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快乐、无忧无虑的时期,就像罗大佑的歌曲里面所写的一样,是个等待游戏的童年。在孩提时代,人们也许会忘记很多事情,却唯独不能忘记自己所经历过的那些童年游戏。游戏画面和伙伴欢笑时刻萦绕心头,不能不让人用一生去回味童年的快乐!
我的父亲母亲是出生于50年代。母亲的妈妈我的外婆在我妈妈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了三个未经世事的孩子。母亲的上面是哥哥,下面是仅有三、四岁的妹妹,生活的重担就压在我母亲的头上。据母亲的回忆,她的童年生活都是带着妹妹做工。她小时候就学会了编织箩筐、簸箕等一些竹编活。母亲喜欢边唱歌边编织,快乐得像是把这项工作当作游戏,所以在母亲的童年游戏就是做工改善家人生活。闲暇之余就带着妹妹挖树根、吃观音土来充饥。吃了观音土后往往容易便秘,母亲和她的妹妹用棍子互相帮对方挖出大便。这也许在现在讲出来恶心,可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事实却如此。
50年代出生的人都人的成份是最清楚了,那时的成份从无产阶级、贫农、贫下中农、富农、破产地主、地主,而父亲的家庭正处于破产地主的成份。在他们那个年代破产地主的成份带给童年的父亲莫大的伤害。在他们那个年代,童年时期最深的印象就是饿肚子了。村里最富有人的莫过于是村长了,而这些富有人却瞧不起这些成份低下的人,常常用肉来利诱我父亲来给他背脚,背一次脚就可以吃一块肉。望着一块肉,自然很吸饥肠辘辘的父亲,背脚自然成为了父亲童年印象最深的游戏,至今父亲还会向我们提起。调皮的父亲自然也不会对伙伴的挑衅而保持沉默,为了分出胜负。父亲是一人力斗两伙伴,打架也成为父亲最拿手的游戏。爷爷因为成份问题被拉去新疆服刑十二年,留下两个老婆和九个孩子。父亲和他的兄弟们不忍心看到奶奶操劳,就主动承担了一些生活来源。比如,晚上悄悄的偷些玉米(那个年代偷东西被视为最重的事情,一旦被发现你这辈子就完蛋了。)白天就在水田里捉泥鳅、在池塘里摸螺蛳、踩荠菇等,样样童年游戏都离不开填饱肚子。
我和老公是属于70年代。虽然事隔二十多年了,可童年时代玩过的游戏却历历在目。我们的童年时代已经不需要为填饱肚子而发愁,但是几乎每家孩子的父母都要早早出去干家活,扔下一大帮子的孩子在院子里一起玩。孩子一多自然玩的花样就多了。
人多的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攻城,人数不限,均匀分配就可以了,在地上用粉笔或者石头划好线条,即"攻城",一方攻,一方守。守城方只能在划好的通道里行动,进攻方必须一层层通过这些"要塞",防守方可以用手、身体去接触进攻方,只要摸到身体拉出城外,对方就"死"了出局,防守方踩线也要出局。最终只要有人胜利到达终点,游戏就结束。这项游戏是可以男女混合玩。
另一种人数较多的玩法就是老鹰捉小鸡。往往领头必须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人,负责保护后面的小伙伴,即“小鸡”。前面的老鹰用手只要触摸到后面的小鸡,那他就得出来,再继续抓其他的小鸡,直到抓完为止。
斗牛,这种一般是男孩玩得最多的游戏。玩这个游戏是需要单脚站立,另一只脚盘在站立的脚上,用手托住。尽可能用力向对方冲过去。只要把对方冲到在地,你就胜利。这种游戏危险性较大,倒在地上的伙伴屁股会很疼。
捉迷藏,是童年最常用的游戏。一大帮人聚集在一起,用翻手心手背的方法来决定找寻者,最后只要一个人手心手背与他人不同,就得留下来找人。找寻者得背对他人用手蒙眼睛,大喊“一、二、三、四……”直数十就可以放开手来找人。躲藏者是发挥他们无所不能的本领,有人躲在阁楼上、躲草垛、柜子、厕所、越隐蔽越好。有时,找人者长时间找不到时,躲藏的人就会大叫一声。找人者,要把所有伙伴找出来才算游戏结束。
丢手绢也是人多的游戏,可以十几个人蹲在地上围成一圈。选一个站在圈外,拿着手绢或者别的树枝站在圈外的人背后一路小跑。围圈的人唱着“丢手绢、丢手绢,轻轻的丢在小朋友的后面,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那手绢丢在谁的后面,谁就要拼命跑,一旦被丢手绢的小朋友抓到了,他就得唱歌或者表演其他的。这种游戏往往是最快乐的,参与的人也最多。
