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新:心灵成长是自己的功课
——长江经济广播电台副总监、节目主持人兼心理咨询师蒋亚新接受新华网专访
策划、撰稿:刘婷
摄影:李华芳
http://www.hb.xinhuanet.com/2013-08/12/116910130_11n.jpg
长江经济广播电台副总监、《今晚我和你》节目主持人兼心理咨询师蒋亚新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湖北频道8月12日电
在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长江经济广播电台心理咨询类夜间谈话节目《今晚我和你》承载着为武汉这座有800多万人口城市进行心理减压的重任。特别是该节目2008年改版为武汉和湖北唯一一档心理咨询类夜间谈话节目,该节目以扎实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知识为基础,以浓厚的人文关怀为特色,以真实的心灵分享为途径,以心灵成长为目的,为压力巨大的人们提供一个疏导情绪、促进心灵成长的空间,营造出武汉夜空独具魅力的听觉享受。8月8日,长江经济广播电台副总监、《今晚我和你》节目主持人兼心理咨询师蒋亚新接受新华网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服务民生
关注老百姓心灵健康
新华网:作为电台的知名节目主持人,亚新这个名字如今成为了品牌,您的夜间谈话栏目《今晚我和你》一直备受听众欢迎。特别是2008年5月,该节目改版为武汉和湖北唯一一档心理咨询类夜间谈话节目,收视率连创新高,您是如何做到的?
蒋亚新:我学习心理学十来年了,《今晚我和你》这档夜间谈话节目和所有情感类节目一样,都是谈人们的情感,谈人们的内在。所有的节目主持人都是用自己的本能和所学心理学知识的积累去做情感类节目。到了2008年,自己学习心理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我就想把《今晚我和你》节目改版成为心理咨询类夜间谈话节目。
为什么强调心理咨询?一方面是因为大家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生活节奏会比较快,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就把它改版为湖北省和武汉市唯一的一档具有专业性心理咨询功能的节目。这样它就与以往的谈话节目有所区分了,一方面更加服务老百姓的心灵健康,符合大家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我也想借助电波平台让大家多了解心理学、传播心理学,让大家知道心理学是什么。事实证明,改版后的《今晚我和你》在收视率调研中每年都是递增的,这也是大家需求的结果。
http://www.hb.xinhuanet.com/2013-08/12/116910130_21n.jpg
直播《今晚我和你》节目
新华网:《今晚我和你》心理咨询类夜间谈话节目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
蒋亚新:一般情感类节目都不是用心理学角度看待婚姻关系、伴侣关系、亲子关系、职场人际关系以及我们内在心事的整理。我们发生的事情可以从头脑、观念、价值以及是非对错等去分析和判断,去寻求一些解决的办法。但是《今晚我和你》节目要求是从心灵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去重新解读它,这就是跟其他节目不一样的地方。
同时,《今晚我和你》节目注重媒体的社会责任、更多的体现了平民意识和人文关怀。它必须为大众服务,所以我希望把这档节目主持的更接地气,更贴近老百姓一些。一般的谈话类节目60分钟,主持人可以接十几个听众电话。我这个节目从刚开始接两三个电话,到现在只接一个电话,甚至两天节目时间都是给同一个听众。因为,如果给听众十几分钟的时间,倾诉者只能说一个大概,主持人给予方法解答,看起来很好,但是实际上你只是了解非常粗浅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是对听友不太负责任的做法。所以我希望节目越来越慢,选择有代表性的听众,听众打电话进来,导播会把他们电话记下来,下完节目之后,我会一一联系他们,从他们中选有典型问题的听友进来,表面上看是服务一个人,其实是服务带着同一问题的群体。我更希望以点带面将节目做的更深入一些,将所有跟节目当事人相类似的群体全部都服务好。
新华网:除了在节目中服务听众,节目之外还有哪些服务形式呢?
