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化学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各个误差来源以及分析详解

(2014-01-04 17:13:36)
标签:

91中学家教

玉岩中学家教

广州二中家教

广州协和中学家教

执信中学家教

分类: 学习方法锦集

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广州开发区家教 编辑

仪器误差  仪器检查不彻底,滴定管漏液;滴定管、移液管使用前没有润洗而锥形瓶误被润洗;注入液体后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读数时滴定管、移液管等量器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仰视(或俯视)刻度;液体温度与量器所规定的温度相差太远;移液时移液管中液体自然地全部流下

操作方面误差①滴定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旋塞处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挤压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导致放手时空气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②右手握持锥形瓶没有摇动,待测液反应不完全或摇动时前后振荡溅出液体。③滴定时流速过快,锥形瓶中液体被溅出,也可能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④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或白瓷板作参比物,人眼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使终点滞后。⑤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待测液可能未完全反应。⑥滴定停止后,立即读数也会产生误差,应等1min~2min到滴定管内壁附着液体自然流下再行读数。⑦进行平行测定,两次滴定所用标准液体积相差超过0.02mL,仍取平均值计算,产生误差,应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可疑值的来源,重新进行实验。

终点误差(指示剂误差)①指示剂用量过多或浓度过大,使其变色迟钝,同时指示剂本身也能多消耗滴定剂。②强酸滴定强碱时,用酚酞作指示剂。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因生成的盐水解,等当点时溶液显酸性。同理强碱滴定弱酸在等当点时溶液呈碱性。若指示剂选用不当,等当点与滴定终点差距大,则产生误差。

标准溶液误差①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造成的误差来源。滴定所需标准溶液体积的大小,滴定管读数的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使用的体积控制在20mL~24mL的范围内,使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不大于1‰,为此应使用适当浓度的标准溶液,从而控制标准溶液的体积。②标准溶液的配制不规范造成的误差来源。

误差分析结论

前述各种误差中:①滴定管用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液;②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完毕后气泡消失;③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标准液滴出锥形瓶外或滴定管漏液;④滴定前读数准确,滴定后仰视滴定管刻度;⑤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等,这些都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有:移液管未润洗直接吸取待测液;滴定过快成细流将待测液溅出锥形瓶壁而又未摇匀洗下;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用含Na2O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测定盐酸浓度等。

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放的锥形瓶没有用待测液润洗会有影响。无影响  用待测液润洗反而会有影响使结果偏大。

影响滴定结果的因素
(1)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大)   

(2)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大)   

(3)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大)   

(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 (大)   

(5)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 (大)   

(6)指示剂(可当作弱酸)用量过多 (小)   

(7)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液滴溅出 (小)   

(8)开始时标准液在滴定管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 (小)   

(9)碱式滴定管(量待测液用)或移液管内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待测液 (小)   

(10)移液管吸取待测液后,悬空放入锥形瓶,少量待测液洒在外面 (小)   

(11)滴定到指示剂颜色刚变化,就是到了滴定终点 (小)   

(12)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不经干燥便直接盛待测溶液 (无)   

(13)滴定接近终点时,有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无)
解析:

根据c(标)V(标)=c(待)V(待),因为c(标)、V(待)为定值,虽然实验时操作不当会引起其变化,但计算时还是用原来数值,所以c(待)主要是由于V(标)的变化引起的,即V(标)增大,则c(待)偏大;V(标)减小,则c(待)偏小。
1 标准液体积比实际的要大,即V(标)增大,所以c(待)偏大。
2 标准液被稀释了,浓度降低,所消耗的V(标)增大,所以c(待)偏大。
3锥形瓶中的待测液量变多了,所消耗的V(标)增大,所以c(待)偏大。
4气泡消失,相当V(标)增大,所以c(待)偏大。
5V(标)增大,所以c(待)偏大。
6消耗的V(标)减小,所以c(待)偏小。
7待测液的量减少,消耗的V(标)减小,所以c(待)偏小。
8标准液的实际消耗比读数大,读数V(标)减小,所以c(待)偏小。
9待测液被稀释了,消耗的V(标)减小,所以c(待)偏小。
10待测液变少了,消耗的V(标)减小,所以c(待)偏小。
11需保持30秒不变色,滴入的V(标)减小,所以c(待)偏小。
12对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没有影响,对V(标)无影响,所以c(待)无影响。
13 对V(标)无影响,所以c(待)无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