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抱婴儿以培养独立性可行吗

(2012-09-04 11:31:34)
标签:

婴儿

怀抱

分类: 轻声一叹

少抱婴儿以培养独立性可行吗
(网络图片。对孩童有大爱的MJ。)

某日,跟一群已抱或即抱婴孩的年轻芳邻聊天,谈到带孩子抱不抱的问题。从前的我太过热心(现在也如此,只是已经学着克制自己),马上发表言论:“抱啊,只要孩子想要你抱,就多抱。跟孩子亲密接触得多,可以让孩子比较有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大有好处呢!”话音未落,便遭到反击:“老是抱你会很累的!而且抱那么多,宝宝习惯了大人的怀抱,就会总要你抱,会很依赖!”言下之意:多抱婴儿,让孩子依赖性强,个性成长有什么好?!

 

当时感觉很无语,可是我总不能扯着人家长篇大论地讲儿童心理学吧?!婴儿,还不是幼儿呢,依赖是必然的。难不成我们得要求他们就此开始独立吗?

 

人和动物不一样。许多动物的幼兽,出生不久即能开始行走并自行进食,而人类的婴孩出生以后不能自力更生的时间非常长,不依赖成人的照顾,根本就无法存活下去。要让这幼弱的孩子好好地成长下去,我们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其需求。婴幼儿需要的,是被保护、被扶助以及快乐的气氛。在婴幼儿所需要的成长环境里面,尤其是孩子刚出生后的几个星期里,最最重要的,是要给婴儿足够的身体接触,让其感受到温情和关爱。如果孩子被迫长时间地独处,或者被冷落太多(事实上,如果受到的刺激过多也会导致一样的结果,比如母亲一直在逗弄孩子不让其好好休息),孩子与世界的关系就会受到损害,从而产生深重的失望和强大的不信任感。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会抗拒世界,拒绝和世界产生紧密联系 —— 用通俗点儿的话来说,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没人可以信赖和依靠,一切最好还是自己来,朋友啊亲人啊什么的,都是不能相信的。

 

这是不是很独立?

 

正常的独立,应该是人成长到一定的年龄之后逐渐培养出来的品质。这种独立,并不排斥他人的帮助,不会拒绝与他人产生联系,更不会认为这个世界冷漠且不可信。如果我们在不恰当的时候培养孩子的“独立”,会有什么结果?一个原该天真可爱的孩子,直接跳过了幼儿的阶段,表现得像个小大人一样,眼神冷静,为人理性,做事独立,这是好事吗?

 

这种忽略幼儿的心理需求而强行培养的“独立”,是基于心理创伤的,他们的心里往往有无法言明的恐惧。如果孩子被父母以这种模式训练下去,孩子早期的心理创伤得不到修复,之后也缺乏正面的经历,心理创伤过多,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怎样呢?

 

由于对爱的渴望早已被泯灭,他们虽然敏感而脆弱,却不轻易相信自己会得到他人的爱;他们会倾向于独来独往,不愿意将内心交付于他人,比较自我中心。对于爱,他们早已死心,长大之后,爱人的能力在他们身上已经所剩无几。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很容易不信任对方,猜忌、怀疑是家常便饭。而一旦自己的自由和独立受到胁迫,他们反应也会十分激烈,在人际交往中要么退避,要么侵略性十足 —— 因为那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熟悉的生存模式,几乎就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底线了啊!

 

每次在街上看到妈妈任由小宝宝在婴儿车里哭泣不休而无动于衷,我多想冲上去把孩子抱起来。妈妈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而妈妈温暖的怀抱,就是幼小婴孩最需要得到满足的渴望,也是孩子正确理解爱、信任和自由的基石啊!




------

本文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书中阐述了四种人格的成因、特点、行为模式和问题所在等。上文引用的内容,出自书中的“分裂人格”部分(不是说分裂人格就是变态,任何一种人格,都是到了极端的程度才成为病态)。本文并非提倡“孩子一定要一直抱着”或者“孩子一哭就得抱起来”,而是为了言明长期冷落孩子、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少抱孩子是十分不可取的。博友若有不同意见可以评论,但我就不再解释了。有兴趣的妈妈可以去找这本书来看,我自己感觉这本书对了解自己或者养育孩子,都十分有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