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生活中,妈妈们也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学校和通讯教材给家长的学习指导,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引导自己和孩子健康向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每个小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待。但小学生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应该会做些什么事呢?对小学生们而言,由于各个家庭的要求不尽相同,自己会做的事也有所不同。到了高年级时,小学生之间的个人差距就会越发明显起来。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一年级时,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援是无可厚非的。书包的整理、明天上课要带的东西、家庭作业等都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一年级时,主要是让孩子适应小学生这种新的生活习惯。习惯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流程。
到了二年级时,在习惯了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流程后,要开始考虑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只在一旁进行提醒和监督。
“明天要带什么东西,还是对照着课程表再确认一下吧!”家长的支援还是必要的。通过耐心和细心地指导,慢慢地让孩子习惯和模仿。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习惯了小学生活。但让他们马上就会做自己身边的事,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整理书包,和需要带去学校的东西还是要在妈妈的提醒和督促下完成。
二年级生自己会做的事,有这样一个调查数据:
早上自己一个人起床,占同年级的50%;
每天有规律地生活,占同年级的7%;
会打招呼,占同年级的75%;
守时,62%;守约,75%;
会收拾身边的东西,只占同龄的18%;
不丢三落四地忘东西,已经有了54%;
会自己准备第二天要带去学校的东西,已达到了85%;
能够正确地吃饭(会拿筷子、吃饭的礼仪等),只占同龄的40%。但超过一半的二年级生已经会帮家里做些小事情了。比如,下楼取报纸和信件呀、吃饭时帮忙摆放筷子碗碟、下楼扔垃圾等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无疑是孩子成长的标志。那么到了三年级,家长就要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了。但还要时不时提醒一下孩子:看一下,明天要带去学校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三年级生,在习惯了每天重复的过程中,开始萌生自己也可以做的意识。这是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的特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但眼睛还不能离开孩子,要注视着孩子的行动,必要时提醒一下。
专家指出:没有具体的目的,光是口头上这样、那样地指示,孩子当然是不会行动的。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出一个行动起来方便的环境,就是利于孩子思考和行动的环境。
三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各种校外班了,开始忙起来了。不可一下子要求孩子全部自己来。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慢慢放手。

但千万不能象国内的很多家长那样,生活上一手包办孩子,孩子只要一心读书、成绩好就成。高分低能的悲剧,在国内已经上演了许多年。
根据孩子的成长发达阶段,该放手时就放手。家长到了“断奶”的时候,也要痛痛快快地去做。不可跟着孩子太紧,让孩子呼吸不畅。
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由呼吸;给孩子多条大道,让孩子自己走路、自己选择、自己成长,朝着自己的目标!
三年级的小学生慢慢也要进入反抗期,不听家长之言了。做妈妈的不要寂寞,也不要失落。要知道这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成长的一部分。
放远目光,着手眼前。在心里为孩子加油、鼓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