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珠坤
姬春雪
大名鼎鼎的德州扒鸡不能算德州的小吃,只能算美食——早先,德州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口扒鸡,这是道硬菜,即使今天,也没听说德州人天天儿吃扒鸡的。但羊肠子不一样,羊肠子是小吃,可以每天吃,又解馋还不贵——特色小吃都是这个路数。
德州人偏爱羊肠子,尤其冬天里、寒风中,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肠子倍儿驱寒。2015年,德州羊肠子制作工艺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名吃,售法特别
羊肠子,原名清汤羊血肠,老德州人俗称“羊肠子”,是德州市独有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
德州的羊肠子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据说是从河北沧州一带流传过来的。
还有一种传说,羊肠子最开始是满族人发明的一种小吃:
德州有一家满族遗老叫吴三麻子,家境良好,最爱吃的是羊肠子,每天都吃。1911年,辛亥革命后,吴家家道破落,无以营生,吴三麻子只好自己加工制作羊肠子,在街头贩卖,因其风味独特,一炮打响。后来,生意越来越好,他就招了个长工帮忙,长工偷了他家羊肠子的秘方,又进行了改良,由此,德州羊肠子也就越传越广。
早前,羊肠子都是推车售卖,每天傍晚,德城区的各个主要路口,都有羊肠子小吃车,摊主的售卖方法也很特殊,可谓全国独有:有食客光顾时,摊主先将羊肠子捞入碗里,然后,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捏起滚烫的羊肠子,右手用一把快刀沿碗沿迅速划过羊肠子,借助刀口和碗沿的挤劲儿,以及山羊肠衣独有的弹性及脆劲儿,将羊肠子飞速地划成3厘米左右的小段——此时,羊肠子中的香油也顺势流入碗中。然后,浇上一勺热汤,一碗热腾腾、香喷喷,泛着油花的羊肠子就做好了。众多食客,围车而立,人手一碗,吃得舒畅淋漓。
▶独一无二,家乡味道
德州羊肠子和“邻居”沧州的羊肠子不一样。
河北的羊肠汤就是羊的小肠,德州的不然,根本看不见肠子,是肠衣灌制羊血后的清血肠,类似东北用猪肠衣灌制的猪血肠。羊肠洗干净之后,只留下薄皮,然后灌入羊血、淀粉及秘制调料,把薄皮系好,放入锅内,用羊骨与羊杂一起熬制而成。
羊肠关键技术在于血肠的配比,羊血、淀粉的比例决定口感,粉多了黏,血多了散。灌好的羊肠子下锅煮熟备用,吃的时候捞出,用快刀割如碗中,浇上羊骨高汤,撒上葱花、芫荽、辣椒、胡椒。
在德州,向来有“请客送礼买扒鸡,养生保健喝羊肠”的说法,因此羊肠子成为老德州人记忆中的“家乡的滋味”,其制作方法、售卖方法为德州独有,故成为德州独特的乡土符号。
因德州地处交通要道,流动人口众多,南来北往的人们对这种德州独有的小吃很感兴趣,纷纷品尝,赞不绝口,至今仍流传着到德州“三眼吃羊肠”的说法,第一眼:闭着眼吃——怕膻;第二眼:眯着眼吃——品味;第三眼:瞪着眼吃——解馋。过往食客,无不惊叹其巧、其香、其风味独特,而留下久久的回味。
▶养生滋补,抗霾排毒
作为老德州独有的家乡美食,羊肠子同时具有很好的养生滋补功效。祖国医学对其有精深的认识。
药王孙思邈指出:羊肠止疼,利产妇。李时珍则进一步阐明:羊肠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羊血性平、味咸,入脾经;蛋白质含量高,主要为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清球蛋白。含有丰富的利于补血的微量元素,有活血、补血、排毒之功用,还可解野菜中毒。由两者结合制成的羊肠汤,就成为了补虚食疗上品,对于肾虚所致阳痿、早泄;心脾气虚所致的心悸、气短、乏力、失眠;血虚寒凝所致的脉管炎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还有增强肌体的抵抗力,迅速恢复体力的功效、对病后体弱、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肾亏阳痿者都大有好处。对睡眠不足人士、脑力劳动人士、饮酒伤胃人士最有帮助。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今天,更有抗霾排毒的功效。
(已载5月31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