打水漂,是一种大家喜欢玩的游戏。小朋友一般在地上顺手捡一个瓦片,然后把瓦片顺着水塘面找过去,瓦片就会在水面上打出几个水面,谁的瓦片打出的水漂最多,谁也最厉害。这个游戏最讲究手腕的运力,一般至少可以打出五至六个水漂。这个游戏的特点,瓦片在农村随处可找,简单易学,人人都会。
摸瞎子,在一个规定的空间里,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当"瞎子"的人,还要充分用耳朵来判断,练习听力以及在黑暗中的行动能力。被捉人的还要时不时的大叫来吸引“瞎子”来捉。
男孩的游戏得感谢老公提供素材,他们玩的东西往往与我们女孩不同。
滚铁环是他们常玩的游戏,一般用铁丝做一个圆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钩子也可以换成一根竹棍或别的,只要能推着铁圈滚就行,还可以家里箍木桶的废弃铁圆圈。大家排在一起,看谁滚得快滚得远,那时速度就决定着胜利。
男生们往往喜欢弹玻璃珠。在地上摁1~5个小洞,然后从起点将玻璃球滚向指定洞内,以最先完成规定洞数者赢。
碰塑料瓶盖,男生把废弃的瓶盖收集起来。两人对阵,一个人用大拇指和食品指夹住瓶盖用力一挤弹出去击中对方的瓶盖,可以吞掉对方的瓶盖,谁吞掉的瓶盖越多,谁就是赢家。
打弹弓,这是一种射击类游戏,需要瞄准,具有极大的刺激性和需要高超的耐心和眼力。所以,最直接锻炼的就是眼神。同时,打弹弓时往往需要到处乱跑,找一个大树杈子,去皮,把树杈削整齐,再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把自行车内胎剪成细长条捆在树杈子上,就成了弹弓,碎石子、橡皮泥、泥团都可以作为子弹。这种游戏杀伤力非常强大,往往击中人就会让人受伤,家长受到的投诉最多。在我的印象中有男孩做老师的恶作剧,用弹弓击打他的屁股,弄得我们全班被告罚,连弹弓也被没收。
爬树掏鸟窝,这个游戏玩得最多的也是男生。他们一般几个一起比赛看谁爬得最高,树上有鸟窝,顺带会它掏下来,里面有小鸟的话就会带回家养的,有小鸟蛋也会带回家让自家的老母鸡孵育。
补泥巴,这是老公提供给我的。据说他们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把那些个黄泥巴用手挤出一团,随后拍在泥墙上,再用手慢慢的扒拉开,补平泥巴之间的空隙。
拍方宝,就一种用纸片折叠成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的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
吹硬币或者五号电池胶盖,原来在我们童年时代常吹的就是五分钱的硬币或者废弃的五号电池胶盖(用石头一捶,电池一端的圆形塑料盖就会掉出来),比较轻便,用嘴巴一吹,硬币或者塑料胶盖,翻过面就归赢家。这个游戏靠的就是你的嘴巴吹劲,一般课间时间玩得最多。旁边围观的孩子也最激动。
女生玩得最多的就是以下一些游戏。
抓石子,一般捡在路上捡盖房子的打得均匀的小石子或者河边的小石子,每个要求个头不能相差太多,数量有五个或者八个。两人席地而坐,玩时抛起一个石子,按规定抓取地上剩下的,先一次一个,再一次两个……依些类推下去,常用打法母鸡生蛋、跳窝、蛇进洞、抛分数。小时候玩这个,我最在行,我可以用左右手一起玩,一轮我就可赢定其他的孩子。
跳橡皮筋,人数参与的人也可以多。两个女孩把橡皮筋套在自己身上,另一个人就跳。,而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套的,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小皮球,小小来,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一般是起越跳越高,谁跳得好跳得高,谁就最厉害。
撒冰棍,把吃剩的冰棍收集起来,一般是四根的玩法。把冰棍撒在地上,必须要撒出三角形,然后抽出一根,其他三根不能动。用抽出的冰棍点进那个三角形里就算赢。
跳梯田,用粉笔在地上画上“田字”或者画上“八格”,用吃剩的螺蛳壳或者废弃电池塑料盖用电丝串起来。将他们扔在梯田格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格子,单脚将吃剩的螺蛳壳或者废弃电池塑料盖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到了最后的第两格必须双脚立在格子。
