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691335fcg7b4c1492a30a&690
http://s4/mw690/691335fcg7b4c1476f753&690
让每个孩子的血管里流淌诗意的血液
——访金师附小教育集团总校长徐锦生
鲁守华
徐锦生,现任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总校长、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品德教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实验学校研究会常务理事。他先后荣获浙江省实验学校明星校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千名骨干校长培养对象,金华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浙江省第十二、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浙江省2010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徐锦生校长主持的浙江省普教课题《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省名校长课题《小学生学会心理自助》曾获省政府第一、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重点课题《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多元智能发展》获省科研成果一等奖、省政府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非智力”减负增效的项目学习实践探索》被列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出版个人专著《学校教育科研的实践与思考》、《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并先后主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一线教师与教育科研》《学会心理自助》《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等10余本书。
2010年4月12日,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批准,在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建立“中国童诗博物馆”。2010年,在诗人艾青诞辰100周年之际,经金华市委、市政府批准,金师附小举办“艾青研究会三届十次理事会议暨‘艾青杯’金华市中小学生第四届诗歌大奖赛发布会”,并承办“艾青杯”金华市中小学生第四届诗歌大奖赛。4月14日,中国童诗博物馆开馆暨纪念艾青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金师附小举行,“春苗——中国童诗博物馆”正式揭幕。2011年7月11日,由金师附小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童诗(金华)年会暨小诗人夏令营活动开幕式”在金华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徐锦生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金师附小是一所百年名校,是著名诗人艾青、蒋风、鲁兵、圣野的母校,是童诗的摇篮,在这里每一位教师都拥有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创作了许多优美的童诗。学校创建的首个中国童诗博物馆,如今即将成为一艘远航的巨轮,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里渐行渐远。”
近年来,金师附小在开展童诗活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所诗化校园、诗意生活的特色学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徐锦生校长诗化校园的理念是,“要让每个孩子的血管里流淌起诗意的血液,在诗的美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他的这一理念和身体力行,对于我们搞好童诗教育活动,无疑是有启发和帮助的。
2012年12月8日,老校友、儿童文学家九十多岁的老前辈圣野,在陈发根和我的陪同下来到金华。下午,在金师附小举行了一个小型讨论会,趁讨论会休会后的一个小时,我采访了徐锦生校长。
鲁守华:徐校长,很高兴圣野老师、陈发根老师和我一起来到金师附小,再次与您见面。金师附小是诗歌的摇篮,曾走出艾青、蒋风、鲁兵、圣野等一批享有盛誉的大诗人。请问你们如何利用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通过开展童诗教学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近年来取得哪些成果?
徐锦生:好的。我们创建中国童诗博物馆和开展童诗教育活动,是基于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作为一所学校,有四位世界级的大诗人,我们作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要好好地传承这样一种光荣传统,要挖掘艾青、蒋风、鲁兵、圣野他们身上的文化精髓,充分挖掘四位大诗人身上的诗歌文化,让我们的孩子能好好地向老校友学习,激起他们学诗、诵诗和写诗的热情,进而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现在孩子的童年生活比较缺少童趣,从课堂到课堂,从课文到课文。我们想,除了让孩子们读一点国学外,是不是能让他们从爱诗、诵诗和写诗,过诗意生活的角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真正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有了以上这个想法,具体怎么去操作,怎么去做?我们的作法是搭建四个平台:一是我们当时考虑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创建中国童诗博物馆。在中国童诗博物馆中,我们展出了艾青、蒋风、鲁兵、圣野四位大诗人一些著名的代表作,他们的好多诗是琅琅上口的精品,孩子们读了之后,能激起他们学诗、写诗的兴趣。二是我们觉得,只挖掘四位世界级大诗人的教育资源还不够,要真正激起孩子们学诗、写诗的兴趣,我们要找到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就是我们每个学期都开展诗歌大赛,以赛促学,促使孩子们去写诗、作诗。