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一英里going the extra mile--盘仲莹院长工作随笔4
(2010-10-25 14:04:36)
标签:
美国从优秀到卓越和睦家首都机场住院床位健康 |
分类: 院长随笔 |
10月21日 阴
晚上学习时读到一则小故事,关于如何通过激励和认可,让员工为客户服务时才能做到:“多走一英里”。例如一个修车店的值班经理常给员工写便条,当他们长途跋涉帮助车辆损坏的客户;或者在午夜赶在客户从国外旅行回来时,将修好的车送到客户手中;有的员工主动调班以便自己的同事能够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等等。
我们医院也不乏“多走一英里”的例子。前几天客服部的Raymond Guo 和Angela Yan 遇到一个送到首都机场专运来的急诊病人,当时他身无分文,钱包里只有一张回美国的电子客票。他们不但为他提供了免费食物,待他病情稳定后,还自己掏了100元,帮他支付去机场的出租车费。
这周我们的住院床位非常紧张,夜班的医护人员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夜班护士李朝琴接到急诊通知,转来一个需要住院的病人,但是当时护士人手有限,几个护士休假回家探亲无法过来加班。凌晨2点张异凡的电话响起,她毫无怨言火速赶到医院,白天已经上过一个班的她一直工作到天亮,直到其他的白班护士上岗才离开医院。我曾经听到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个住院病人,非常想吃一个特定口味的食物,但是我们医院无法提供,护士通过网络查找到哪里有卖,然后回家的时候专程前往帮病人买了第二天带来,病人感动不已。
Going the extra mail。多走一英里,也许这一英里的距离,却是我们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对于医生,这一英里也许是及时回复病人的咨询电话和邮件,给病人的一个温暖的回访;护士的一英里也许是多一句,您现在还有哪里不舒服,我能为您多做些什么;财务的一英里也许是在报表和数字的背后,多了解他们的含义和对运营的影响,为管理决策提供一个更好的建议;人力资源的一英里也许是在引入人才,保留人才的同时多一点了解员工的心声,主动关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和不断成长。对于我呢,这一英里意味着什么,请和睦家的员工都来告诉我吧
一英里并不遥远,但是能坚持多走一英里的人,必定在工作中总能走在前面,成为榜样的力量。我们一起加油,多走一点,哪怕不是一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