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屯架鼓舞:磅礴敲过六百年

(2018-03-23 08:51:46)
标签:

非遗

历史

德州晚报

分类: 副刊文史
后屯架鼓舞:磅礴敲过六百年
       杜佳 姬春雪
    架鼓舞是夏津民间娱乐活动形式之一,它以磅礴的气势,欢快多变的节奏,舒展、粗犷的舞姿,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
    架鼓又名家鼓,早在明朝洪武二十五年间(公元1392年)传入后屯村,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最初,后屯村群众在大旱之年到关帝庙击鼓求雨,后来,架鼓舞逐渐发展成逢年过节的一种娱乐活动。它的鼓谱由祖祖辈辈口头传承,无文字记载。全套鼓谱365节,按每年365天,据传是依天干地支、金木水火土、八卦图编制而来。由于过多重复,后来改为327节,形成现在的鼓谱。
    架鼓均系圆形,其外形尺寸为:鼓高25-26公分;鼓周长150-155公分;鼓中央周长160-165公分;鼓面直径45-46公分。选用长45公分,截面2公分的干柳木做鼓槌。
    架鼓敲时可放在地上,也可用布带系在腰间随走随敲。它和锣、钗、手锣有时同击,有时交错,可几面、几十面,上百面同时活动。
    架鼓舞为广场艺术,在队形变化中以圆形为主,少则十几面,多则近百面。架鼓舞的单队表演就很有趣,双队或数对表演的“对鼓”更为壮观。
    后屯村架鼓舞是力和美相结合的舞蹈形式,它气势磅礴,声势浩大,高昂欢快,音律优美,节奏明显多变,前后相对称,分上下句。它和低音锣、大钗、大铙、手锣等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打击乐组。它舒展、粗犷的舞姿,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渴求。
    2017年,后屯架鼓舞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已载3月23日《德州晚报》)
后屯架鼓舞:磅礴敲过六百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