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个岛国,自古以来就是吃鱼大国。为此,创造出很多鱼偏旁汉字。
几日前看了NHK的专题节目,介绍带鱼偏旁的汉字鱼名。说最多的时候有700多个,在江户时期,私塾等学习场所,要学的鱼旁汉字就有577个之多。
专题节目最先分析了最早诞生的四个鱼旁汉字,它们诞生于飞鸟时代贵族之间。“鲑”、鮎”等四个鱼旁汉字,与当时的祈福和占卜有关。到了奈良时代,汉字的普及以及刨鱼用的刀具的发达都为新鱼的普及及流传(新鱼命名)打下了基础。
汉字虽然来自中国,但鱼旁汉字都是日本本土造的,即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为了税收。说是没有货币的年代,上交各种税收,除了大米,还用各种大小鱼代替,所以需要很多鱼旁汉字来反应。
到了镰仓时期,幕府严厉打击海盗。失业的海盗们,不得不转行渔业。他们的海盗船适合远航,又有高度的航海技术,比一般渔民的船跑得更远。所以就收获了很多深海鱼和远洋鱼,于是又多出了很多鱼旁汉字。比如“鳕”鱼,是在冰雪覆盖的海底打到的,所以用雪字加鱼偏旁来命名。
到了江户时代,迎来了和平安定时期,武士们再也不用打仗了,就流行起钓鱼,又发现很多新鱼品种,于是鱼旁汉字就到达了鼎盛。
鱼偏旁加上意会字,造出的几百个鱼旁汉字,有很多的故事。在平安时代,迁都到京都,属于内陆、没有海,就诞生了淡水河鱼的汉字名,比如“鲶”鱼。再就是比如“鱼旁加一个郷字”的鱼,就表示是年老的鮎回到了故乡。虽然它们是一种鱼,但生活的水域不同,味道也有所不同,所以用了两个汉字来表示。
至于鲸鱼,是因为京是最大的数字单位,远大于“亿”和“兆”。虽然鲸鱼不是鱼,也这样命名了。
近年来,中国汉字中出现的深海鱼名,基本都是来自日本。比如“鳕”鱼“鲇”鱼。可见,中文汉字里,除了近代从日本输入的工业、科技和革命之类的汉字外,现代的鱼旁汉字也是来自日本。
只可惜,现在日本小学要学的鱼旁汉字只有三个了。虽然看起来是从繁多的汉字中解放出来,但多少是有些寂寞和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