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z与mor型蛇绿岩
(2014-12-23 19:11:12)蛇绿岩:出露在缝合带中的一套镁铁一超镁铁岩组合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MOR型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MOR),SSZ型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上(suprs-subduction
主要根据蛇绿岩上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分为俯冲带型(SSZ)和洋中脊型(MOR)。
形成于洋中脊的MOR型蛇绿岩的上部火山岩一般为大洋拉斑玄武岩MORB,
形成于俯冲带上的SSZ型蛇绿岩的上部火山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和玻安岩等,堆晶岩组成为纯橄岩、异剥橄榄岩、单斜辉石岩、二辉石岩和辉长岩,即岩浆结晶顺序为橄榄石一单斜辉石一斜方辉石一斜长石,并且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橄榄石的Mg#较为接近。地慢橄榄岩类型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并且LREE富集、呈U型配分模式,世界上大型的铬铁矿床均产在该类型的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中副矿物尖晶石的Cr#高于60。
MOR型蛇绿岩的形成原因:大洋岩石圈由于板块汇聚作用在缝合带中的残留,当发生仰冲时,在缝合带中残留的大洋岩石圈即为MOR型蛇绿岩。
SSZ型蛇绿岩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洋—陆俯冲:随着俯冲作用的继续进行,在高压下,一些DHMS
参考文献:史仁灯,《蛇绿岩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思考》,地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