蒋亚新:在节目之外,我们还成立了《今晚我和你》心灵成长团队的听友俱乐部,我们都统称叫“雅心”成长团队,意思是让我们的心能够文雅、优雅、高雅。节目中,主持人可能刚刚将倾诉人的角给掀开,因为时间有限,又不能全貌的展示出来,所以在节目之外,我们就成立了一辈子一起成长的免费公益沙龙。周末两天,我们公益性沙龙分享活动都会固定在一个朋友的地方,这是免费为我们提供的,都是不涉门槛的。沙龙形式很丰富,比如读书会,我们选一些心理成长类的书籍,志同道合的听友们聚集在一起,一些受过专业心理学训练和成长较快的学员带领大家一起去读书。其次有心灵分享活动,我们会设置一个主题,让大家根据自己实际进行探讨。还有就是户外活动,除了学习成长之外还要会享受生活,我们会组织听友就近活动。这样我们就把节目内的听友和节目外的成长学员结合起来,线上和线下的服务,我觉得很好。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新华网:节目中,倾诉者希望从您这得到“仙人指路”,但您并没有对倾诉者给予过多的答案,而是耐心倾听后引导倾诉者回归内在的自己,强调人性的力量,为什么?
蒋亚新:我是湖北省最早的一批心理咨询师。多年来,咨询师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原则,就是不用给别人建议,而是希望来访者就是听众朋友和你建立信任关系之后,自己能够成长。你给建议相当于把脑袋嫁接到别人身上了,可是节目之后呢,他的脑袋还是要回到自己肩膀上去。所以我觉得与其授之于鱼到不如授之于渔,引导对方回归到他的内在。我的原则是一定要让他自己学会成长。
新华网:相信每个人内在的力量。
蒋亚新:对的,因为所有的素材,所有发生的事,只有当事人心理最清楚,他告诉你,我才知道。他不告诉你,我什么都不知道。当事人是掌握素材最多的人,所以他是最有可能成长和有智慧处理事情的人,所以这个主动权要交给他,而不是我,就像我的生活由我来做决定一样。所以当事人的事情也要交还给对方,要让对方回归到他的内在去处理,激发他内在的潜力、积极性和动力,帮他看清楚问题到底在哪里。我只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当中,他通过我的这面镜子看到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哪里,这才是最好的。
http://www.hb.xinhuanet.com/2013-08/12/116910130_31n.jpg
2013年“今晚我和你”节目岁末感恩春晚大联欢
心理学就是生活学
用于“五大”关系里
新华网:好多人都说,心理学是针对特殊病人的,您怎么看?
蒋亚新: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当初节目改版,我们很多的同事包括朋友也说,你这个节目收视率会下降,都以为是针对特殊人群做的。实际上不是,事实证明,听众都非常喜欢节目形式上的改变以及内容上的设置。因为心理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每个人都有心理伤痕,要去疗愈,只有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你的下一代才会真正的健康。所有亲密关系的层面上你才会有健康的东西赋予在这个关系里,包括你的亲子关系,也会赋予孩子更加健康的东西,所以心理学对所有人都是有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科。
其实,心灵成长真的是一门生活学,它不是漂浮在半空中的,它是扎扎实实体现在我们的五大关系里,比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婚姻关系、伴侣关系、亲子关系、职场人际关系以及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决定了外在的四大关系。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心理学当成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东西,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不是神经病也不是精神病,不需要这个东西,这样就错了。
新华网:您常说,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学老师,我们该如何做到自我成长呢?
蒋亚新:每天有许多人在你的生命里面留下很多印记,你吸收东西进去,能够有东西将它排泄出去,这种心理排毒功能,我们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我们尽量在熟悉压抑、逃避、转化等这种常用的心理机制之外,更多的靠近自己的内心。我们不能只靠大脑去生活,虽然大脑是解决问题的,但建立人际关系时,我们是靠心去理解的。
首先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你会发现,有的人朋友很多,闺蜜很多,这些人就是你潜在的心理专家,在你心情郁闷和高兴的时候,你的所有悲喜有人跟你分享,一起来承担。大家一定千万不要把自己放在微博、微信、电脑、手机里面,一定要从里面出来,一定要跟人多接触。其次就是内在的排毒功能要建立,做到这两点,一个人的生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最后,我也希望大家多读一读、学一学心灵成长、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武汉、湖北、乃至全国,包括世界各地有那么多好的工作坊,有一些走的非常好的导师,如果我们受到内在的感召了,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学的。保持自身的开放性和学习性,我觉得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了。
http://www.hb.xinhuanet.com/2013-08/12/c_116910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