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华童诗行•深情的土地(七)

(2017-07-08 15:16:25)
标签:

金华童诗行

艾青

大堰河

圣野

蒋风

分类: 诗缘


深情的土地
——追寻大地的儿子艾青

鲁守华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中国童诗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人民的诗人艾青慈爱的笑容。这位大地的儿子,不仅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我爱这土地》、《火把》、《归来的歌》等大量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诗篇,而且还为孩子们创作了《给祖国的鲜花》、《太阳的话》、《初雪》、《春姑娘》、《国旗》等儿童诗。艾青的诗,始终把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合到民族的苦难和人民的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开启了现代文学的诗风。
       金师附小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艾青小时候就读于金师附小,他是金师附小为之骄傲的老校友。1992年5月23日,艾青回母校金师附小看望师生,当时他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在夫人高瑛和市、县领导的陪同下,由他的侄子推着轮椅进入校园。当艾青爷爷一进入母校,学校里顿时沸腾了,教学大楼楼上楼下挤满了学生,孩子们高举彩旗、鲜花和艾青写的诗歌牌,“欢迎、欢迎”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艾青望着母校师生热烈欢迎的场面,他神情端庄,几度热泪盈眶……全校老师欢快地排列在教学大楼前的台阶上,与这位受人爱戴的老校友合影,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美好记忆。
       艾青和老校友鲁兵、蒋风、圣野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童诗儿歌,成为金师附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传承中华诗风,打造文化品牌,学校决定建立一个让孩子在诗美的熏陶下茁壮成长的童诗博物馆。2010年2月,艾青夫人高瑛将艾青题词“春苗”赠送给母校。4月12日,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批准,创建了“中国童诗博物馆”。4月14日,中国童诗博物馆开馆暨纪念艾青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金师附小隆重举行,“春苗——中国童诗博物馆”正式揭幕。在艾青充满爱土地、爱祖国激情诗篇的感召下,金师附小童诗创作活动蔚然成风。2011年7月11日,由《中国童诗》编辑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办,浙江省金华市小语会、民盟宁波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协办,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承办的“布谷鸟和种子一起歌唱——第四届中国童年年会暨小诗人夏令营开幕式”在金华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西、福建、辽宁、天津、河南、香港等地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诗教工作者汇聚一堂,参加中国童诗的盛会。开幕式结束后,与会者前往金师附小中国童诗博物馆朝圣,感受大师们的风范,点燃起了童诗的火把,更增强了振兴儿童诗事业的使命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饱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对故乡金华的感情也同样深沉,因为这里满载着他的童年回忆,还有一位吃了她的奶水长大的深爱着他的保姆——大叶荷。
       对于这样一位爱土地、爱祖国的老校友,圣野每次来金华都要念叨他。
       参观中国童诗博物馆后,圣野深情地对我说:“我很喜欢艾青的诗,读艾青的诗,能体会到他对祖国的爱。我最早接触到艾青是在缙云金竹读高中的时候,那时金华沦陷,我跑到丽水通过一位初中的同学,慕名向青年诗人畸田讨教诗歌写作,畸田连夜给我抄来一叠艾青的《大堰河》、《黎明的通知》、《透明的夜》等诗歌给我,我拿回来以后,每天一早跑到蒲塘背后的山顶上大声朗读。艾青的诗,像照耀黑夜的火把,燃烧起了我的满腔热血,激励我举起火把,加入浙东金箫支队,投身到迎接新中国黎明的战斗中。”
       圣野说:“1987年5月,我到北京拜访艾青先生,聆听了他充满智慧的诗论。后来,我们在编辑《儿童诗》“爱心号”上,刊登了艾青为孩子们写的《献给祖国的鲜花》,这首优秀的儿童诗,未见于《艾青全集》。记得,这首写于1950年,只有电台朗诵过,尚未正式发表的儿童诗,是金波花了很大的精力才找到的。为此,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
       我对圣野说:“2010年4月,您应邀到金华参加“中国童诗博物馆开馆暨纪念艾青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我从陈发根写的文章里看到您写了一首诗:“扑进/母校的怀抱/在飘香的青草地上/我真想/打它一个滚。”后来,您去了艾青和您的另一所母校——金华第一中学,瞻仰了艾青的塑像,在绿色的草地上,果真的打了一个滚,当年您八十九岁了,你这个突然“袭击”的动作,让陪同的人不知所措,转而感到又惊讶、又惊喜。不满您说,徐锦生校长还给我发过一张您在草坪上打滚的照片呢。”
       圣野说,“我来到母校,就像扑进了母亲的怀抱,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代,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诗。那天,我想起了艾青,一口气喷出了一首《平民艾青》”:

