人!
   
这样的呵责与羞辱,加剧了“内心小孩”的恐慌与惊吓,于是她的伤痛更重、发作也更频繁了。于是,你就更加认同这个羞愧的小孩、惊吓的小孩,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你的人际互动,为避免这样的伤痛,你退缩、妥协,有时候,干脆躲在自我的世界里,以减少与外界打交道。

每当这个时候,你要善待“内心受伤的小孩”,理解她是我们过往经历中所形成的,她的来临不是有意要为难我们,而是一再地提醒我们:疗愈自己,活出真实而有力量的自我!
   
早就理解她的来意,可是在缺乏觉知的时候,仍然会陷入各种情绪模式和行为模式中,这让自己沮丧、失望、难过。
   
通过留意生活中每个大大小小被触动的片刻,我们越来越能够觉知早年的生活中自己被遗弃、被剥夺的创伤。
   
通常我们会迷失在恐惧里,而没有一个观照者在那里观照。我们被吓坏了,而任何失去或是遭到拒绝,又强化了我们内在的不信任感与放弃感。

然而,当我们开始带着更多的了解去观照的时候,我们便开始明白现在只是创伤被触动了。事实上它一直都存在,只是现在我们可以借由这份伤痛的过程,来让自己变得强壮。

如何突破旧有的模式?
1
、辨识: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认同,以及来自这份认同所形成的信念、预期和行为。

2、深潜:我们必须有意愿深入、彻底感受伴随着认同的痛苦和恐惧
3
、接受:当受创小孩痛苦、羞愧和恐惧出现时,学习与之和谐相处。
4
、冒险:我们必须有意愿,冒险让自己走出这份认同。

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困难的,这是深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允许自己深潜于经验中,彻底感受它;同时放弃试图改变模式或是期待它们能够消失的意念。大多数人会自然地想要从模式中跳脱出来,但是期待它的改变无法真正让它消退,你只是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已。相反地,我们需要和它在一起,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恐惧和痛苦,而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不再与恐惧、羞愧与痛苦对抗的内在空间。这是第三阶段。在它们浮现时,完全地接受、允许而不抗拒。当不再抗拒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停止旧有模式的上演,否则,它们仍会持续地萦绕并驱策着我们。
   
当恐惧、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涌现时,你可以慈悲地观照它们,而且允许它们的存在,同时了解到,这只是你的内在受创小孩在这个时候接管了你的意识。了解我们的羞愧与创伤故事是一回事,而如何与被触动的情绪化小孩相处又是一回事,当这些强烈的羞愧、恐惧、伤痛和惊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时,要如何与这些感觉呆在一起,又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因为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被教导如何与痛苦的情绪相处。

通常人们会通过各种上瘾行为来避开恐惧和痛苦的感受,像是药物滥用、性的上瘾、工作狂、侵略攻击、歇斯底里、讲话的宗教信仰或道德观----基本上,疗愈的向度是允许挣扎着自己与痛苦和恐惧的感觉同在,而不是试图改善它或是想赶走它。

听起来简单,然而确实如此。

我所谓的允许,意味着与感觉同在而不抗拒。

我所谓的呆在当下,是指允许自己感觉,同时看到这些感觉如何呈现在身体、行为与思绪中。
     做几个深呼吸给自己一些内在的空间
     花时间感受身体的感受:胸口紧缩、呼吸短浅、手心或额头冒汗。
     让我感觉着这份被激怒的感受,这份紧绷,以及试图挣扎的不安与欲望。开始感觉身体的感受。

          一份疗愈,将在你的不懈努力下,慢慢的发生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共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