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不是白纸

(2013-01-17 16:31:37)
标签:

杂谈

分类: 雅心工作室每天一点心理学

    在自我实现道路上的第一个挫折,就是父母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压制孩子成为自己的努力。父母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怎么塑造怎么教育,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决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处于特定敏感期的孩子,会对某一件特定的事情有了匪夷所思的执着,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自发地重复去做这些事。如果这些事在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操作和训练,这个孩子的特定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这一特定能力就会遭到难以逆转的损害,以后要花极大的力气才能部分弥补。

     一个3岁的孩子拒绝接受一小块大饼,他一定要一个完整的。大人会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知道节约。其实,孩子这样做,是因为他正处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张整个的饼,是完美的,会满足他的精神胚胎发育的需要,而一块饼,是破损的,会让这个正追求完美的孩子感到不舒服。其实,他并不贪婪,假若你给他一张完整的、小小的饼干,他一样会心满意足。

    所以,不要急着去评判孩子并塑造孩子,更不要急着把你的观念强加在孩子头上。譬如,节俭不节俭这样的词汇,是不适合来衡量一个3岁的孩子的。你可以强行把一个3岁的孩子塑造成看似节俭的孩子,但这个孩子因而就失去了对完美的感受、渴望和追求。(摘编自武志红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选择与承担
后一篇:关系胜于一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