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到妈妈,宝贝为何一脸冷漠?

(2011-11-02 14:15:39)
标签:

依恋类型

安全感

分类: 轻声一叹

今天下课后和几个同事一起吃午饭,讨论到各自幼时的关系模式对如今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影响,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某天下课回家的时候,在幼儿园附近看到了这一幕:一个妈妈,在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当时正跟着家里的老人家在一起。但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看到妈妈之后,非但没有很高兴地冲上前去喊妈妈,反而有点儿漠然。他只是拉着老人的手,看了看妈妈。后来,碰巧见到过这位妈妈跟别人讨论孩子。她认为,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虽然大部分的孩子在见到自己妈妈的时候都会很开心地喊“妈妈”然后冲过来要抱,自己孩子不那样,因为他生性谨慎。

 

当时听了,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

 

因为家附近就是幼儿园,所以常常看到家长们接小朋友的情景。大部分时候,都看到小朋友们见到妈妈,会立即放下手头的事,快乐地跑过去,扑到妈妈怀里。然而也有少数情况:某个小朋友见到家长,没有任何高兴的表示,只继续摆弄自己手里的东西。

 

这种区别,真的是因为小朋友的性格有异吗?属于少数情况的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生性谨慎吗?

 

孩子与最初的主要抚养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未来的各种关系至关重要,它影响着我们和配偶、同事、子女之间的相处。而孩子与最初的主要抚养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依恋”。因抚养者的不同,不同的婴幼儿对抚养者可能会有四种不同的依恋类型。前三种类型的孩子,当妈妈(指主要抚养人)离开时,他们都会哭。但是,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当妈妈回来之后,会表现得很高兴,并且很快就会平静下来。而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妈妈回来之后,会表现得比较漠然,没有高兴的表现。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妈妈回来之后,想要妈妈的怀抱,但妈妈去抱他,他又抵抗。至于第四种,混乱型依恋,孩子则总是表现得很害怕妈妈。后三种类型,都属于孩子安全感不足的类型。

 

大部分看到了家长就高兴大喊跑过去的孩子,都是安全型依恋的。而那个看到了妈妈既不喊妈妈也不冲妈妈笑的孩子,是回避型依恋的孩子。一般认为,依恋类型与情绪和认知关系密切。而孩子早期的依恋越积极,他们长大后就可以更成功地离开抚养者,成长过程中会更自信,更容易拥有较多的朋友,成人阶段的关系也更好。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也较容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既然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如此重要,那妈妈们怎样才能让孩子形成安全依恋呢?

 

通常,当妈妈感觉敏锐又有责任心,常常鼓励和孩子和自己的互动,并以温暖和接受的态度对待孩子,小宝贝们就会逐渐形成安全型依恋了。而明显与上述特征相反的行为或态度,当然就容易导致不安全的依恋类型。所以,想要宝贝不冷漠,就请妈妈们多付出温暖、接纳孩子的一切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