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雨之后见阳光
风雨之后见阳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98
  • 关注人气: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若干比赛的分析

(2010-07-30 13:03:32)
标签:

希望杯

参赛人数

希望之星

含金量

视星等

上海市

分类: 比赛

影响比赛含金量的因素中我已经说了比赛的含金量由哪些因素决定、哪些因素反映,本文中我将对我知道的一些比赛进行具体分析。

分析每个比赛,凡是全国性的比赛,列举一年的参赛人数,并用恒星的知识加以类比,列出该比赛所表示的恒星离开地球的距离以及视星等(文科比赛和理科比赛分别计算)。所有的比赛,我都会用数字表示我估计的含金量(不同比赛间的含金量采用的标准相同)。

对于上海市的高考加分项目,我也会加以说明。

一、文科比赛

此处所说的文科比赛,均指英语比赛。我将对四个英语比赛进行分析,其中有两个是全国性的,两个是上海市的。

相对而言,上海市的英语比赛含金量更高,因为两个全国性的英语比赛都不是高考加分项目,两个上海市的英语比赛都是高考加分项目。

1、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

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前身是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和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这两个比赛于2010年合并。我分析的是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虽然我没有参加过该比赛,我以后也不会参加,但是我依然可以根据我所知道的信息对该比赛进行分析。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包括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和行业组,即各年龄层次的人都可以参加。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年为2009年,达到115万。2010年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参赛人数为150万。2008年仅50万不到,之前每年参赛人数更少。以2010年参赛人数分析,距离1光年,视星等+5。

含金量:小学阶段50,初中阶段20,高中阶段5,大学阶段1。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有过几次变革,2006年到2008年以“迎奥运”为主题,并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总决赛中采用淘汰制。最近几年的情况是,每年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星光奖10名,还有若干单项奖,奖品颇为丰厚。既然奖品如此丰厚,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含金量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参赛人数的不同说法就有矛盾。一种说法是,2009年参赛人数超过110万,为人数最多的一届。另一种说法是,到2009年,参赛总人数超过3000万人。这两种说法明显矛盾,即使每年参赛人数都达到110万而且没有重复参赛,10年也只有1100万人参赛,更何况,2008年及之前每年参赛人数都不到50万,再加上有很多选手重复参赛,参赛总人数就更少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组委会很喜欢吹牛,而且水平根本不高,很容易被看穿。

我感觉,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组委会对于每年的参赛人数感到非常骄傲。2009年参赛人数超过110万,就自以为人数已经很多。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参赛人数根本不值得大赛组委会沾沾自喜。我下面所说的一些比赛,有的参赛选手的年龄范围比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参赛选手的年龄范围小,参赛人数都超过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可以说,在标准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即参赛选手的年龄范围相同),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是本文中我所说的几个全国性比赛中参赛人数最少的。

据我了解,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是一个盈利性质的比赛。所以,比赛不公平现象非常严重。如果说全国预选赛包括笔试、命题演讲外加即兴演讲,比较客观地考核了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程度,那么,全国总决赛就不是单纯的英语比赛了,而是比赛形式的英语娱乐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追求收视率而选择晋级选手,因此选手是否晋级已不完全由该选手的表现如何,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手的长相等非比赛因素。所以,全国总决赛中不公平就是司空见惯。更有甚者,在省级的比赛中就已经有令人发指的黑幕。

说到追求收视率,我还要说一说“泪水”。我知道的所有比赛中,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是泪水最多的比赛,别的比赛虽然也有淘汰,也是多数选手得不了奖,但是根本没有那么多泪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别的比赛中,多数选手都能做到坦然面对结果,而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的选手一般也能做到这点,但是主持人却还要在赛场上挖苦选手,把选手逼出眼泪,这样做就是为了追求收视率。由此可见,所谓的“泪水”就是大赛组委会追求收视率的手段,说得难听点,这是在折磨选手以满足大赛商业化需求。

此外,节目中过分强调选手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此,我的观点是,选手相处的确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不是唯一的方法。平时上学,和同学相处,不是与此一样吗?此外,平时和同学相处也不可避免会遇到一点矛盾和不愉快的事情,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选手难道就一定合得来吗?他们也可能合不来,也可能发生某些让大家都不愉快的事情。所以,我对大赛组委会过分强调选手建立深厚的友谊不敢苟同,大赛组委会的这种做法说得好听点是矫揉造作,说得难听点是哗众取宠。