       艾青  艾青/平民艾青/他虽然是/一个叛逆的/地主的儿子/但我们的艾青/是属于土地/属于百姓/属于我们/曾经饱经忧患/饱受磨难的/伟大人民
       艾青  艾青/一个金华农村的/平凡学生/在这里是怎样读书的呢?/低下头去/读着大堰河/抬起头来/读到双尖山/年轻的艾青/读着监狱/他在监狱里写下/满含泪水的/第一部诗集/艾青奔向延安/写下歌唱太阳/歌唱火把的诗/在高高的宝塔山上/艾青高举着/诗的火把/照亮了全中国/没有艾青/就没有/自由奔放的诗论/艾青回来了/诗魂回来了/回到了真善美/回到了/诗的本质/诗的原型/人生的本真
       艾青  艾青/平民艾青/你既平凡/又伟大/你是人类伟大的良心

       圣野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小喝了艾青诗歌的奶水长大的。艾青平凡而伟大,他的《春姑娘》,我很喜欢。我要接艾青的班,接得很努力。”
       对于这样一位爱土地、爱祖国的老校友,蒋风对艾青的印象又是如何呢?
       2014年7月24日,徐锦生校长邀请我们到他的家乡兰溪市桥头村参观,中午我们去一家荷花盛开的餐馆吃农家菜,中间要穿过一片绿色的果林,蒋风和我一路走、一路回忆起艾青的一些美好的往事。
       蒋风说:“我和艾青的两位弟弟海济和海涛是同一年考进金华中学初一的,虽然以前我从没见过艾青,但我酷爱文学,早就读过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饱含深情的诗篇,让我十分敬佩。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我还能和这位诗坛泰斗在一张单人床上并头拼足合睡了20多个夜晚,听艾青讲述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
       1953年春天,艾青在解放后第一次回到家乡金华,蒋风以金华地区文联秘书长和金华市文协主席的身份,迎接这位从畈田蒋村走出去的诗坛泰斗归来。那时蒋风患严重神经衰弱症,不久前曾晕倒在讲坛上而在家休息。艾青听说后便动员蒋风:“走,跟我一起到我老家休息几天。”就因为这个偶然的机缘,使蒋风有机会来到畈田蒋村这个小村庄,与这位国际诗坛巨匠一起生活了二十多个日日夜夜。蒋风说,“我们住的这间西厢房是艾青出生的房间,室内只有一张三尺二宽的单人床,于是我们只能挤着睡。当年畈田蒋村尚未通电,夜晚照明仅靠一盏煤油灯,这点灯光无法供我们两人读书写字,更不用说那个年代乡村里找不到书报看,为了替主人节省一点照明的煤油,天黑了我们就躺在床上摸黑聊天。可能是回到老家,艾青触景生情,跟我讲了许多话,关于他的出生和命运,有时甚至聊到天亮。”
       艾青是难产儿,他的亲生父母听信算命先生的胡言,将他送到一个贫苦的农妇家哺养,这位用乳汁喂养他的保姆名叫大叶荷,这就是后来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主人公。那年代贫苦的农妇没有名字,大堰河就是生他的村庄的名字,那村庄本叫“大叶荷”,当地的乡音“大叶荷”与“大堰河”完全一样,艾青写诗用谐音改动了一下。大堰河是从大叶荷村以童养媳身份嫁到畈田蒋村的,是大叶荷给了艾青母爱,艾青在跟蒋风谈到保姆大叶荷时,时时刻刻流露出一种感激的深情。艾青的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1932年从法国留学归来,在上海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反动派关进监狱,在牢房小小的窗口看到昏暗中飘起雪,想起了这位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他的农妇,写下了这篇传世名篇,呈献给黄土下的深爱着他的乳娘,这首诗发表后感动了整整几代人。
       蒋风回忆道:“当时阔别故乡16年的艾青,在踏上故土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大叶荷的坟头上悼念。大叶荷的儿子蒋正银带我们沿着窄小的田埂走到村后的小山坡,找到茅草丛生的一个浅浅的小土坡。艾青在墓前沉默不语,我看到泪水从他的脸颊上滑落下来……”
       蒋风说:“艾青有一首《我爱这土地》,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了这首十行的诗,诗人的激情会深深地叩击每一个读者的心,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跟诗人一样,眼睛里也会噙着泪水,凝视着苍茫大地而心潮起伏,不能自已。”
