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国留学的人群中,有不少是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或是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的年青人。也有的是父母为了面子或是赶时髦,硬将子女送往国外镀金的。盲目的结果,往往是达不到期望值的。
来日本的留学生也一样,有些盲目来日留学的青年,在语言学校毕业后,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专业,往往是为了签证,随便就上了一个专业。有的花光了父母的钱,就回国了,权当是旅游了一次。
但也有一些并不富裕人家的子女,还是很珍惜来日后的学习生活的。他们往往也会很认真地打工,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侄女来日第四个月起开始找工,几个月里,面试不下几十次,可就是没有被录取过。总是被面试的人说:几天后电话联系。开始还信着、等着电话,后来就明白让等着,其实就是没戏了。
侄女来日后,依然还是上网的时侯多,引起我的不满。想当年,我们来日后何等艰苦,一切费用不仅全靠自己,还要挤出一部分补贴国内的亲人。生病发烧也舍不得请一天的假。
现在的独生子女不能吃苦是共性。向父母伸手要钱也是理直气壮的。可在国外的生活和学费,又岂是国内工薪阶层可以负担的。做子女的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积极打工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日本的大学生,大多数人的学费是父母给的。但零花钱都是自己打工挣的。家长也鼓励孩子打工,不光是为了生活费,也是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后来我让侄女在学校附近的都心找工,那里机会多一点,对外国人限制也少。但半年过去了,还是不见她打工。我多次质问过,也不相信她的那一大堆的理由。侄女总是说:工不好找,正在面试,面试了多家......
我们回去过暑假前再一次催促着侄女,侄女说:工作介绍所介绍了几个工,也面试了,这回应该可以了 ......
我们8月底从国内回来,侄女居然说还是没有找到工打。我一时不能接受,以为侄女在拖延,就批评教育了一番,让侄女红了眼圈。
还是要我帮着找,就在家附近找找看吧。
我陪侄女就近面试过几次。除了家门口的烧肉店,其它的面试都是没有下文。几回下来,确实挺伤人的积极性。我就在想,以往是否错怪了侄女?不是她不愿意打工,而是她找不到工。娇生惯养惯了,看不得别人的眼色,面试后没有回音,也不会积极主动去问去争取。
工还在找、面试也还在继续。每次侄女面试回来,我都迫不及待地问结果,总是有气无力地吐出几个字:三天后回电话。知道就是无戏。郁闷的我打量起侄女的装扮,低胸连衣裙。突然间恍然大悟:问题说不定就出在这里。
这才想起,面试在日本是极为重要的。初三、高三的学生,临毕业前,都要接受面试的指导。从服装发型到微笑和说话方式,还有进门和退出时礼节等。最后一次指导是实践,教室就是面试的一角。老师坐在教室,学生们排队候在教室外。被点名的学生进门,招呼、鞠躬、坐下,眼睛看着面试官,自信地微笑、回答着提问。面试完毕,站起、鞠躬、退出。面试也是补习班私塾在考试临近前的一项指导课程。因为日本的高中和大学的考试,不仅有笔试,还有面试呢!
而侄女面试见工的地方多是居酒屋、拉面店、中华食堂等,人家当然要朴实能干的女孩。打扮的光鲜,日语又不好,声音不够大,还不敢看人的眼睛回答问题,这些都不行吧?
听了我的分析,侄女立刻改了装扮。面试时就体恤牛仔、素面朝天。还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桌好友。可效果好象还是没有显出来。见工面试,还在断断续续地进行。侄女和她的同桌好友,还在继续纠结着......

没有想到随后的一场大地震改变了一切。放弃了日本的侄女,再也不用为打工而纠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