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 |
分类: 点滴成铅 |
同事叶澜怀了二胎后,她三岁的女儿摸着她的肚皮问:“弟弟是怎么进去的?”叶澜笑答:“爸爸种进去的。”小朋友很自然地说:“春天来了,爸爸种的种子发芽了,到秋天弟弟就成熟了。”
两年后这小姑娘开始追问:“爸爸是怎么把我们种进去的”。叶澜便找了一本文字加绘图的儿童性健康教育读本和女儿一起阅读,其间她适当增加了当初怀小丫头时的各种趣事,还不失时机地插播了怀胎十月的艰辛。后来小姑娘搂着妈妈的腰问:还痛不痛,妈妈我太爱你了!
前阵子电视台有一个关于生命奥妙的节目,节目从两性的生理差异讲起,到精卵结合、受精卵的发育,一直到孩子的出生,其中包含了动画画面、真人模拟和纪实视频等。叶澜和已经十岁的女儿一起观看,节目结束后,孩子轻轻地说了句:“生命真伟大!”
语言教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输入假设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输入对学习者而言必须是可理解的,过难会让学习者感到迷惑甚至受挫,过易则可能让其失去兴趣,所以最有效的输入应稍高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如果学习者的水平为N,那么输入的难易度应为N+1。N+1原则体现了对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状态和情感倾向的尊重,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叶澜身为英语教师,深谙此理。如何给孩子讲解两性的生理结构的区别、生命孕育的过程以及怎样保护自己不受性侵犯等,应该视孩子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年龄特点而定。三岁左右的幼儿理解能力有限,简单美好的描述往往足矣,而孩子对生命的起源有自己的诗意阐释更是一种美好,无需过多灌输与纠正。五六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进行简单阅读,亲子时光里的故事、绘本、简单读本都可以达到教育目的。十岁的孩子在理解、表达和思考等方面都已大有提高,除了听家长或老师的科学讲解、阅读系统的性健康教育读本外,让他们观看纪录片或科普节目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无论孩子多大,N都应是其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1则是在此基础上稍微拔高的水平。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需谨防过度输入。若教育的内容程度是N+2、N+3甚至是N+10,远超出孩子能理解或接受的程度,只怕会出现始料未及的结果。让三四年级的孩子观看剖宫产的写实视频,显然属于这种情况。观看血淋淋的剖宫产画面,别说孩子,即使成人也未必能处之泰然。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方式有很多,为何要选择这种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的方式呢?当年汶川大地震后,一位父亲为了教育六岁的女儿,特意让其观看了许多残酷画面,结果小姑娘晚上入睡后常常哭喊“爸爸把我挖出来!”该校的性教育与这位父亲的灾难教育,真有异曲同工之处。
任何教育,都应该尊重孩子的认知和心理,性教育就更应如此。
——
2013年5月15日。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3.1/1305/15/8010018.html
2013年5月16日。湛江晚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N+1原则》标题编辑稍有改动。http://paper.gdzjdaily.com.cn/zjwb/html/2013-05/16/content_12_2.htm
2013年5月30日。淮海晚报。《性教育也要遵循N+1原则》http://szb.hynews.net/hhwb/html/2013-05/30/content_2523989.htm
2013年5月30日。当代健康报。《性教育要遵循N+1原则》http://jkb.e23.cn/html/ddjkb/20130530/ddjkb9916072.html
2013年6月。庐江育儿。http://yuer.hujiang.com/dl/d1671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