       我——一个艾青的追随者,在学生时代就读过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被大叶荷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地感动。后来我来到金华,参观了中国童诗博物馆,看到艾青举起火把奔向太阳的革命经历和他留给孩子们的5首诗,心里萌生出一个念头,要去艾青的家乡走一走。2011年5月15日下午,我和儿童诗人蒋荣贵、郑燕在金师附小学生蒋壮的爸爸——一位蒋氏家族的后代陪同下,踏上了这块充满诗意的土地。
       畈田蒋村起源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因蒋姓而得名,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自古形成良好的耕读风气,历代人才辈出。艾青的故居位于村子的中心,这是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民居,房门边竖立着艾青的雕像,对面是大叶荷抱着小艾青的铜像,整个广场洋溢着浓浓的恩爱。我来到广场上,久久地凝视着大叶荷的铜像,想到这位吃了一辈子苦而又怀藏母爱的农妇,心里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蒋壮的爸爸打开大门,招呼我们走进艾青故居,据说这幢房子正在重新装修布置,目前不对外开放,而大门的钥匙由蒋家族人管着。正因为有艾青的后代照应,我们才能有机会走进这幢诞生诗坛泰斗的房屋。
       艾青的故居是浙南流行的“三间二排楼”格局,穿过堂屋就是天井,天井里有两棵长得旺盛的铁树,堂屋两面是厢房,左是书房,右为卧室,我深情地望着艾青出生的木床,坐了一下艾青读书的椅子,观看了记录艾青生平的图片,仿佛走进了艾青感恩的世界里。让我特别感动的是看到艾青和大叶荷的二儿子、二媳妇在老宅留影的照片,照片上,艾青与淳朴的大叶荷的儿女端坐在板凳上,他的眼睛热泪盈眶,画面所呈现的人间真情,让人感动万分。
       我,突然想到了大叶荷,我想去看看,看看这位受过苦难的、慈爱的乳娘。
       我们的车子行走在狭窄的田埂上,在一位正在田地里劳作的蒋家老农的指点下,来到大叶荷的坟地。这里已经不是诗人最早看到的那座“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为了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先辈,乡亲们已经将墓地修葺一新。
       大叶荷的坟墓前竖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艾青的诗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敬你,爱你。”碑后有重整墓地追记,上面写道:大堰河“因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于世,和千千万万世俗的农妇一样,她不过是一位普通的母性,一位平凡的劳动妇女。而惟其普通与平凡,又更显其伟大与不群。虽一箭荒径,几尺坟茔,有黄土合抱,绿水回环,终千古垂名,万世敬钦。”
       据说,艾青一生4次回金华,每次都要来这里祭奠他的乳娘,有3次还是带着夫人高瑛回来的,圆了大叶荷“做了又不能对人说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我静静地站在大叶荷的坟前默哀,献上我——一个读着艾青诗篇的乳儿深深地敬意。
       此刻,空气似乎凝固了,草木中的虫子停止了啼鸣,大叶荷墓地四周一片寂静,我仿佛听到了黄土下大叶荷舒心的鼾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如今,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已不再是从前那个苦难,而是一派欣欣向荣的、郁郁葱葱的新天地!
       我们深爱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因为她承载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希冀!
       请听大地的儿子艾青的《春姑娘》:

       春姑娘来了—— 
       你们谁知道, 
       她是怎么来的?

       我知道!
       我知道!

       她是南方来的,
       前几天到这里,
       这个好消息,
       是燕子告诉我的。
 
       你们谁看见过,
       她长的什么样子?
       我知道!
       我知道!

       她是一个小姑娘,
       长得比我还漂亮,
       两只眼睛水汪汪,
       一条辫子这么长!

