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者仁心,德高者望重--徐志信大夫玉树之行

(2010-11-09 11:00:55)
标签:

徐大夫

玉树

徐志信

高原反应

北京和睦家医院

分类: 和睦家公益

医者仁心, 德高者望重

---------记徐志信大夫

      白发银丝满双鬓,

     悬壶济世暖人心,

     情系玉树终不悔,

     医者仁心徐志信。     

 

生死曾系于一线,  却悬壶以济世人

     此行玉树,他,已经59岁;他,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哪怕只有13天,作为志愿者也要去;他曾在美工作生活过近20年;他说:一定要为灾区的人们尽一点微博之力,能治一个算一个,因为他是一名医者。是的,他非常清楚人在海拔4800米会经历怎样的高原反应,尽管他已经服用“红景天”多日,然而严重的高原反应,肺水肿以及严重颅内水肿还是降临到他的身上,命悬一线;他就是和睦家医院的儿科医生徐志信。

 

    2010年9月14日上午10时,徐志信大夫乘飞机抵达玉树,一下飞机,他几乎晕倒在机场。来接机的志愿者赶紧把徐大夫扶到机场卫生站吸氧。晚上徐大夫一行人终于到了目的地,这里地处玉树腹地,海拔4800多米。这个医疗点上已经59天没有医生了,徐大夫在来之前就已经了解了这里的情况,知道此行一定会异常艰苦。但是还有很多事他远远没有料到。当地的一名藏族老师接待了他,就这样他有了两个助手,看病时他们可以为徐大夫当翻译。稍加安顿,尽管许大夫仍感不适,但是他已经迫不及待等到第二天一早为大家看病服务了。

 

     9月15日清早徐大夫来到了医疗救助点,一个用布搭建的简易帐篷。不一会,外面已经有很老乡在外排队,大多数是老人和妇女。照片里可以看到徐大夫表情凝重,一方面是自己一直头晕,有高原反应;一方面是看到玉树藏民缺医少药感到沉重。这一天他都顾不上喝水,希望尽可能多的看些病人。

 

http://s12/middle/691232eft94960045356b&690徐大夫为藏民问诊

 http://s13/middle/691232eft75423346785c&690

 

看病拿药都是自己来,9月的玉树已经很冷了,徐志信大夫身着棉大衣

 

http://s2/middle/691232eft75423355b381&690

徐大夫就住在这样的简易帐篷中

 

 

http://s3/middle/691232eft7542335bd502&690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做饭,就餐

    9月16日,徐大夫感觉似乎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但事实上他很清楚:他的间歇性头痛已经变成了持续头痛,按照专家的说法,徐大夫的颅内已经开始出血了。时间到了9月21日,徐大夫为了避免大家的担心,一直说自己没事,为了多一点时间给病人,他一直坚持到下午才躺在床上,这次躺下去,徐大夫几乎进入了昏迷状态,大家感到事态严重,当地一名志愿者求松校长,立刻组织大家把徐大夫从玉树县医院送到州医院,徐大夫的情况越来越危急,这位求松校长辗转把徐大夫送到西宁,最后转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徐大夫仍然处于昏迷状态,神志不清。CT显示脑出血。

   

    9月24日,徐大夫已经严重神志不清,左手与左腿基本处于失控的状态;25日凌晨进行了开颅手术,住进了ICU。此时,徐大夫体重已经轻了20斤,对于一个本来身体就很消瘦的人来说,他的面容已如枯槁,似乎只剩下皮包着骨头。所幸手术很成功,徐大夫死里逃生。

 

死里逃生,众人牵挂,天佑德高之人

    得知徐大夫的消息,和睦家医疗董事长李碧菁、北京和睦家医院盘仲莹院长当即委派和睦家工作人员前往探望;恰逢国庆,杨春荣,这个热情的姑娘本来请了年假,准备回老家探望父母,得知徐大夫的情况后,10月2日也自发赶到了西安,参与到对徐大夫护理当中,直到自己的假期结束。有更多的和睦家的同事通过各种方式问候徐大夫。

 

   终于病情不断好转,徐大夫由最初的不能自理到慢慢的可以下地行走;从言语不清,说话困难到有清醒的思维。10月15日清晨,徐大夫终于乘火车回到的北京,住进北京和睦家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躺在病榻的徐大夫,头部右侧深陷,声音嘶哑,“很遗憾不能在玉树再多呆些天,那里的条件很艰苦,现在天气已经很冷了,他们还住在单薄的帐篷里,希望多一点的人关注玉树;我曾经去过美国的印第安保留地,那么先进的国家,印第安地区的医疗状况仍然是非常落后的。西藏的情况也是如此,玉树贫穷地区的卫生医疗的条件要落后三十年,希望更多的医生能够到那里帮助他们”。

    病榻边摆满了慰问的鲜花和一张张寄满问候的卡片,一个个真挚的问候向徐大夫表达着由衷的敬意。徐志信大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高端医疗机构的医生不只为高端人群服务,严重的高原反应,命悬一线,却依然悬壶以济世人,天佑德高之人,祝愿徐大夫早日康复。

附:

徐志信医生,男,医学博士

儿科医生

1982年毕业于中国贵阳医学院获得医学士学位,1985年在浙江医科大学获得病毒免疫学硕士学位。1986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攻读新生儿学博士,198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儿科系进行博士课题实验研究,1989年获得中美联合培养新生儿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围产医学博士后研究。1998年加入耶鲁大学医学院桥港医院儿科住院医生的专业培训,圆满完成训练及考试获得美国儿科学会专家委员会认证。
徐医生在美国及中国有二十多年临床生涯中积累了儿科专业丰富的临床经验,很好地兼收并蓄及柔和了中西医学界的精华和特色。对新生儿期到青春期少年儿童的保健、婴幼儿营养及儿科各种常见病都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擅长诊断与治疗小儿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还对少年儿童心理保健有资深的研究。他曾在美国的生理学杂志、生化生理文献和中国的医科学报上面发表十多篇论文。

徐医生曾经是美国儿科学会,中美医师联合会,中华儿科医学会,中华围产期医学会的会员。他具有高级心脏生命支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的资格认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