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铸光华青锋剑影——中国古代青铜剑

(2018-07-13 09:02:15)
标签:

青铜剑

历史

德州晚报

分类: 副刊文史
铜铸光华青锋剑影——中国古代青铜剑
    徐振江
    剑,短兵之祖,近搏之器,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冷兵器之一,素有“百兵之君”的美誉。青铜剑,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金属剑,源始于殷商,繁盛于春秋战国,其中吴越地区铸造的青铜剑因剑锋犀利、剑身华美被奉为经典。西汉末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兴起和骑兵作用的增强,不适合砍杀的青铜剑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青铜剑每一个部分都有特定名称:剑身前端即剑尖称为“锋”,剑体中线凸起的部分称为“脊”,剑脊两侧成坡状称为“从”,剑从两边刃称为“锷”,剑把称为“茎”,剑茎末端称为“首”,剑茎和剑身之间的护手称为“格”,剑鞘称为“室”。考究的青铜剑剑格通常饰有玉石,剑体饰有纹饰及铭文,以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青铜剑的铸造工艺主要分为两种:合范法与分铸法。早期的青铜剑一般采用合范法铸造,按照青铜剑两边对称形状分别做出上、下两件范,然后在剑首端部开出一个浇口,浇注青铜液,一次浇铸而成。这样铸造的青铜剑一般剑身较短,剑身纹饰简单。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普遍采用分铸法铸造,即先铸造出剑身、剑格、剑首等部件,然后用铸合法将各个部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最后打磨整修。青铜复合剑是分铸法铸造工艺的杰出代表,其剑锷剑锋部分单独铸造,通过榫卯结构与剑脊紧密结合,再加上各部位的铜锡比例的合理配比,使得此类青铜剑做到了“刚柔并济”,实用性与耐用性大大加强。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青铜剑的铸造工艺达到了巅峰时期。
    西周时期,战争以车战为主,作战武器主要是戈、矛、戟等长兵器及弓箭,青铜剑作为短兵器未有太大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战术更趋向于近身作战,加上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不断提升,青铜剑迎来发展的巅峰阶段。吴越地区丰富的铜锡矿藏为铸剑提供了物质保障,再加上良匠辈出,技术完备,使吴越两国铸剑业名闻天下,被称为“越剑吴钩,天下一绝”。
    在德州市博物馆历史足迹展厅中陈列着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此剑出土于陵城区刘泮乡李冲天村,长39.8厘米,宽3.8厘米,剑身脊部隆起向两边直斜,剑锋及剑锷锋利,剑茎有两道凸棱,圆柄剑首,无锈蚀,造型精美,保存完好,从形式设计和铸造水平来说,是战国早期北方青铜剑的典型代表。德州地区在西周至春秋早期隶属齐国,春秋后期及战国时期则分属齐赵,“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此剑正是战国时期齐赵两国在德州区域激烈争夺的历史见证。
    (本文文字和图片内容均由德州市博物馆提供。市民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可持身份证免费入馆参观。)
(已载7月13日《德州晚报》)
铜铸光华青锋剑影——中国古代青铜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