折糖纸,以前的糖纸是花花绿绿的,吃糖后把剩下的糖纸折成正方形,一个插进一个糖纸,可以折出不同的形状。
收集明星贴画和抄歌词,小时候最喜欢收集明星的贴画。那时收集最多的明星就是周慧敏、翁美玲、陈玉莲的古装照片,把她们贴在一个日记本上,然后在日记本上抄一些当时流行歌词。虽然抄歌词的时候字很难看,但还是乐意抄。
摆家家酒,这个游戏里一个人扮妈妈、一个人扮爸爸,还要一个小宝贝,需要拜天地和生宝贝的过程。
收集火柴盒,原来生火做饭都是用火柴点火的。一般火柴盒上面的贴画非常漂亮,买回来的火柴马上就被我们撕下,用饭粒给贴在日记本上。
玩手指绳:把一根毛线,套在自已的双手上,用手指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样。
踢毽子:那时可没有像现在的孩子可以用漂亮羽毛做毽子,我们就用塑料袋或者撕成条妆用用皮筋扎好来踢。
跳马,是一种男女分开玩的游戏。在农村有种风俗,如果男人被女人跳过头就会走霉运。这种游戏的玩法:一个人弯曲,用双手摸着自己的脚,其他的人就依次跳过。
我是生长在农村里,家里比较穷。经常会做一些改善伙食的游戏。
摸螺蛳或者田螺:拿个盆子,潜入池塘里或者水田里,用手摸出很多的螺蛳或者田螺。回家用干净水放上两天就可以吃。这个是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了。
捉泥鳅:这一般是在稻田里玩。看见稻田里有一个小洞,就会用双手挖开,发现泥鳅就抓上来放在小胶桶里。偶尔挖上一个黄鳝,会吓得赶紧丢掉。
偷黄瓜:调皮的小伙伴一般都是几个人结伴去偷,把人家结好的黄瓜摘下来洗也不用洗,就放进嘴巴里吃掉,连刚刚结出的小黄瓜也不放过。回家了大部份会人家骂,被父母揍。
抓鱼:农村里到了冬天都会干塘。等水塘主人把所有的鱼抓完后,我也开始下水,去抓一些剩下的上鱼。天虽好冷,但我们玩得很开心。
偶尔,我们会帮着父母做一些事情。
打稻谷:名义上是帮父母干活,实际上我们却是在玩。把衣服脱得光光的,用泥巴涂满身上,在田里打滚。
推磨:一般家里要改善生活时才会去做。磨黄豆、磨米浆。
车水:一般在稻田差不多没水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去做。水车上有两个位,我和姐姐一起一人踩一边,用脚踩着车叶子,水就从塘里拉进稻田里。这种只能玩一会,时间久了,那腿好酸。
拉风车:晒好的谷子要把瘪谷吹出来。这个是最好玩的游戏,我们玩时就会很快转动铁棍,越快,风越大。父母这时也会训我们,风太快了也会把好的谷子吹出去了。
现在我还特别怀念我们童年时代的游戏,那些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从脑海里穿过。如果有机会回家我一定会把这些游戏用相机拍下来。
说完我们70年代的游戏,是快乐。那现在00年我们的孩子玩得的游戏就不如我们那里玩得花样多了,感觉孩子在玩游戏时快乐也不如我们。
堆积木:一般家庭是一个孩子。他常常单独一个坐在地上自言自语的玩着积木。堆好一个形状,又把它推到重做。一直就在重复玩耍,乐趣很少,玩得生气时,会把积木到处扔。
上游乐园:参与的孩子多。里面有滑滑梯、上坡、开车、骑马等各种游乐设施,孩子需要花钱到里面玩。
骑单车和扭扭车:几个孩子坐在上面一起赛跑,往往跑得满头大汗。
玩玩具:这种是孩子最喜欢玩的了。男孩一般玩汽车、枪,女生就玩芭比娃娃。孩子在玩玩具时是最费父母的钱了,他们需要新玩具来补充。
挖沙子:现在的小区和路面都是水泥地,这种游戏需要到海边才能玩。
上网打游戏:现在很多小孩子都很沉迷电脑游戏,往往是废寝忘食。父母对这种孩子也很头。
看电视:现在的少儿频道很多,卡通片也非常受孩子的欢迎。
玩风筝:在周末晴朗的日子里,父母一般都会带着在广场上或者草地玩放风筝。孩子这时都会开心的跟进着风筝跑。
吹肥皂泡:一个孩子吹了很多的泡泡,其他的孩子就会跑过去抓。
00后的孩子都会在空余时间被拉去学轮滑、跳舞及各种培训。
现在的家庭都是生一个孩子,父母都把他们当作宝贝。玩任何游戏时,父母、爷爷或者保姆都会在站边旁边监督,像我们小时候的玩的危险游戏都没办法玩。我想等到他们大了回忆自己的童年玩过什么游戏,他们绝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但我还希望我们的孩子童年快乐,游戏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