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为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环,一月才刚刚成立的燕和中国画学会联合陕西中国画学会在东京厚乐园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举办了学术交流展。
展览会于周三下午开幕,我周六上午的雨中才得以去欣赏。因为开馆不久,展厅里只有著名旅日摄影家冯学敏老师一人,我有幸聆听了冯老师对展出作品的介绍。
刚经过展厅入口的附近,外面突然刮进一阵旋风似的,一位白发却精神抖索的男人站在眼前。冯老师给我介绍说:这是画家卓民。
我们才刚刚走过他的两幅作品前。而眼前的卓民老师神态和身材均与年轻人无二,让人立刻抱有好感。
因为我一直以为一个人肯对自己的身材负责,就一定是一个严谨自律的人。
我没有敢上前和卓民老师握手,只是鞠着躬说:老师好!但我很快就打消了顾虑。卓民老师快言快语,豪爽得和他的外表有些不同。我见雨中来客很少,就乘机询问卓民老师:中国的宣纸作画好用还是日本的纸好用?
谁知卓民老师反问我:你知道麻纸吗?我说,我只知道宣纸。
卓民老师说:那说起来8个小时也不够。简单地说起来,我们中国在传统的继承方面是断章的,纸张也是一样。纸原本是中国发明的,可现在可以说日本超越了我们。
原来我的提问,正是卓民老师潜心研究了二十多年的课题。
卓民老师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的纸就是麻纸。近几十年,在新疆等地气候比较干燥地区出土了一些麻纸,如“霸桥麻纸”。我们现在已知的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包括唐代的手抄本佛经都是使用麻纸。
麻纸在唐至宋元,就已广为使用,曾经是我们文化艺术作品的主要支持体。
卓民老师接着说:当前的中国,正处在复兴中华、重振文化的大好时机,恢复麻纸是继承文化艺术遗产,再创中华辉煌的重要课题。
日本现在所使用的麻纸,是承载日本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材料。无论是粗颗粒的、厚画法的重彩;还是薄画法的制作,麻纸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麻纸不是日本人发明的,麻纸是我们传统当中重要的文化遗产,可惜我们丢失了。
对宋代的山水画,卓民感触犹深,因为那时候都是在熟纸、熟绢上进行的绘画,有些制作技法和表现样式,我们也丢失了。
卓民老师,自幼读碑临帖、摹写不辍;青年期习慕各家山水、又拜入海派吴门,承大写意笔墨,得中国书画传统之奥堂。为寻求东方艺术现代化之途径,负笈东赢,籍此学习日本画的契机,潜心研究佛教美术及中国南北朝、隋•唐的艺术语言形态,在对东方美术史的重新研读和考证中,发现了以岩彩材质为媒介、传承于壁画的“岩彩绘画”失传于中国,于是与友人一起,在中国美术界倡导“岩彩绘画”,举办画展、发表论文、著书传播、授业后学,引起中国美术界诸多反响。
在延续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卓民老师发现,千余年的中国水墨画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言语体样式。而现行的以生宣纸为支持体的大写意笔墨语言形态,有以偏盖全、一叶障目之嫌而有碍于中国水墨画的多元发展。
卓民老师在对纸绢延承壁画、笔墨取代岩彩的转型中看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把五代•北宋的制作型水墨画与元以后的文人自娱性水墨画予以区别。并提出相比较文人画的精神追求,宋代水墨画延续壁画的形、色、空间各绘画要素而更具有中国绘画的元典意义。水墨绘画应该回归它视知觉的造形性、绘画性本元,认为这是水墨画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和途径。
“中国千余年的水墨绘画历史所呈现多彩多姿的绘画载体、不同材料的绢、纸质,及与此应合溶恰的水墨语言形态,即是“国故”的整理,亦是开劈水墨画之新径。”
我知道了纸质的千差万别,是水墨画千姿百态、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对卓民老师的牡丹花作品,惊讶不已。因为这朵牡丹花比真花更鲜明剔透。原来这是胡粉与麻纸的默契而产生丽质般透亮的视觉效果,一般宣纸是做不到的。
卓民老师说:生宣纸、熟宣纸,包括皮纸等现在市场上有的各种纸质的纸,我也经常使用。提倡恢复麻纸,并不是否定现有的水墨绘画及其语言样式,而是出于全面继承、整体发展、互相砥砺、互补提高的考虑。
他的画以心性感知自然,并且创造出了他的新的表现语言样式,展现出他的开拓精神。起码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受到一些启发,给有些死气沉沉的水墨画界一点儿刺激。一石激起千层浪,哪怕不是千层浪,有一些同道能领悟到他的思考、创意,有一丝点的收获也是好的。
所以,今天来看卓民老师的水墨画作品具有现代的一种气息,似乎还有些日本画的味道、意境的东西,实际上,他是在寻找中国文化的根,寻找宋画的意境,寻找那种由墨反复晕染、制作而产生的深重幽远之境。
卓民老师的水墨画展已于2018.8.29~9.9,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陶瓷三街艺术工厂举行。他的作品基本上都还在北京,所以这次联展,只能展出身边的这两幅,普通宣纸的绘画。
临走的时候,卓民老师对我说:如果对纸感兴趣,你可以到日本各地去采访,日本是公开的。最后还可以出本书,你有的是时间,不像我一篇论文又在等着我。活到100岁,人都要有追求,不庸庸碌碌过一生。
如重重一垂,击中了我的内心深处。我曾经也有过远大理想,最讨厌庸庸碌碌。然而生活不知不觉就改变了我。回去的路上,我都在想:我能去做吗?想到家庭,我真的潇洒不起来。


参加开幕式来宾的签名

展厅中

卓民老师和冯学敏老师

卓民老师和冯学敏老师畅谈

展厅一角

卓民老师的作品。因为大部分作品都在北京准备参展,身边只有这两幅

卓民老师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真的很帅

卓民老师给观众详细介绍自己的作品

这朵牡丹花比真花更鲜明剔透。原来这是胡粉与麻纸的默契而产生丽质般透亮的视觉效果,一般宣纸是做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