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下课后因为有别的事情要忙,回来得晚。从楼梯口转出来,一眼就看到文文被外婆抱着站在门口。都已经一点多了还在家门外面,肯定是孩子不肯睡午觉了。文文一看到我,马上笑着大喊“姨、姨”,我走近他们身边时,他马上向我扑过来,表示要跟我回家玩。他外婆看我手里还提着一大袋子菜,以为我还没吃午饭,怕文文缠着我,不大愿意让他进我家玩。我笑着说阿姨手里的东西太多了没法抱你,不过你要想进去玩就玩一会儿吧。于是他们便跟我一起进了我家。
文文进了我家,如鱼得水,马上冲到了沙发床前爬上去 -----
因为身体还在恢复中,我现在都不敢坐在电脑桌子前了,用电脑也罢,看书备课也罢,都是把沙发床打开在上面坐着或者躺着,沙发床常常不收起来。文文爬上沙发床后,走到沙发床的另一边,伸手去拿衣帽架上挂着的一个小纸袋子和一个塑料罐娃娃。他外婆有点儿不好意思,笑着说:“这小孩子太牛了,真是太牛了。”她说的“牛”,指的是调皮、好动、犟、不听话。我赶紧帮文文澄清:“那些东西都是他的玩具,他平时来了都玩的。”我说的是实话,那全都是文文来的时候玩的东西,基本就是他的专属玩物,其中有一些还是他从小玩到现在的呢!
因为刚回到家,东西都还没放好,我走来走去地放大书包、蔬菜、水果等。外婆时不时说几句“你这么这么牛啊”、“文文我们回去睡觉了吧”之类的话,而文文坐在沙发床上玩耍,不断地抬头看看我,发出“呵呵”的笑声。看着文文,我微笑地说:“你想要阿姨陪着你是吧?”文文发音不准地笑着说了一声“系”。我乐呵呵地靠在他身边坐下来:“那好吧,那阿姨就坐着陪你哦。”文文抬着头看着我笑笑,继续玩他的玩具。
其实,在家人口中“太牛了”的文文,在我家的时候,绝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得很乖。他活泼好动,但并不是让人头疼地顽皮捣蛋。甚至,他经常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床上玩自己的东西,只时不时抬头笑着看看在用电脑看资料的我,而我,只需要在忙自己的事的同时,时不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小后背,或者对他笑一笑、跟他说一两句话,就可以了
----- 但得有一个前提:我就坐在他身边。
前几天的一个傍晚,一女友带着女儿紫紫来我家玩,刚好文文那时候也进来了。两个小朋友有伴玩,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可那天,由于老公工作上有事情要跟我商量,而且比较紧急,下班后打电话跟我谈,那时刚好两个小朋友都在。女友很疼爱孩子,她自然很注意紫紫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以“牛”闻名的文文就在旁边。那个晚上,文文的表现,基本就是个大闹天宫的混世魔王!当时我的沙发床没有打开,电脑就放在沙发上。他差点儿把电脑打翻,拿起沙发上的记事本扔在地上,把小椅子推倒翻过来,把折叠小桌子扛起想扔一边,更不用提对紫紫的推搡了。。。我心里很清楚文文表现反常的原因,但由于老公的事情比较紧急,我只能看着文文到处折腾。
文文容易兴奋、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外向活泼,但这并非他大闹天宫的原因,否则平时他待在我身边时不会是另一副模样。无论是什么个性的孩子,都需要大人给予关注。小孩子会说话以后,常常会对妈妈说“妈妈你看着我”,只是文文还小,他不懂得这样提出要求。孩子虽然小,但对于待在某个人的身边给他带来怎样的感觉,他是很清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场,而处于不同人的能量场里自己会有不同的感受,处于同一个人不同时候的能量场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还我本来面目》一书,由美国两位博士所著)。当我陪在文文身边的时候,即使我在看自己的资料,但只要我的手搂着他、时不时地看看他对着他笑对他说话,他便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疼爱。可是那天晚上我跟老公在电话里谈事情,虽然我就站在离文文不到两米的地方、他的一举一动我也都看着,但我的心全都在老公身上,文文感觉得到这一点,缺乏足够的关注,就会不断地出现不良行为,以吸引我的注意力。
孩子得到的关注越不足,越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以引起大人的注意。而大人如果“中计”,去训斥或者胖揍孩子的话,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于是好动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顽皮、越来越难以管教。遇到这种情况,比较适宜冷处理,不动声色,而在别的时间里、尤其是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给予他更多关注,这样孩子由于得到的关注逐渐增多,不再需要以不良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表现自然会逐渐转变。
----
2012年12月6日,《淮海晚报》。
好动的孩子为何越来越难管教
下课后回来,看到邻居一岁半的文文由外婆抱着站在门口。文文一看到我,马上笑着大喊“姨”,扑过来要我抱他回家玩。我笑着说阿姨手里的东西太多了没法抱你,不过你想进去玩就玩会儿吧。于是他们便跟我一起进了我家。
文文进了我家,马上冲过去爬上沙发床,走到床的另一边,伸手拿衣帽架上挂着的娃娃塑料罐。他外婆不好意思地笑着,不断地说:“这孩子太牛了。”
“牛”,是调皮、好动、犟、不听话。我赶紧帮文文澄清:“那些都是他的玩具,平时来了他都玩的。”
坐着玩耍的文文,时不时抬头看我, “呵呵”地笑。我微笑问他:“你想要阿姨陪着你是吧?”文文口齿不清地说
“系”。我靠在他身边坐下来:“好,阿姨就坐着陪你哦。”文文对我笑笑,低下头去继续玩了。
其实,“牛”文文虽然活泼好动,但并不让人头疼地顽皮捣蛋。他会安安静静地坐着玩,只时不时抬头笑着看看在用电脑看资料的我;而我,只需时不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后背,或对他笑一笑、跟他说一两句话。
如果我没坐在他身边呢?
前几天女友带着女儿紫紫来我家玩,刚好文文也在。女友疼爱女儿,紫紫的一举一动她都很关注。不巧,那天老公打电话来跟我商量急事,于是整个晚上,文文成了大闹天宫的混世魔王:差点儿把电脑打翻,将我的记事本扔在地上,把小椅子推倒翻过来,扛起折叠小桌子差点儿砸一边,更不用提对紫紫的推搡了……
文文容易兴奋、热情直率、外向活泼,但这并非他大闹天宫的原因。小孩子会说话以后,常常会说“妈妈你看着我”,这是因为他们需要大人给予关注。文文虽还不懂得这样提出要求,但也需要大人的关注。我陪在他身边时,即使我在看资料,但只要我搂着他、时不时看看他、对着他笑、跟他说话,他便能感受到疼爱。可那天晚上我跟老公在电话里谈事情,虽然我就站在离文文不到两米的地方,我的心却不在他身上,文文自然也能感觉到这一点。
孩子缺乏足够的关注,就会不断以不良行为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大人如果“中计”,去训斥或者胖揍孩子的话,孩子会认为这些行为正可让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
—— 即使是被训被打这种坏的关注,也比零关注要强 ——
于是易形成恶性循环,好动的孩子,变得越来越顽皮、越来越难以管教。所以,遇到这种情况,适宜冷处理,不动声色,而在别的时间里、尤其是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给予他更多关注和引导,这样孩子由于得到的关注逐渐增多,不再需要以不良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表现自然逐渐转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