三是我们鼓励孩子们参加中国童诗年会。现在全国童诗活动的组织有两条线,一条线是雪野先生组织的《中国童诗》年会这一块活动;还有一条线是《少先队辅导员》杂志社组织的中国童诗夏令营。两条线组织的方式不一样,《中国童诗》年会以教学探讨、理论探究为主,再加上童诗夏令营;《少先队辅导员》杂志的童诗夏令营以孩子的活动为主,去年的童诗夏令营在北京举行,今年在西安举行。《少先队辅导员》杂志社的童诗夏令营组织工作做得不错,以西安夏令营为例,它通过挖掘古城西安的文化,以诗的形式写出西安代表性的文化,这样的组织活动确实效果不错。通过这两个载体,金师附小的孩子对学诗、写诗比原来兴趣更浓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童诗推广活动过程中,最热心的是圣野先生——我们的校友,我们非常感激他。有时候圣老经常主动打电话给我,这次圣老本来打算在金华呆一个星期,我们事先已经把圣老来金华活动的计划都安排好了,怎样把这位世界级的诗人在金华的活动组织好,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让圣老以一位著名诗人的身份为孩子们做讲座,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和灵感,这和老师上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前年中国童诗博物馆成立,全体学生都带着纸和笔听圣野爷爷讲座,圣老讲完了,许多孩子当场就写出自己的诗作,圣老从中挑选出10首优秀诗作,以“魁星点明星”的方式进行了童诗的点评活动,这个活动对孩子们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四是我们创办了“青青诗网”,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收集全国小朋友的诗作到中国童诗博物馆。我们现在的理念是,要通过《中国童诗》年会和《少先队辅导员》童诗夏令营这两个不同单位主办的活动,收集一部分中国儿童诗作品,凡是被收集的儿童诗作品,我们都给作者颁发中国童诗博物馆的收藏证书。作为孩子,如果自己的诗作被中国童诗博物馆收藏,他们也会非常自豪和高兴的。我们希望,通过几年或几十年的收藏,让我们的中国童诗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童诗”博物馆。现在,我们的中国童诗博物馆是以四位大诗人为主体,逐步地我们要回归到名副其实的“童诗”博物馆。艾青是世界级大诗人,但从儿童诗的角度,圣老更名副其实。我们作为学校的文化来说,四位大诗人对营造整个校园的诗文化,应该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整个校园除了中国童诗博物馆这样一个载体外,我们还用诗人的诗作配上画,作为墙面的装饰,营造诗意校园氛围,还有比如学校刚砌好的花坛,我准备用孩子们的童诗作品雕刻作为装饰。从中国童诗博物馆到学校诗文化的营造,真正激励孩子们热爱诗的热情,让他们去学诗、诵诗和写诗,让孩子们过上诗意的生活。学校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发展,怎么发展?就是要让孩子们过幸福、完整、阳光、健康的童年,这个童年,应该以诗为载体,让他们过诗意的生活。
鲁守华:2010年4月,你们在全国创办了第一家中国童诗博物馆,请问当时你们创办中国童诗博物馆的初衷是什么?
徐锦生:说起创办中国童诗博物馆的初衷,我们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我们学校当时有一个少先队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要挖掘学校的文化,我们罗列了一些著名的校友,最著名的,并且跟学校文化结合紧密的是诗文化,这是一个想法;第二个想法,就是我刚才讲的,怎么让孩子幸福起来,提高幸福指数。我们认为,让孩子过诗意生活,这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作为在18亩土地上办了49个班级的校园,我们能够拿出280平方建这样一个中国童诗博物馆,确实是下了决心的,我们想以此去激发孩子们学诗、写诗的热情。我们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不惜花费如此大的成本,拿出这么大的面积建中国童诗博物馆,对于一座小学来讲,确实是不容易的。
鲁守华:去年,《中国童诗》第四届年会在金华举行,由金师附小教育集团主办。而且,你们还编排了非常精彩、令人赏心悦目的开幕式节目,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对推动全国各地的童诗教育带来了积极的促进的作用。那么,你们当时是怎么来组织好这样一个活动的,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徐锦生:我们当时组织《中国童诗》第四届年会活动,首先我们在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上提高对这次活动的认识。我们认为,搞这样一个活动是真正促进学校儿童诗教育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好多事情,我们平时在做,但没有这样一个活动来推进它。搞这样的大型活动,从校长到普通老师都有一种紧迫感,能促使老师和学生去学诗、去写诗,为此,我们为会议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我们当时通过讨论,从领导班子到老师,意见都非常一致,共同认识到这次活动对学校全面工作的提升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分工合作,组成各级项目负责的领导班子,有后勤的、有编排节目的,有准备中国童诗博物馆成立诗作创作的,我们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前期准备,特别是后勤这一块的老师很辛苦,他们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都能够考虑到,比如在每个房间里放一些水果,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客人们走进房间,就有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接送车辆考虑周到,分不同的小组、不同的人员去做一些准备,所以,整个会议开下来,没有出什么大的纰漏。
鲁守华:是的,非常成功!
徐锦生:特别是文艺节目的准备,我们老师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准备。
鲁守华:我在网上看到你们还专门发了一个计划,谁谁做什么事情,很详细。
徐锦生:我们老师分工很详细,所以能够做到没有出大的疏漏,比较成功。
鲁守华:应该说是很成功。徐校长,您能否再给我们介绍一下近两年来学校儿童诗社开展活动的情况?让大家了解一下有哪些诗社,这些诗社有什么特色?
