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婆婆妈妈 |
分类: 修心养性 |
大家常说隔了一层肚皮,婆婆再好也不如妈。这个结论我不好下,因为婆婆向来疼惜后辈,对孩子包容疼爱,对媳妇也不例外。而我和妈妈的关系,在很多年里,浓烟缭绕,如同雾里看花。如果不是近年来开始学习回头看自己的人生,这两年,对妈妈的感受也不会有大的改变。饶是如此,跟婆婆日日相对着住了一个月后,因为跟婆婆相处的融洽,我却一日又一日地越发思念自己的妈妈。我逐渐发现,原来,在面对婆婆和以前面对妈妈的时候,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有很大的差异。
家务上尽量照顾婆婆,却对妈妈依赖。
和婆婆同住的日子里,虽然我上的课多,但是每天下课回来,我都尽量做家务。婆婆准备好饭菜,吃了饭后我肯定去洗碗、收拾餐桌厨房并每天拖地。刚开始的时候,婆婆也会说“我来洗就行了”,但是我总会坚持。尤其是在晚上,因为婆婆之前血脂高,饭后最好散散步,所以我总会催促她跟公公出去走走,嫌弃七楼爬得辛苦就到楼顶走走也是好的,至于洗碗收拾,就由我来做好了。时间久了,婆婆也就习惯了由我来做这些工作。可我在妈妈跟前就不一样了。以前妈妈来小住的时候,饭菜当然也是妈妈做的,我们吃了饭,我要去洗碗,总会被她抢走。即使我已经洗着了,她也会嫌弃我洗得慢,把我轰出厨房去。次数多了,我也就懒得抢了。妈妈在的时候,做家务,我总是可以偷懒的。
在婆婆面前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对妈妈却阴晴全写脸上。
说话做事不经大脑,可以说是以前的我的特点。喜欢笑也喜欢哭,容易高兴也容易难过。有博友说我个性活泼,也有博友说我比较敏感。这都没错。一句话,情绪比较容易波动起伏,所谓性情中人。其实性情中人并不一定是好事。跟婆婆住在一起,有时候跟老公闹不高兴的时候,我还得注意点儿控制自己说的话跟脾气,不想让老人家听了看了担心,更不想让她有什么误会,万一她有人在屋檐下的感觉就不好了。但是在妈妈的面前,我基本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伤心了难过了,总都是一张脸写得清清楚楚。在娘家的时候,跟哥哥大吵一架,也是当着爸妈的面的,哭也好闹也好,一点儿都没想到要控制一下。
对婆婆无心之语一笑而过,但对妈妈却毫不留情。
婆婆跟我说话时都是讲白话,但因为毕竟不完全一样,有时候同样的词汇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给人的感受也有天地之别。有一次我在厨房忙活的时候,婆婆、公公和小姑子原本都在房间里坐着,后来婆婆走到厨房来问我:你在厨房里摸(磨)什么?我心里愣了一下,心想婆婆怎么这样说话呢?便苦笑着说:我摸什么?我在准备做饭啊!后来我问她怎么这样说话呢?问别人“摸”什么,在我们那里是有点难听的话呢。婆婆微笑着说,在她们那里没那意思,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意思的哦?!我也觉得这种区别好玩,于是揣摩去了,心里也一点儿没计较。可是对着妈妈,以前要是妈妈说了什么不合心意的话,自己那个难受啊,心里翻腾啊,就开始委屈起来了。唉,那些过去,一时半会说不出来具体事例,可是我知道,少不了。。。。。。
生活上的细节随婆婆去,但往往要求妈妈按照自己的习惯做事。
和婆婆同住一起,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比如一些小习惯,我往往随她去,也不多说,除非是自己很难受的事情,比如上次说的她把医院带回来的桶放到我的桶里 ---- 就是这事,事后我也后悔:干嘛说呢,说了让她难受啊!大不了我不用那桶就行了啊。厨房里用具的摆放,除非跟健康有很大关系,比如把盛粥的勺子直接跟切肉的砧板放一起,一般的我也不说。她常常几个小盆不分顺序地叠放,把洗肉的放在洗青菜的里面,我也不说不管 ---- 反正青菜也要煮熟的,反正洗肉的盆她说用洗洁精洗过。可是对妈妈,我现在都还记得,多年前,我因她用我削水果的小刀削指甲而大怒,妈妈当时那难过的表情,我至今都还记得。。。。。。
我知道有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比较,想的可能是婆婆跟妈妈对自己的区别,会感叹婆婆总是不如妈妈亲,无论自己怎样,妈妈都还是疼爱自己的妈妈。可是,我原本就不是从小觉得妈妈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如今有了另一个妈妈,觉得跟这个新的妈妈关系融洽,总是遗憾自己从来没有过跟妈妈一起手拉着手快乐地走在美丽夏日里,甚至,以前一直可怜自己没有在妈妈怀中娇憨可爱享受疼爱的记忆。可如今,当我对比在两个妈妈面前的自己,我才看到早已长大成人的自己,其实一直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幼儿,无理甚至无耻地要求妈妈给予自己如同对待婴儿般的包容、接纳和疼爱,却丝毫没有想到,自己早已成年,对待妈妈,不能再那样没有底线地伤害,不肯付出而只求得到。。。
良好的婆媳关系,却让我看到自己在对待妈妈方面的致命不足,这是我的机缘,更是我的幸运。我想,我还很来得及,去好好地疼爱我的妈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