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行为自由独立 |
分类: 轻声一叹 |
将近年关,走走亲戚,去一亲戚家里玩耍。亲戚有一小男孩,约莫两岁,是个乖巧可爱、带点儿俏皮的小精灵,惹人喜爱。我和亲戚聊天的时候,也时不时地逗他一下,看他玩耍。小朋友在家里走来走去地玩,最后想把另一个房子里的小椅子搬到我们聊天的房间里来。小竹椅有一定的重量,这么大的孩子抱起来走有一点儿困难,不过应该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我笑嘻嘻地看着小娃娃抱着小椅子摇摇摆摆地跨过出了门口。小朋友把椅子放了下来,对着妈妈“嗯~~嗯~~”地发出声音。就在我有点疑惑地想“他在说什么啊”的时候,他妈妈“哦~~”了一声,马上走了过去说,“要把椅子拿过来是吗?”然后就把椅子拿到了房间里。接着那小娃娃又从那边搬出一张椅子,故伎重演,仍然“嗯”地喊一声,他妈妈便把椅子拿到房间里来了。
看得有点诧异,心想他完全可以自己搬动那小椅子的呀,只不过稍微困难一点儿罢了,怎么他妈妈那么自觉地就帮他拿了呢?于是便边聊天,边悄悄地观察这个孩子的行为,以及他和大人之间的互动。
随后我发现,不单单是搬有点儿沉的东西,这小娃娃会出声要求大人帮他;他想拿任何他无法一下子就可以拿到的东西,比如要够桌上的某个小玩意儿,他都会“嗯~~”地发出声音,然后大人会理解他的意图马上拿给他。在别的事情上也是如此,他大部分时候只是发出声音,大人就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猜测 ---- 这猜测当然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 ---- 再为他完成,满足他的需要。
心里觉得这样很是不妥。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阶段开始,不管他/她想要什么,只要有所表示,马上就有人为其完成,这个孩子以后会长成什么样的孩子呢?在我看来,可能有两个不好的结果:
第一,孩子可能变得很依赖。既然他/她从小习惯了由别人替自己完成、达到自己想要的,他/她长大后当然也是如此。稍微难一点儿的事情,自己不想做,要别人去做,由别人为自己完成。严重一点儿的,他/她甚至可能会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完成的能力。一个孩子从小被大人无意中剥夺了行为能力,他/她长大以后,我们又如何能期望他/她遇到事情会自行分析、独立处理?他/她顶多是对别人发号施令,等着别人帮他/她完成罢了!
第二,孩子可能会很不习惯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从小,他/她养成的习惯是:我稍微示意一下,你们就明白我的要求,从而满足我的需要。那么长大以后,他/她自然也不会习惯好好地告诉别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一点对女孩子的成长尤其不利。太多的女孩子在感情关系中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一定要我说出来?你不是应该了解我的心思吗?”但实际上,没有谁有读心术。成年人的心思比孩子已经复杂了那么多,很多时候,你不说,别人真的就不知道、不明白!
所以,妈妈们,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请把孩子行为上的自由还给他/她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