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二)整理和复习
(2010-06-25 21:12: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用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45句口诀更加熟悉,并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个除法算式。
2、正确、熟悉地使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进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学会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体会从部分到整体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应用
口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4、熟记乘法口诀。
(二)课堂作业
1、每个小组发一套口算卡片。要求学生把这些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排。(只要按规律排就可以)。
2、教材第63页“整理与复习”的第2题。
3、请在
8×
63÷
81÷
4、直接写出得数。
63÷9×5=
8×3÷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使学生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4、使学生体会教学就我们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1、提高表内乘、除法运算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三、教学资源应用
口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熟记乘法口诀。
2、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出得数。
3、抢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4、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2、3题。
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4、5、6、7题。
3、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的第8、9题。
10、共有36瓶矿泉水。
(1)如果每组发8瓶,4个组共发多少瓶?
(3)如果每组发6瓶,又能发给几个组?
(4)二(1)班有5个组,每组有8人。如果每人喝一瓶矿泉水,那么,还差几瓶?
(5)二(1)班有7个组,平均每组发几瓶?还剩几瓶?(学生能口答出来就可以了)
11、你能在3分钟内完成下面各题吗?
6×7=
4×8=
7×8=
教学反思:
由于本单元3个知识点(用7、8、9的口诀求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乘除两步解决问题)比较简单。同时表内除法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此时已学完了表内除法的知识,就像表内乘法一样最后的复习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因此我想复习整理时应让学生整理所有的表内除法算式,让学生对表内除法算式有一个整体感知,较好地探究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一些简单规律,为以后学习除法知识以及商不变性质做好铺垫。因此我让学生进行了2个方面的整理:1.整理所有的表内除法算式。2.整理二、四单元中除法的一些知识。
2个方面的整理中我放大了第一种整理,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反馈中学生呈现了3种整理方法:按口诀表整理、按商相同整理、按除数相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学生完成的质量参差不齐,但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了整理的一些经验,为后续的复习与整理做好了准备。在学生整理完算式后,我再通过让学生说说“看到一个除法算式,你能想到哪些数学知识?”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回忆、搜索相关的知识储备,较好地整理与复习了表内除法中意义、用口诀求商、倍的知识、以及除法算式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些知识点。
在分层练习中我通过学生独立完成5道习题来达成复习课的另外两个教学目标:查漏补缺、提升思维。在平时的练习中我发现本单元学生错误较多或者说掌握不够好的知识主要有1.由于知识的负迁移,当口算中出现加、减、乘的运算,而且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学生很容易用除法计算。2.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混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类题目。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口算中设计了如9×3、8×4、64-8、54+6这样的题目,在填一填中设计了3组对比题,进一步区分两种题的不同含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