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话:碗从何处来

(2018-04-27 09:03:12)
标签:

历史

德州晚报

杂谈

分类: 副刊文史
趣话:碗从何处来
图1:北齐青釉高足碗
    郭峰 武婷婷 徐静
    说到碗,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吃饭!据此,我们得知了碗的真实身份——食器,更具体地说,应该是一种盛食器,用来装盛食物,以供取食。
趣话:碗从何处来
图2:隋代寿州窑青黄釉瓷碗
    碗是中国饮食器中最常见、最富有生命力的器皿,历久不衰,无论是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地区,还是以米饭为主的南方地区,都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用具之一。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证,不过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至少一万年前),基本形状为大口深腹平底,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为方形。
趣话:碗从何处来
图3:宋代青釉碗
    翻阅目前留存的文献材料,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先秦两汉的文字记录中,“碗”字的“出镜率”并不高。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难道古时候没有碗吗?事实上,我们相信,古时候应该是存在着一类在功能上类似的盛食器,至于人们如何指称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就会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诗经·权舆》中“于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的中的簋,应该就是当时使用的盛食器;又如《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唐太宗钦赐紫金钵盂一个,供“途中化斋而用”,也是用来吃饭喝水的盛食器;《说文解字》中也说:“盂,饭器也”,直接指明用途;《方言·第五》中记载“盂,宋楚魏之间或谓之”,而在《广韵·雅》中又说“:酒器也”,《扬子·方言》也说“杯也,秦晋之郊谓之”。直到后来,才比较普遍地用“碗”来指代这种日常所用的盛食器。
趣话:碗从何处来
图4:宋代白釉斗笠碗
    随着历史的发展,碗的用途也逐渐发生变化,除了装盛饭菜之外,还用来饮酒饮茶。同时,随着制碗工艺的提高,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碗的形状、纹饰也越来越精巧。德州市博物馆展出了各个时期的不同造型碗类藏品:有着喇叭形高圈足的北齐青釉高足碗(图1),体现出隋唐博大清新自由舒展艺术风格的隋代寿州窑青黄釉瓷碗(图2),饱含宋代典雅含蓄艺术特点的宋代青釉碗(图3),将宋代审美风格和造型艺术完美结合的宋代白釉斗笠碗(图4),象征着元代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的元代钧釉碗(图5),映现明代端庄敦厚之感的明代青黄釉印花大碗(图6),还有风格轻巧俊秀精工细作的清代粉彩松竹梅碗(图7)。
趣话:碗从何处来
图5:元代钧釉碗
    有意思的是,现代的“碗”还被人们赋予特殊的含义。比如我们常常把工作同碗联系了起来,用铁饭碗、金饭碗指代稳定、无忧的工作岗位,丢了工作就叫丢了饭碗等等。
趣话:碗从何处来
图6:明代青黄釉印花大碗
    历经千年,碗依旧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见证着过去与未来,平凡而又暖心。
趣话:碗从何处来
图7:清代粉彩松竹梅碗
    (本文文字和图片内容均由德州市博物馆提供。市民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可持身份证免费入馆参观。)
(已载4月27日《德州晚报》)
趣话:碗从何处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