徐锦生:我们学校的诗社是根据四位大诗人的名字命名的,有艾青诗社、蒋风诗社、鲁兵诗社、圣野诗社,这些诗社活动我们通过每星期三下午的社团活动,作为尖子生的培养,这是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的;第二个是班级诗社,对儿童诗比较爱好的老师,组织了自己的班级诗社。通过班级诗社和以四位大诗人命名的学校诗社,大家结集出了一些诗集、诗报和班刊、班报,这些班刊、班报,比如三(6)班的《小贝壳》,四(7)班的《笋芽儿》,他们以此激励孩子们学诗、写诗的兴趣。这些彩报和诗刊编辑出来后,非常漂亮,效果很好,家长也很支持,因为学校是没有这个经费的,都是家长自己出钱做的。
鲁守华:我看到一些彩色诗报和诗集都出得非常好,比如叶爱青副校长为她的两个女儿专门出了一本书,还有《小贝壳》诗文集,都很不错。
徐锦生:是的,我们的一些班级出的诗报和叶爱青副校长为她的两个女儿出的书、《小贝壳》、《笋芽儿》等确实不错,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开展诗教活动取得的成果。最近,叶校长刚在班里将班报、班刊做了展览,有关儿童诗的内容,一集接一集出来,我看了之后很感动。现在学生才四年级,学生的作品如此丰盛,真是出乎意料。这也是因为孩子们的爱好,对儿童诗的爱好让他们去不断地写,不断地出作品集。这样,在班级里作为一种普及,在学校社团作为一种提高,分两个层次来抓,真正的尖子生,有爱好和特长的继续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两个层次齐头并进,让孩子们写出来的诗有一个发表和展示的平台。
鲁守华:童诗活动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金师附小接下来在童诗活动的推广方面,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打算?
徐锦生:我想一个是以中国童诗博物馆作为载体,全面收集全国各地优秀的儿童诗作品,丰富我们童诗博物馆的内涵。第二,以参加两个活动为载体,一个《中国童诗》年会,一个《少先队辅导员》杂志中国童诗夏令营,以此引导和激励孩子们参加童诗活动,孩子参加活动后,有机会同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开展交流,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并且这两个活动都有颁奖仪式,对一部分优秀的孩子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对那些写得比较一般的孩子,也是一种激励,他们会想,我也要写得好一点,争取下一个活动能够获奖。第三,进一步完善校园的诗文化建设,真正让儿童沉浸在诗文化的海洋里,通过多读、多写,从而达到不会写诗也会吟
,让孩子过上诗意生活。
鲁守华:有句话说,车要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想中国童诗博物馆、金师附小的诗教活动能搞得好,这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是分不开的,对于像您这样一位热情关注、关心童诗发展的校长,我们表示十分的敬佩。刚才对您进行的采访,我们了解了很多金师附小开展童诗活动的情况,我想你们开展诗教活动的体会和经验,对其他学校会有启发,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谢谢您!
徐锦生:应该谢谢你!上次鲁老师的博客发表我们学校的诗教活动信息,全校老师看了都很感动,我们叶校长说,学校童诗爱好们者都打开你的博客浏览。我们接下去“青青诗网”的工作还会不断完善,我们聘请了一位这方面有特长的家长,他正在帮助我们完善这个网站,完善之后,我们的诗网会有更好的浏览量,通过网站的交流,能够吸收一批优秀的儿童诗,进入中国童诗博物馆的收藏。
鲁守华:谢谢!谢谢你们来浏览我的博客!其实我的博客是和圣野老师两个人一起办的,圣野老师为童诗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的博客里的许多内容,都是根据圣野老师的建议编写的,他还亲自写了许多诗文和题词,鼓励诗教推广老师和儿童诗人,尤其是对小朋友给予了更多的关心,而我只是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如果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对大家有些启发和帮助,这些应归功于圣野老师,归功于广大诗教推广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博客这个窗口和其他活动的推广,使各地的童诗活动蓬勃发展。
徐锦生:非常感谢你!我们在挖掘四位大诗人的诗文化教育内涵,你在帮助挖掘金师附小的儿童诗教育内涵。
鲁守华: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为金师附小诗化教育作一点小小的贡献。
徐锦生:对你所做的一切,我们非常感动。
(金师附小杨轶闳 整理)
http://s6/mw690/691335fcgd0f8ce730de5&690
徐锦生校长在办公室里
http://s11/mw690/691335fcgd0f8cf3e6d7a&690
徐锦生校长在办公室里
http://s16/bmiddle/691335fcgd0f8d01e278f&690
在徐锦生校长办公室里合影
http://s5/bmiddle/691335fcgd0f8d10a5c94&690
在徐锦生校长办公室里合影
http://s2/mw690/691335fcgd0f8d232c581&690
与徐锦生在校长办公室合影
陈发根/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