这个比赛有那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大赛组委会居然还认为这个比赛非常完美。风雨之后见阳光曰:此言谬矣!世事无完美者。言完美者,不思进取也。微软者,十奖得九,犹且反思所以不得剩余一奖;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者,其下微软远矣,犹且自以为无需改进。是故优益优,劣益劣。

大赛组委会认为比赛很完美,只能说明他们太“阳光”了。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预选赛的笔试难度极大,小学组的笔试难度达到高中水平,大学组的笔试难度达到托业水平。大赛组委会似乎认为难度这么大,就能体现出这个比赛是多么好。其实,这个比赛黑幕如此多,比赛难度再大也没有意义了。

以上说的是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本身的问题,我再从另外的角度说明该比赛含金量不高。一个比赛,如果是教育部批准的,而且含金量高,一些好的学校一定会组织学生参加。我参加过的所有英语比赛都是通过学校报名的,我在学校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报名。我的小学是英语特色学校,我的初中是非常重视英语的,我的高中是市重点中学,按理说,如果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含金量高,这几所学校是没有理由不组织学生参加该比赛的。但事实是,这几所学校里的老师根本没有和我们提起过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这就可以说明这个比赛含金量是极低的。

在很多地区,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但是在上海,我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认为,老师要求学生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目的是希望学生得奖,为学校做宣传,而上海相对比较开放,老师对各种比赛也比较了解,知道哪些比赛好,哪些比赛不好,一般不会要求学生参加含金量不高的比赛。

有一位选手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参加了小学组和初中组的比赛,这位选手来自深圳,2008年她的赛区在深圳,2009年她的赛区转到了上海,她为什么要转赛区,我不得而知,我认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她认为在上海晋级容易。如果是这个原因,我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在上海,真正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是不屑于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即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在上海的老师和学生眼中并没有多少含金量。

综上所述,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仅有的好处是上电视和锻炼英语。如果是想凭借在比赛中得的奖在升学道路中获得便利,那么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就毫无意义,而参加我下面将要说的NE**S则更合适。我认为,参加NE**S如果能进入总决赛,也能有机会锻炼英语,具体在下文阐述。

如果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能做到“以人为本”,即在各方面为选手着想,而且在各环节都不存在黑幕,那么该比赛将是一个很好的比赛,其含金量也会高。但是这是做不到的,所以这个比赛就不权威,含金量也低。

今年,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我认为,这只是换汤不换药,并不能改变该比赛盈利的性质。

2、NE**S系列

NE**S系列包括三个比赛: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NECPS)、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

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参赛人数:2008年98万,2009年700万,2010年800万。以2010年参赛人数分析,距离1.7光年,视星等-2。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参赛人数每年400万以上,距离3光年,视星等+1。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参赛人数每年100万,距离8光年,视星等+5。

NE**S参赛人数总计每年1200万以上,距离1光年,视星等-6。

含金量: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200,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中阶段100,高中阶段80,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0。

NE**S的得奖比例按人数计算,决赛中获得一等奖者有机会在暑假参加总决赛。

和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相比,NE**S要公平得多,含金量也更高。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是我参加的首个全国性英语比赛。我到高中才知道此比赛,并开始参加。2008年,我参加高一年级组的比赛,在初赛中就遭到淘汰。2009年,我参加高二年级组的比赛,顺利进入决赛,并获得三等奖,我对于这一结果还是感到一点遗憾,因为我只要再高0.5分即可获得二等奖,尽管如此,获得三等奖已经是成功。2010年,只要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我一定还会参加。

点燃奥赛激情 传递求知梦想中有这样一段:2009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组委会于初赛前一天(11月14日)下午四时许接到某省组委会电话,称该省所辖一地级市由于特殊原因调整增加了初赛参赛人数,为了确保该市近万名学生能够如期参加初赛,全国竞赛组委会主要负责人当机立断,责承发行部门负责人带题飞赴该省,由于该地市无机场,且相临城市机场因时间已晚无航班,只得飞赴该省一较远机场,于当天晚上10点到达,此后,借助天仁报业集团驻该市办事处的帮忙,包专车将试题于初赛当日早上6点及时送达该市,确保了上午9点竞赛初赛的如期举行。全国竞赛负责人称,虽然耗费了较大财力、人力,但只要能确保学生们正常参赛,不让他们及他们的老师、家长失望,这样做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组委会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他们为了确保比赛顺利举行,能及时将试题送至比赛地点。据我所知,除了NE**S,这一点只有五大联赛可以做到。

