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送礼敏感期,皆因父母不开窍


标签:
送礼敏感风气呼吁育儿 |
分类: 妈妈有事 |
孩子遭遇送礼敏感期,皆因父母不开窍
老公下班后提回一盒月饼,儿子特别高兴,赶紧跟我们讲:“中秋节了,把月饼送给老师吧!”儿子一边数着班上的黄老师、嘉嘉老师、袁老师每人一盒。“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老公问他。而儿子的回答让人揪心:“送月饼给老师,可以对我好点,有玩具玩啊。”原来儿子一直耿耿于怀上次教师节父母没有送礼物给老师的事情。教师节过后,儿子就特别的郁闷。9月11日放学回家就跟我大吐苦水:“班上的小朋友都有玩具玩,就我一个人没有。”当时我很纳闷“不可能老师不给你玩具啊?”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就因为你们没有送礼物给老师。我说要把家里的花送给老师,妈妈你不给我送,别的小朋友都送了礼物给老师了。”“你不是已经画了画送给老师了?”我问道。“不是,老师说一定要送礼物的。”儿子非常气愤的对我说。
下午我特意跟一些妈妈聊天才得知,不论是新生还是老生,都有送巧克力、贺卡、鲜花、钱等五花八门的礼物。妈妈们都笑我们当父母的不开窍。如今孩子已经遭遇了送礼门的敏感期,特别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和评价。
15日的家长会上,儿子也跟我一块参加,他和管生活的袁老师及其他的小朋友在一旁玩着。在老师介绍完本期的教学计划和一些目标后,最重要的时刻来临。老师特意挑一些班上比较特殊的孩子例子来说,其中讲到一个孩子特别爱撒谎,上课了就肚子疼,下课跑得比兔子欢。我一边听着老师讲话,一边用余光瞄着孩子,想看看他对老师评价其他孩子有什么反应。我发现他只顾和小朋友一起在玩彩泥,嘴里还不时跟旁边的小朋友窃窃私语。后来老师又要表扬那些孩子在某方面的突出表现,我心里特别紧张生怕没有自己孩子的名字。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听到他的名字,而且是归于学习自律能力特别好的一类。会开完后,老师拉着我的手在一旁说:“你家孩子是不是参加了xxx的选秀活动?”我告诉老师是有参加过。原来是儿子为了让老师能关注他,特意告诉老师他参加过的一些选秀活动。儿子太敏感了,太想要在老师心目中占有一席位置。好像因为儿子告诉老师这个的原因,老师也对他特别好,他的这招真是高明。
回家路上,儿子突然告诉我,老师晚上家长会上表扬他了,说是自律学习能力很好。我不禁呵呵大笑。别以为他在旁边只顾玩彩泥,原来他一直在听着老师的家长会呢,对于老师讲他的东西还真是特别敏感。
另一件敏感的事情,就是老师要孩子回家每人要带一本书或者一个玩具到学校。儿子为了积极表现就要带两个玩具去,任凭父母说老师只要一个玩具都不管用。说多了,他就跟你急“不拿两玩具去,黄老师待会不喜欢的。”儿子你啥时候在意父母的评价,把老师的话全部当圣旨了。
小小年纪的孩子怎么变得如此敏感?如今孩子对每个节日送礼都有一种敏感期。他现在想到的是要父母花钱买东西送礼给老师,送礼物给父母则要等到他长大才行,这不禁让我感到一丝可怕。什么原因让送礼风气显然已经在他的心中扎根了?我想除了他看到的同学父母送礼后,老师对学生送与不送礼的差异让他害怕,害怕失去他自己一直在老师心目中的好印象。还有我们这些电视台、报纸、网络平台大肆渲染的教师节送礼风的盛行。大家都在关注了如何送礼,送多少可以让老师看得起自己的孩子,父母都在互相攀比自家送礼的礼金。老师不再是教书育人,而是拿人钱财,替人关照孩子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某中心小学的老师看人法则:以车看人。如果父母是开20多万的广本车来接孩子,老师连眼皮都不翻,根本瞧不起;如果父母是开奔驰、宝马等高档小车来接孩子的,老师则抱着他的小孩子一直送上车。老师都用这种眼光来看待家长和孩子,那孩子又怎么来看待自己的父母穷与富?在我身边就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因为嫌自己的爸爸开了台广本车,没有面子,拒绝让其爸爸来学校接她,宁愿每天自己踩单车回家。老师对金钱的看重也让孩子失去童真,礼物和钱永远占据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还有很多的送礼门,结婚送礼、给上司送礼、为升迁送礼、为办事送礼、为谋夺一份招标而贿赂等等,可以不择手段的去赚钱,正如此说:小时候送小礼,大了送大礼,最后把自己进牢笼,想想后果都觉得头皮发麻。
好想呼吁:能不能在人生启蒙的第一位老师那里学会如何尊师重教?我们的教育部门有责任在教师节举办一些优秀老师的竞赛,丰富老师的业务生活,学校更有责任选出一些优秀的孩子作为其他孩子的榜样,真正让教师节成为好老师和好学生的诞生节日。而我们的媒体也要停止一些所谓的家长采访,不要再提一些有碍社会风化、有辱廉洁精神文明建设的送礼话题。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纯洁、没有“污染”的环境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开开心心!
中秋节,我仍然不送礼,只是给自己孩子做一个榜样!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