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兰谱:结义时的契约文书

(2018-11-02 09:00:43)
标签:

桃园三结义

结拜

历史

德州晚报

杂谈

分类: 副刊文史
金兰谱:结义时的契约文书

    崔珠坤  杜佳
    金兰谱又称“金兰簿”“兰簿”“金兰小簿”,是人们结义时的契约文书。德州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的金兰谱,让我们体会到前人对朋友兄弟情谊的珍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金兰谱:结义时的契约文书
民国年间《金兰谱》封面 (10厘米×16厘米)

唐代已有相关记载
    人们对兰花的喜爱由来已久,《说文》解释:“兰,香草也。”相传,战国楚人屈原酷爱兰花,以兰自喻高洁,袒露赤子情怀。到了汉代,人们对兰花的推崇达到极至,汉武帝刘彻曾作《秋风辞》曰:“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此,人们便把诸多美好的人和事物以兰相喻,如宫廷藏书处称“兰台”,优秀文章称“兰章”,肺腑之言称“兰言”等等。在形容朋友之间深厚友谊时,常用“金兰之交”或者“义结金兰”。若朋友结拜为兄弟,各序谱系,将其书写在折帖上,交换为证,各执一份,这个折帖就是金兰谱。
    唐朝《云仙杂记》中说:“戴宏正每得密友一人,则书于薄简,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薄。”这里,戴所称的“金兰薄”可能是金兰谱早期的雏形。明清以后,在文人官吏之间渐渐形成一套十分讲究的祭祀换帖仪式,结拜时,通常会请阴阳先生选定良辰吉日,每人都要填写一份金兰谱,男用大红册页,女用粉红色册页,但女用金兰谱市面印制出售的很难买到,故常以自绣单幅丝绸请人代写有关文字。民国时期,商家为满足民间结拜的需要,专门印制了金兰谱,其制作相当精美,填写时非常方便,便于购买、交换和收藏。
    金兰谱通常会将结拜人数、每人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结拜时间、誓言及祖上三代(父母、祖父、曾祖)姓名等有关事项填写清楚,然后用红纸折成信封大小数折,封面写“兰谱”或“金兰谱”,这书谱统称为金兰谱,简称兰谱。

金兰谱:结义时的契约文书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三月十六日兰谱(40厘米×24厘米)

民国时期大规模印刷
    民国时期出现了大规模印刷金兰谱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印刷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民国时期社会环境动荡,人人结盟以求自保,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更为频繁,思想更加解放,金兰谱便有了广泛的市场。
    德州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金兰谱7份、兰谱1份,分别记载了宁津县公安局职员辛树榛与张维新、李培震、张九卿、杨文和、崔恩元等人缔结金兰及直隶省广平县焦治春与何常英结义情况。这些金兰谱格式一致,都由谱序、谱文、结义时间(年、月、日)和地点三部分组成。谱序中多引经据典,如“桃园结义”“前有管鲍,后有雷陈”等,以历史上重友情、轻生死、以义相交的谦谦君子自励,借此表达对古人结义贤行的倾慕和结盟的虔诚之心,同时抒发同甘共苦、济难救世的豪情壮志;谱文里写着结拜者的姓名、年龄、生辰、籍贯、居住地、职业以及家族里的曾祖、祖父、父母、儿女等几代人的姓名。

金兰谱:结义时的契约文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一月初五,《金兰谱》内页

“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金兰谱强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重义轻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旧时代小生产者互助的需求。
    这种记录各种美好、珍贵友谊的金兰谱,是封建社会兄弟拜把的真实记录,是研究中国古代“义”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金兰谱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通过对不同时期金兰谱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民俗的演进,还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当时文字、科技水平的发展。
(已载11月1日《德州晚报》)
金兰谱:结义时的契约文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