NE**S的试卷采取全彩印刷,装帧精美,其丰富的内涵和精心的美术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视觉效果下取得好成绩。除了NE**S,我还没有看到其它比赛的试卷是彩色印刷的。可见NE**S组委会工作非常人性化。

NE**S分初赛、决赛、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初赛按学生报名所在地就近划片参赛,由全国统一命题,包括笔试和听力两部分;决赛以赛区为单位统一组织、集中进行,由全国统一命题,包括笔试和听力,并增设口语测试,作为决赛附加分,具备条件的地区可统一组织口语测试;全国总决赛暨夏令营活动于次年的暑期在全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考察选定的城市进行,凡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并在决赛中获全国一等奖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在决赛中获全国特等奖的学生均可向全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申请参加。在全国总决赛暨夏令营活动期间,将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赛事和活动。

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总决赛暨夏令营期间举办的赛事和活动:全国小学生英语故事大赛、全国小学生英语短剧大赛、全国小学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优秀小学生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总决赛暨夏令营期间举办的赛事和活动: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中学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优秀中学生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全国总决赛暨夏令营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将有机会参加在英国举行的国际中学生英语夏令营。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总决赛暨夏令营期间举办的赛事和活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优秀大学生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体活动和游览观光文化考察等。

对于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的概述如下:从初赛的“海选”,到决赛的激烈角逐,再到全国总决赛的正面交锋,到最后与各国中学生间的比拼。这是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所望尘莫及的,因为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最多只到全国总决赛的正面交锋,而没有各国学生的交流。

总而言之,NE**S获得了各地各级英语教研部门、各地教研员和参赛师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参加过两次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赛试题最后都有参赛学生调查问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虽然获得了高度评价,但是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组委会依然在追求不断进步。我相信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组委会也是如此。的确,只有这样,比赛才能越办越好。

以上是对NE**S的好的方面的评价。平心而论,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完美的,NE**S虽然获得高度评价,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我参加过两次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感觉无论是初赛还是决赛,试题难度明显偏低,只有翻译、智力、写作几大题可以拉开差距。可能是因为我在上海,而上海的英语教学水平比多数地区高,全国竞赛组委会要照顾到英语教学水平低的地区,所以试题难度较低。但是我认为,既然是比赛,就应该具有选拔性质。愿意参加此比赛的学生都是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所以试题要有一定难度,这样才能有区分度。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也是如此,要增加试题难度,使之有区分度。

此外,我建议在全国总决赛暨夏令营中也增加笔试环节,总决赛中的笔试难度应该明显提高,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总决赛笔试应达到初中、高中水平,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总决赛初中组笔试应该达到高中、大学水平,高中组笔试应该达到大学、托业水平,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总决赛笔试应该达到托业水平。

试题难度偏低是我目前看到的NE**S唯一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只要试题难度恰当,NE**S就可以说是近乎完美。

3、上海市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

含金量:初中阶段600,高中阶段500。

上海市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分初中低年级组、初中高年级组和高中组。该竞赛分初赛、复赛、决赛。进入复赛,可能不得奖,也可能获得三等奖或二等奖;进入决赛,则至少是二等奖。只有进入决赛者才可能获得一等奖。

高中组每年一等奖6人,一等奖中的高三学生高考加10分。

4、“上外杯”上海市高三英语竞赛

含金量:600。

上外杯是上海市含金量最高的英语比赛。每个学校有名额限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

每年一等奖15人,一等奖中的高三学生高考加10分。

二、理科比赛

此处所说的理科比赛,均指数学比赛。我将对五个数学比赛进行分析,其中有两个是全国性的,三个是上海市的。

总体而言,理科比赛的含金量比文科比赛的含金量高,因为理科比赛相对较为正规,不确定性因素较少。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的比赛要具体分析。

5、“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参赛人数:最近几年每年150万—160万,距离2光年,视星等+4。