       她赤着两只脚,
       裤管挽在膝盖上;
       在她的手臂上,
       挂着一个大柳筐。
 
       她渡过了河水, 
       在沙滩上慢慢走,
       她低着头轻轻地唱,
       那声音像河水在流……
 
       看见她的样子,
       谁也会高兴;
       听见她的歌声,
       谁也会快乐。

       ……
                                                                                            2017年7月5日


http://s3/mw690/001ViO9Czy7ctUUycGm22&690艾青、高瑛夫妇和冰心在一起

http://s15/mw690/001ViO9Czy7ctUUCoOy2e&690金师附小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图为学校旧照

http://s1/mw690/001ViO9Czy7ctUUGpMs90&6901992年5月23日,艾青回母校金师附小看望师生

http://s10/mw690/001ViO9Czy7ctUUKzIRb9&6901992年5月23日,艾青回母校金师附小看望师生

http://s8/mw690/001ViO9Czy7ctUUP3qDa7&6902010年4月,圣野老师应邀参加“中国童诗博物馆开馆暨纪念艾青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http://s15/mw690/001ViO9Czy7ctUUTyUK4e&6902010年4月14日,中国童诗博物馆开馆暨纪念艾青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金师附小隆重举行

http://s10/mw690/001ViO9Czy7ctUUZkwN19&690金华市有关领导,著名校友蒋风、圣野回母校为“春苗——中国童诗博物馆”揭牌

http://s4/mw690/001ViO9Czy7ctUV36aD63&690圣野为“红领巾诗社”授牌

http://s1/mw690/001ViO9Czy7ctUV8cAEa0&690金华市有关领导,蒋风、圣野老师在会后参观中国童诗博物馆

http://s5/mw690/001ViO9Czy7ctUVcNF224&690金华市有关领导,蒋风、圣野老师在会后参观中国童诗博物馆

http://s6/mw690/001ViO9Czy7ctUVlOkdd5&690圣野老师在参观中国童诗博物馆时与孩子们在一起


http://s5/mw690/001ViO9Czy7ctUVpU6E84&690蒋风老师在参观中国童诗博物馆时与孩子们在一起

http://s14/mw690/001ViO9Czy7ctUVvQmh0d&690中国童诗博物馆艾青展区

http://s13/mw690/001ViO9Czy7ctV7u2f24c&690                          人民的诗人、大地的儿子艾青

http://s14/mw690/001ViO9Czy7ctVacTyRad&690
春苗——中国童诗博物馆”揭牌后,与会人员在参观中国童诗博物馆艾青展区

http://s16/mw690/001ViO9Czy7ctVakmrt1f&690艾青和故乡

http://s9/mw690/001ViO9Czy7ctVaviOs48&690大堰河的恩泽、向太阳

http://s3/mw690/001ViO9Czy7ctVaDjVgb2&690中国童诗博物馆展出的艾青部分著作

http://s11/mw690/001ViO9Czy7ctVoE18S8a&690荣获“艾青杯”金华市中小学生第四届诗歌大奖赛征文活动获奖的金师附小学生

http://s5/mw690/001ViO9Czy7ctVoJMEsc4&690荣获“艾青杯”金华市中小学生第四届诗歌大奖赛征文活动获奖的金师附小学生

http://s8/mw690/001ViO9Czy7ctVoPX5t47&690荣获“艾青杯”金华市中小学生第四届诗歌大奖赛征文活动获奖的金师附小学生

http://s7/mw690/001ViO9Czy7ctVoTPi616&690荣获“艾青杯”金华市中小学生第四届诗歌大奖赛征文活动获奖的金师附小学生

http://s11/mw690/001ViO9Czy7ctVoWYoGba&690金师附小小诗人到大堰河墓地扫墓

http://s8/mw690/001ViO9Czy7ctVt9Yxxb7&690                     圣野、徐锦生、晓波、鲁守华在中国童诗博物馆艾青题词“春苗”前留影

http://s14/mw690/001ViO9Czy7ctVtfxY98d&690                         圣野、鲁守华在中国童诗博物馆艾青照片前留影

http://s5/mw690/001ViO9Czy7ctVtk65Sd4&690                         鲁守华在中国童诗博物馆艾青照片前留影

http://s9/mw690/001ViO9Czy7ctVtoUaIa8&690                         圣野在中国童诗博物馆艾青送孩子们的五首诗前留影