含金量:小学阶段100,初中阶段40,高中阶段10。

希望杯的评奖按比例计算。小学参赛人数的四分之一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选手将有不少于五分之一的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被授予金、银、铜奖牌;中学参赛人数的五分之一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选手将有不少于六分之一的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被授予金、银、铜奖牌。一、二、三等奖的人数比为1:3:100,一、二等奖获得者统称“希望之星”。

希望杯的难度并不大,和大多数数学比赛相比,希望杯属于比较简单的。当然,比希望杯简单的数学比赛也有。

希望杯是我参加时间最长(7年)、次数最多(6次)的比赛。然而,这也恰恰是一个含金量极低的比赛。只有小学阶段的希望杯奖项含金量相对较高,能在小学升初中时起到作用,而初中阶段的希望杯奖项就不被看重,高中阶段的希望杯奖项含金量就更低了。

我在希望之旅中已经说了希望杯的黑幕,最严重的是不参加比赛,花钱买奖。我看过2010年的《数理天地》,其中有2009年希望杯高一和高二的一、二等奖获奖名单,广东省(包括深圳市)的获奖人数是最多的。考虑到广东省经济高度发达,以及其它可能存在的原因,我认为这么多人获奖不是偶然的。

希望杯是我参加过的理科比赛中最不正规、含金量最低的比赛,是我参加过的所有比赛中最不正规、含金量最低的比赛,是我知道的理科比赛中最不正规、含金量最低的比赛,但不是我知道的所有比赛中最不正规、含金量最低的比赛(我知道的所有比赛中最不正规、含金量最低的比赛,在文章一开始就说了)。

尽管希望杯含金量极低,而且黑幕这么多,我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参加希望杯比赛。有人说,我是想在黑幕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二等奖甚至一等奖,成为“希望之星”,这反映了我想要成为真正王者的决心。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我没有实力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而且即使我获得了这样的奖项,成为真正的王者,我这是在证明给谁看?希望杯的奖项没有谁会看重,所以我成为希望杯的王者也没有意义。其实,我参加希望杯的目的就是为了练兵,这对我参加其它数学比赛是有好处的。

今年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希望杯,我的赛程已经结束。其实,在我心中,希望杯早已成为了绝望杯。

6、“TI杯”上海市高二数学竞赛

含金量:400。

TI杯和我参加过的多数比赛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每所学校都有名额限制,一所学校最多不超过10人。

很多比赛我都是多次参加,但是我只在今年参加了一次TI杯,以后我也不可能再参加。

TI杯难度并不大,是我参加过的数学比赛中最简单的,当然要比希望杯简单。然而从含金量看,TI杯的含金量要比希望杯高得多。但是,TI杯是靠计算器编程计算的,而且是面向高二学生的比赛,高三学生都不参加,所以不是高考加分项目。尽管如此,获得TI杯二等奖或一等奖,在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时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

7、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含金量:初中阶段200,高中阶段800。

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分初中组和高中组。初中组的比赛含金量相对较低,升学时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但是高中组的比赛含金量要高得多。高中组每年一等奖6人,一等奖中的高三学生高考加10分。

8、“新知杯”上海市高三数学竞赛

含金量:1000。

新知杯是高中阶段上海市的数学比赛中含金量最高的,其难度也不低。

每年一等奖15人,一等奖中的高三学生高考加10分。

9、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参赛人数:每年70万,距离8光年,视星等+6。

含金量:2000。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门学科有全国联赛,统称五大联赛。五大联赛中,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含金量是最高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也是我参加过的所有比赛中含金量最高的。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得奖人数也是我知道的比赛中较多的,每年上海赛区一等奖50人左右。上海赛区一等奖前15名中的高三学生,高考加20分。

其实,能获得上海赛区一等奖前15名,也不需要20分的加分。只要获得上海赛区一等奖,就是全上海市前50名左右,去上海的任何一所大学参加自主招生,被录取是必然的。

今年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值又有所调整,但时间不变。一试包括8道填空题和3道解答题,填空题每题8分,解答题为16分、20分、20分,满分120分。二试包括4道解答题,其中平面几何、代数每题40分,数论、组合每题50分,满分180分。

 

[注释]

①“阳光”的含义,请见“阳光”新解

②五大联赛,具体见最后一部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