http://s13/mw690/001ViO9Czy7ctVxYecs8c&690圣野在中国童诗博物馆与艾青家族的后代蒋壮合影

http://s14/mw690/001ViO9Czy7ctVy2kUZ4d&690圣野、鲁守华在中国童诗博物馆与艾青家族的后代蒋壮合影

http://s8/mw690/001ViO9Czy7ctVy6qzl07&690鲁守华在中国童诗博物馆与艾青家族的后代蒋壮合影

http://s13/mw690/001ViO9Czy7ctVyautu8c&690圣野在现任金师附小校长俞正强陪同下参观中国童诗博物馆艾青展区


http://s7/mw690/001ViO9Czy7ctVt5rJs36&690                         1987年5月,圣野到北京拜访艾青先生

http://s13/mw690/001ViO9Czy7ctVyeOnO5c&690鲁守华在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村前留影

http://s10/mw690/001ViO9Czy7ctVDfAfv69&690                         鲁守华参观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

http://s6/bmiddle/001ViO9Czy7ctVHNk7H75&690                          艾青塑像

http://s7/mw690/001ViO9Czy7ctVHVJn856&690鲁守华在艾青塑像旁留影

http://s5/bmiddle/001ViO9Czy7ctVI26RCe4&690                    鲁守华在艾青故居门前留影

http://s4/mw690/001ViO9Czy7ctVNAfLBd3&690艾青故居天井里有两棵长得旺盛的铁树

http://s13/mw690/001ViO9Czy7ctVNEO96ec&690艾青故居内景

http://s5/mw690/001ViO9Czy7ctVQPEPye4&690                          蒋荣贵、鲁守华在艾青故居留影

http://s14/mw690/001ViO9Czy7ctVR0CWp2d&690                     艾青故居内景

http://s7/mw690/001ViO9Czy7ctVR4zuS56&690艾青出生的房间

http://s16/mw690/001ViO9Czy7ctVR9ohVdf&690                          鲁守华在艾青出生的房间,坐在艾青读书写字的椅子上留影

http://s2/mw690/001ViO9Czy7ctVWobZv11&690艾青读书的书屋

http://s16/mw690/001ViO9Czy7ctVWByvZdf&690鲁守华在艾青读书的书屋留影

http://s5/bmiddle/001ViO9Czy7ctVWI4GEc4&690                         艾青故居上二楼的楼梯

http://s4/mw690/001ViO9Czy7ctVWN0Mbe3&690鲁守华在艾青故居二楼留影

http://s15/mw690/001ViO9Czy7ctVWRxca8e&690鲁守华在艾青故居二楼留影

http://s14/mw690/001ViO9Czy7ctVWXy0t8d&690艾青和大叶荷的二儿子、二媳妇在老宅留影

http://s9/mw690/001ViO9Czy7ctVX0xZe28&690广场上大叶荷的铜像

http://s15/mw690/001ViO9Czy7ctVX6el0ee&690鲁守华在大叶荷的铜像前留影

http://s3/mw690/001ViO9Czy7ctVXaeWKf2&690鲁守华在艾青家族后代蒋壮家,右为蒋壮的爸爸

http://s6/mw690/001ViO9Czy7ctVXebtja5&690在一位正在田地里劳作的蒋家老农为我们指示了大叶荷坟地的方向

http://s14/mw690/001ViO9Czy7ctVXhtHD4d&690
我们来到庄重肃穆的大叶荷墓地,此刻,空气似乎凝固了,草木中的虫子停止了啼鸣,大叶荷墓地四周一片寂静,我仿佛听到了黄土下大叶荷舒心的鼾声……

http://s5/mw690/001ViO9Czy7ctVXm98g44&690大叶荷的坟墓前竖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艾青的诗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敬你,爱你。”

http://s13/mw690/001ViO9Czy7ctVXpUv26c&690鲁守华瞻仰大叶荷坟墓

http://s1/mw690/001ViO9Czy7ctVXujOE70&690鲁守华瞻仰大叶荷坟墓

http://s4/bmiddle/001ViO9Czy7ctVXAi5B53&690
                          鲁守华在艾青的诗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敬你,爱你”边留影

http://s14/mw690/001ViO9Czy7ctVXFkglcd&690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三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二,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四日  雪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